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253.1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民办博物馆 的原始碼
←
民办博物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民办博物馆</big> ''' |- |[[File:民办博物馆.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民办博物馆 文 献: 《[[博物馆管理办法]]》 属 性: 非国有博物馆 特 点: 不是由国家出资 |} '''民办博物馆'''是指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从投资主体看,不是由国家出资;从隶属关系上看,不属于国家文物系统。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这类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些民办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乏专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运营资金等问题,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准入和保障机制尚有待健全和完善。笔者认为,在这一阶段对于博物馆学界和法学界的同仁而言,专心讨论非国有博物馆的准入制度和法律保障[[问题]]十分必要。<ref>[http://www.gucn.com/Info_ArticleList_Show.asp?Id=40246 民办博物馆热潮升温 探索民营博物馆中国式生存],中华古玩网 ,2010-07-19</ref> ==概况== 根据新近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这里定义的非国有博物馆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所说的民办博物馆或私立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从投资主体看,不是由国家出资;从隶属关系上看,不属于国家体系和文物系统。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这类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正在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地区有注册博物馆130余家,其中有民办博物馆18家,此外还有部分由企业兴办的非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已经达到博物馆总数的近20%。笔者于2004年参与了由民革北京市委组织的“北京私立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专题调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民办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乏专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运营资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准入和保障机制尚有待健全和完善。马自树先生曾在其《[[刍议民办博物馆]]》一文中谈到对于民办博物馆要“欢迎它、规范它、引导它”,要确保这些民办博物馆能够切实受到政府部门的“欢迎、规范和引导”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准入与保障机制正是关键所在。 所谓非国有博物馆准入制度就是国家博物馆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申请举办非国有博物馆的组织和个人制定的限制性标准和行政许可程序。申请举办非国有博物馆的组织和个人只有符合这一限制性标准并依法履行行政许可申请程序并获得行政许可批件并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向法人登记机关办理法人登记后方可举办非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一样,都关系着国家文物安全,也都需要履行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能。为了确保非国有博物馆能够象国有博物馆一样发挥好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应有的作用,并保证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博物馆的布局、结构合理,通过立法设置适当的博物馆准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我国现行的博物馆准入制度 我国的包括非国有博物馆在内的博物馆准入制度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停滞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特许设立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特许设立与核准设立并存阶段和2000年以来的普遍规范核准阶段四个时期。我国现行的非国有博物馆准入制度是由200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35号发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中与博物馆设立有关的法规规定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的有关规定为核心确立的。根据以上两部法规设立非国有物馆应当先经省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依《[[博物馆管理办法]]》审核,获得同意的审核意见后再向民政部门办理非企业法人登记。由于民政部门的非企业法人登记是以文物部门的非国有博物馆设立审核为前置条件的,所以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文物行政部门的非国有博物馆设立审核内容。根据《[[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九至十四条,以六条的篇幅对包括非国有博物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的设立条件、登记程序、申报材料内容做出了规定。依据上述规定,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固定的馆址,设置专用的展厅(室)、库房和文物保护技术场所,展厅(室)面积与展览规模相适应,展览环境适宜对公众开放; (2)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博物馆运行的经费; (3)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一定数量和成系统的藏品及必要的研究资料; (4)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5)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 (6)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博物馆设立申请的审核部门,负责根据上述条件审核申办人提交的博物馆设立[[申请书]]、馆舍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资金来源证明或验资报告、藏品目录及合法来源说明、陈列展览大纲、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及身份证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证明材料和博物馆章程草案(仅非国有博物馆提供)等[[材料]],出具审核意见。 除了该办法规定的材料和程序外,在北京等部分地区设立博物馆还需要经过根据当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进行的专家考评。 