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6.22.2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氟喹诺酮 的原始碼
←
氟喹诺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氟喹诺酮</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ac2fc3c46069138838db4953&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8580515&t=6e3ea65bb79a1be2cf0595322c229eea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B0%9F%E5%96%B9%E8%AF%BA%E9%85%AE&step_word=&hs=0&pn=2&spn=0&di=7146857200093233153&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459976119%2C175729365&os=983056171%2C163616716&simid=3461783054%2C275534608&adpicid=0&lpn=0&ln=1428&fr=&fmq=1665988545785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ac2fc3c46069138838db4953%26refer%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8580515%26t%3D6e3ea65bb79a1be2cf0595322c229eea&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m%25Ba%25lF%25Ec%25lm%25Bl%25Eb%25AF%25BA%25El%25bc%25AEAzdH3Fbn0nma&gsm=30000000000000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YsNSw0LDEsNywy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药品名称;氟喹诺酮 外文名称;quinolones 是否处方药;是 主要适用症;细菌感染 主要用药禁忌;禁止儿童使用 |} '''氟喹诺酮'''属于喹诺酮类,又称吡啶酮酸类,属[[化学]]合成抗菌药。临床用于治疗尿路、肠道、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腹腔、骨[[关节]]等感染,取得良好疗效。<ref>[https://www.youlai.cn/video/article/0B9D148xYE.html 氟喹诺酮的功效],有来医生 , 2021年1月4日</ref> 由于该类药物中均具有喹诺酮的[[基本]]结构,故由此而命名。本类药物按其发明先后、结构及抗菌谱的不同,分为一、二、三代、四代。 自1962年合成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Nalidixic Acid)为第一代,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等少数G-杆菌有效,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仅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药物历史== 1974年合成第二代喹诺酮类代表药吡哌酸(pipemidic Acid),对G-杆菌的作用也包括了部分[[绿脓杆菌]],抗菌活性较前者提高,口服少量吸收,但可达到有效尿药浓度,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因此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 1979年合成第三代喹诺酮药:[[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它是4-Quinolone结构改造衍生物,在6位上加上一个氟(F)后,增加了脂溶性,增强了对组织细胞的穿透力,因而吸收好,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更大大增加了抗菌谱和杀菌效果。构效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展开,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雨后春笋,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球菌也具一定抗菌活性,尤其对耐药G-杆菌,仍可呈现敏感。 ==临床用于治疗== 临床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培氟沙星]](Pefloxacin甲氟哌酸)、依诺沙星(Enoxacin氟啶酸)、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环丙氟哌酸)。近几年,又不断研制并上市多氟化喹诺酮类新品种。如洛美沙星(Lom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多氟哌酸)和二氟沙星(Difloxacin双氟哌酸)等。其主要特点是长效,如以上三个药物其消除半衰期分别达8 h,10~12 h和20~25 h,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增强了对G+球菌和厌氧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的抗菌作用,以及吸收更好,[[组织]]浓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等优点。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desoxyribonucleic acid gyrase),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阻碍DNA的正常复制、转录、转运与重组,从而产生快速杀菌作用。 ==药物特点== ①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对G-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包括对许多耐药菌株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② 耐药发生率低,目前已有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发生; ③ 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 ④ 大多数系口服制剂,亦有注射剂,半衰期较长,用药次数少,使用方便; ⑤ 为全化学合成药,价格比疗效相当的抗生素低廉,性能稳定,不良反应较少。因而本类药成为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中[[发展]]最为迅速,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化疗药物。 6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细菌的双股DNA扭曲成为袢状或[[螺旋状]](称为超螺旋),防止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称为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妨碍此种酶,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它们对细菌显示选择性毒性。当前,一些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布。本类药物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药物作用== 在氟喹诺酮类较广泛使用的品种中,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的为环丙氟哌酸,MIC90为1 mg.L-1,其次为[[氟嗪酸]]MIC90为2 mg.L-1。氟哌酸抗绿脓杆菌MIC90虽为2 mg.L-1,但其吸收差,血药浓度低,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故环丙氟派酸为应用较好品种。氟嗪酸对一般阴性杆菌的作用与[[环丙氟哌酸]]相仿或稍弱,90年代后开发的新品种多氟哌酸类某些品种,不仅抗G-杆菌活性与环丙氟哌酸相似,而且抗G+球菌作用加强,对MRSA有效,对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亦有一定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另据国外报导,此类药已突破抗菌概念,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亦有新进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预计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本类药物会有更多有[[希望]]的新品种问世。 ==不良反应==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和不良反应也相继发生。新上市氟喹诺酮类如替马沙星(Temafloxacin)1992年在英国上市仅15周后,因发现有过敏、溢血、肾衰等不良反应而停用。故亦不是脂溶性越高,半衰期越长就越好,还应从药动学及临床利弊综合考虑。本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 1 中枢神经系统 因能较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而引起,发生率1%~5%,轻者失眠、[[头晕]]、头痛,重者可诱发惊厥。故精神病及癫痫患者禁用。 2 关节病变 动物实验中,所有喹诺酮类都可以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组织中软骨损伤,狗最为敏感,在人类尚未发现,但为确保用药安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十八岁以下青少年慎用为宜。 3 皮肤及光毒性 我国皮疹报道较多,发生率0%~2%,均属可逆性。光毒性国外报道多,发生率可达28%,与[[药物]]剂量有关,可通过穿衣防晒预防。 4 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腹痛等,发生率3%~5%。 5 肝肾毒性 有0.8%~4.3%患者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故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 6 血液系统毒性 可有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也有再障报道。 除以上不良反应外,还应注意配伍用药,如与抗酸药合用可减少喹诺酮类药的吸收;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增加[[神经]]系统毒性;与咖啡及茶碱合用可减少后者代谢及消除而出现茶碱毒性反应等。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二医院 武汉430014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主编.实用抗菌药物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68~276 2 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1~103 3 张致平.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17(2):87 4 陈华庭,张 玉,陈 伟等.武汉地区1995年度喹诺酮类药物评估.中国药房,1997,8(3):116 5 范 勇,杨国勤.南京地区1996年度[[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中国药房,1997,8(6):268 6 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1~518 7 孙曼琴.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安全性评价.全国抗感染药物临床[[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北京,1996,67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m0837ul6isk|480|270|qq}} <center>如何权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风险和获益?</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340 化學總論]]
返回「
氟喹诺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