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气温直减率 的原始碼
←
气温直减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1014797/f5699b1e6a050776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6%B0%94%E6%B8%A9%E7%9B%B4%E5%87%8F%E7%8E%87&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气温直减率'''是生态学一个名词术语。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ref>[https://www.sohu.com/na/585329105_121164128 中国汉字是怎样起源的?源始于殷商?文字有600年的历史?],搜狐,2022-09-15</ref>主要有两种观点:起源于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起源说<ref>[https://www.sohu.com/a/146154600_594411 揭秘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来源图画还是记号?],搜狐,2017-06-05</ref>。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气温随着高度的分布,叫做温度层结。由于在平均情况下,气温随高度总是递减的,所以在气象学中常用[[气温]]直减率(r)来表示这种递减程度,规定[[高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值称为气温直减率,单位为℃/100 m。对流层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 ℃/100 m。 在实际中气温直减率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离地面高度、季节、天气等条件而不同。 当气温直减率为正值时,表示气温随高度降低;当气温直减率为负值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对流层中如果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就叫做逆温;当气温直减率为0时,表示气层成等温状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不变。 近地层中气温的铅直变化,主要决定于下垫面辐射状况和乱流运动的变化。 白天,下垫面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强烈受热,以感热形式输送给近地层造成气温由下向上递减,这种气温的铅直分布形式,成为日射型(图1中的2)。夜间,下垫面辐射冷却,感热由空气输向地面,形成气温随高度递增,称为辐射型(图1中的1)。介于日射型和辐射型二者之间的称为过渡型。图1中3为早上过渡型,4为晚上过渡型。 近地层气温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很大的。如以1.5 m以下两个高度的温度差折算每100 m温度变化,具有比气温干绝热直减率(1℃/100 m)大得多的梯度值,故称超绝热梯度。 据南京大学卢其尧1956年7月15日晴天,在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裸地上测得:13时0-5 cm高度的气层,折合为100 m的铅直温度梯度可达49800℃,夜间呈逆温分布,铅直温度梯度是负值,可达 -700℃。 在近地层中,由于乱流运动的结果,各高度的气温都具有脉动的特点,在中午尤其明显。有的观测表明,中纬度地区,中午离地面5 cm高度处,5 s钟内气温脉动达1.7℃。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气温直减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