2、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准入制度 根据国际博协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责任,以便展出,公之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依照这样的定义世界各国都对于博物馆的准入制度做出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下面我们仅以英、法、日三国为例展开讨论。 在上述三国中英国的管理最为宽松,英国的博物馆工作由政府主管部门[[文化]]、传媒和体育部(DCMS)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共同负责,具体的博物馆登记工作由MLA独立负责。英国的博物馆登记制度是非强制性的,即一座博物馆不经过MLA登记也可以设立。但博物馆登记与否和登记等级如何直接关系着博物馆接受政府拔款的资格和接受社会捐赠的信誉,所以英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与美术馆都要参加MLA组织的博物馆登记。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博物馆登记的[[标准]]与规则显得十分严格。根据MLA的规定任何一个申请登记的博物馆都必须满足六个基本条件,它们是: A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构; B在管理方面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C可接受的藏品保护条件; D能提供与博物馆的性质、规模和[[地点]]相符合的公共服务; E定期得到专业性的专家建议; F一个可接受的财务基础和遵守一切法律、计划和安全的条件; 满足以上条件的博物馆经过自我评估和MLA登记委员会的审议批准后将获得全面登记。而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博物馆将根据具体情况获得有[[条件]]登记或不合格的结果。 法国的博物馆准入制度较之英国要更为严格,法国博物馆事业的主管机构是法国文化和通讯部,该部下设博物馆管理局具体负责博物馆的准入与管理。法国的博物馆准入制度是强制性的,根据法国《[[博物馆法]]》的规定,法国所有的博物馆在人员的专业从业资格、对公众开放、藏品的不可让渡性及藏品的获得、保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都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标准]]。特别是在藏品的管理方面法律对于保证藏品的所有权(法国博物馆的藏品不可转让);保证藏品的管理模式(藏品必须登记造册,且必须定期核查);检查新获藏品的质量及修复工作的质量等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在实行上述准入政策的同时法国政府还对具有“公益性”且同意遵守法律所规定的博物馆运行模式和监督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博物馆以及一些协会下属的博物馆授予“法国博物馆”的称号,通过这种方式对博物馆实行有效的分级、分类管理。 日本的博物馆准入制度与法国一样都是强制性的,根据日本《[[博物馆法]]》规定:欲设博物馆,须经政府主管部门(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申请登记,准予登记的,须具备下述四项条件: (1)具备为实现开办博物馆宗旨所必须的博物馆资料; (2)拥有实现开办博物馆宗旨所必须的专业人员和其它职员; (3)具有为实现开办博物馆宗旨所必须的建筑物及土地; (4)一年之中,开馆150天以上。 3、关于博物馆准入制度的讨论 新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对包括非国有博物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的设立、 年检和终止等做出了统一、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博物馆准入制度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一方面《[[博物馆管理办法]]》作为一部部门规章其法律位阶相对有限,而另一方面《[[博物馆管理办法]]》作为一部宏观的管理办法其规范内容也不可能做到十分详细,所以博物馆准入制度还应通过进一步的立法工作加以完善和加强。这种完善和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标准方面 可以探索通过标准、规范、细则等形式对现有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加以深化通过宗旨、藏品、场地、人员、资金、出资人、业务范围、设施设备、组织结构、保管制度、安全机制、开放服务标准做出详细的规定。这一套标准应当分成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在宗旨、藏品、场地、人员、组织结构、安全机制等方面设置一个通用的最低标准,其次要在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对于场地、人员、资金、设施设备、组织结构、保管制度、安全机制、开放服务标准等方面内容针对不同性质(国有或非国有)、不同类别(科技类、历史类、艺术类等)、不同级别(国家级、地方级)、不同业务范围的博物馆执行不同的标准与规范。此外还有六点值得注意,第一是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宗旨范围应当做出一定要求,使非国有博物馆的宗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文物等资源条件和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主管部门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或全国博物馆发展的宏观情况对博物馆宗旨范围做出调整,第二是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出资人资格应当做出一定要求,第三是对于涉及文物的[[历史]]类博物馆在藏品保管制度和馆内安全机制方面应根据我国文博行业特色做出严格的要求,第四是对于在不可移动文物上设置的博物馆对于场地要求可以适度放宽,第五是应当在批准博物馆设立时严格核定博物馆的业务范围以防止博物馆违背宗旨开展业务,第六是在细化标准实行机构准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考试形式建立一套独立于现行文博职称本系之外的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这一准入机制所确定的是博物馆重要岗位从业人员素质的最低标准,博物馆重要岗位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达到准入机制所规定的标准,这一准入机制应当与博物馆机构准入制度相结合,使每个申请设立的博物馆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符合准入标准的专业人员。 (2)在程序方面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博物馆资格评审委员会把握博物馆准入制度的执行。博物馆准入许可作为一种特殊主体设立的强制许可,笔者认为我国现行制度中有两点需要完善。第一是应当借鉴《[[北京市博物馆条例]]》的经验在博物馆设立申请程序中增加专家实地考评一项,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申办博物馆的宗旨组织博物馆学和相关学科方面的专家对申办博物馆进行实地考评。第二是现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只规定了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向申请举办博物馆的申请人出具审核[[意见]],但并没有规定审核意见的形式,笔者认为博物馆设立审核作为特殊主体的设立资格审批,应当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由国务院设置行政许可规范并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此规范向申请人颁发统一制发的登记证书或资格证书。 (3)在民办博物馆的特殊要求方面 在博物馆准入方面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各类条件标准都应当是相同的。但由于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在管理模式上有很大区别,所以在具体标准和条件上还应当有一定区别。在这一点上《[[博物馆管理办法]]》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博物馆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设立非国有博物馆的,应同时提交博物馆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应当包括办馆宗旨及藏品收藏标准、博物馆决策机构的产生办法和议事规则等、出资人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的约定、博物馆终止时的藏品处置方式、章程修改程序等事项。 (4)在其它方面 除了建立一套博物馆设立准入制度的同时还可以借鉴其它国家和其它行业的经验,探索对博物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各博物馆的各方面情况制定一套分级标准并制定相应的等级评定规范,对不同级别的博物馆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使博物馆发展走上良性道路,为博物馆的拨款和赞助机构增强信心,并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一个准确的博物馆统计数据。 ==法律保障== 除了对博物馆的准入进行管理外,以文物行政部门为主的有关行政机关还应通过法规、规章等一系列手段给予非国有博物馆在政策、资金、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法律保障以促进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运营。 1、政策保障 给予非国有博物馆法律保障,首先要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给予博物馆这一特殊主体在税收、捐赠等方面的政策性的支持,以保障非国有博物馆的正常发展,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非国有博物馆所需要的政策性支持首要表现在税收减免、投资优惠、征集藏品、接受捐赠四个方面: (1)税收减免 给予博物馆税收减免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美国税务条例就依据博物馆的非营利特点将博物馆列为免税单位,日本也依据博物馆的行业特点自1976年起专门制定了适用于博物馆的减免税措施。我国虽然在《[[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六)项中规定了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并在《[[博物馆管理办法]]》第四条中规定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还通过《[[文物保护法]]》和一系列法规、规章确定了博物馆的一部分收入属于事业性免税收入,但这种税收优惠在执行层面上的限制还是很多的。特别是非国有博物馆由于同政府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与财政部门也没有资金缴拔关系,不能像一些国有博物馆特别是文物系统博物馆那样使用财政收费票据或银钱收据,只能使用税务发票,所以像资料保护费、文物保护费等一部分符合文物法规的事业性收入也不能享受免税待遇。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加大对博物馆行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除了门票收入外各种展览收入、资料收入以及接受资助收入等均应纳入博物馆的非税收入[[范畴]]。与此同时,文物部门应当同财政、税务部门联合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非国有博物馆非税收入的范围、收支方式、监管方法、使用票据等问题做出规定,使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P< p> (2)投资优惠 根据《[[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扶持和发展博物馆事业,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但是这种鼓励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在2004年 “北京私立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专题调查中,大部分接受调查的非国有博物馆特别是由企业举办的博物馆都十分关心国家对于举办博物馆的投资主体有何鼓励和优惠政策。但笔者查找了大量有关文物、税务、民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未发现此类政策。这与国家鼓励组织、个人设立博物馆的初衷是不相适应的,与国际惯例也是不相符合的。国家应当在给予博物馆税收减免的同时也应从税收等解度给予举办博物馆的企业、个人和其它组织一定的优惠措施,以提高它们兴办博物馆的积极性。 (3)征集藏品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业务工作的[[基础]],征集藏品是博物馆重要的业务活动, 在这一点是国有博物馆如是非国有博物馆也如是。虽然新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博物馆享有通过依法征集、购买、交换、接受捐赠和调拨等方式取得藏品的权利,《[[北京市博物馆条例]]》也在其第十二条规定博物馆享有名称专有和依法征集、采集藏品的权利,但以上两条规定都没有明确说明非国有博物馆在征集藏品方面的权力、具体行使和限制等内容。笔者认为通过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形式确认非国有博物馆征集藏品(采集科学标本)的权利,并对权利的行使方式和限制作出规定,对于非国有博物馆开展业务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4)接受捐赠 依照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博物馆可以作为接受捐赠的主体,接受公益性的社会捐赠。接受捐赠也是博物馆获得资金开展业务的一条重要渠道,这是国内外通行的作法。但在《[[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却未对非国有博物馆是否可以接受捐赠做出规定,而只是说博物馆享有通过依法征集、购买、交换、接受捐赠和调拨等方式取得藏品的权利。《[[北京市博物馆条例]]》虽然规定了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博物馆捐赠或者以其他形式提供资助。捐赠人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但对于对捐赠人具体的优惠措施,接受捐赠的程序和资金监管等问题也没有明确说明。此外《[[公益机构捐赠法]]》对于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接受捐赠主体是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进行定义的,而非国有博物馆的主体则是民办非企业法人。国家文物局虽然也在1998年发布了《[[文物、博物馆单位接受国外及港澳台同胞捐赠管理暂行规定]]》(文物外发021号)但该规定的受赠单位仅限于文物系统博物馆而捐赠人也必须是国外及港澳台同胞规范范围过小不根本不适用于非国有博物馆。所以非国有博物馆在接受捐赠的问题上遭遇了法律的空白。非国有博物馆在接受捐款时常常因无法开出接收捐赠的专用票据让捐赠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税收优惠,而对于企业或个人购买文物后捐赠给博物馆时的财务处理上更是问题不断,由于不是实际捐款不能出具捐款收据捐赠人的税收减免优惠更无法保证。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范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法国,国家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博物馆事业:当私人或私营企业为博物馆购买国宝级文物而出资时,可以获得税收减免,额度最高可达其出资额的90%(但减免税额最多不得超过其应缴总税额的50%);当私营企业为自己购买级文物时,它也可获得最高可达其出资额40%的税收减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应由文物、财政和税务部门联合出台一部专门规范公民、法人向博物馆捐赠款物的规范性文件,对捐赠范围、受赠管理、捐赠人优惠等做出严格规定。 2、资金保障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非国有博物馆的法人身份属于民办非企业法人,属于由举办人自筹[[资金]]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单位。这类法人实体的举办资金虽是由举办人自筹的,但是非国有博物馆从事的是公益文化事业,所以在具体的项目经费上也应同国有博物馆一样拥有获得国家资金支持的权利,这样的做法也是国际通例。在英国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委员会(MLA)每年通过政府拨款、国家彩票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十余亿英镑根据各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申请,经过评估后拨付给各博物馆支持其业务发展已登记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可以平等的申请上述基金。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还专门设立了“博物馆和[[美术]]馆指定藏品挑战基金”每年提供500万英镑专门支持拥有国家级藏品的已登记非国有博物馆。除此以外英国政府还与大量已登记非国有博物馆通国签订《[[拨款合同]]》的形式向其直接提供财政拨款,支持其事业发展。而在我国国家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文物保护基金等,每年都会向各类博物馆提供大量的项目性资金支持,以确保博物馆各类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可是基金支持的范围往往仅限于与政府机构有隶属关系的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研究工作则无法获得基金支持,文物保护项目也不能像国有博物馆那样获得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这直接造成了大量非国有博物馆的科研和[[文物]]保护项目无法正常开展。笔者认为政府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赋予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相同机会,获得科研项目的基金申请资格和文物保护项目的专项[[资金]]申请资格。 3、技术保障 通过2004年 “北京私立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专题调查我们发现在非国有博物馆业务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来源于技术方面,非国有博物馆在保管与研究方面由于技术力量的薄弱、专业人才的不足,有时虽然拥有很好的资源但往往不能像国有博物馆那样顺利的开展工作产生[[学术]]成果或经济效益。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这个技术问题在深层次上却蕴含着机制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系统内都拥有鼓励大型国有博物馆和科研机构支持小型和非国有博物馆的专门政策,如在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就制定了专门政策鼓励[[国家]]级博物馆以出借藏品、共同开发以国家级博物馆藏品为主的巡回展览、为地方和非国有博物馆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机会,提供专业咨询和设施等方式帮助地方和非国有博物馆,促进它们的发展。笔者认为这种机制应当是非国有博物馆法律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这样的政策可以非常有效的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方面[[英国]]的作法也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4、管理保障 让民办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拥有平等的地位一直是国内多数民办博物馆一直的一种愿望,也是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所认同的观点。国家主管部门在制定《[[博物馆管理办法]]》等行业性法律法规时也都考虑到这一问题,尽量在管理上给予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平等的待遇。但是我们注意到在一些方面非国有博物馆的待遇与国有博物馆仍有很大差别,这种问题大都是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比如在举办国外入境展览或组织出境展览时2004年7月1日文化部第32号令修订的《[[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中规定主办(承办)涉外展览的单位需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向其所在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等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附相关资料,就这一个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就将许多与政府机构无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国有博物馆排斥在外。又比如在一些省份的文博专业职称评定时,非文物系统的参评人员评定文博专业职称需要由博物馆的上级主管部门向文物主管部门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出具委托函,就这一纸委托函也使许多非国有博物馆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参加专业职称评定,这也从一定角度阻碍了非国有博物馆对文博专业人员的引进。对于这些管理上的不平等文化、文物、人事等有关部门,有义务通过修订原有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调整,使国家针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法律保障体制更加完善。 此外,加强对各类民办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监管,在民办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向非国有博物馆提供有效的文博行业信息也是民办博物馆法律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规范的期待== 要规范民办博物馆的准入制度,完善民办博物馆的法律保障体系,除了依靠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现有的行政规范并加强管理外,更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立法机构制定一部规范全国博物馆行业和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博物馆法]]》,这一立法活动对我国现阶段文博事业的发展而言是非常必要且十分可行的。 首先,制定规范全国博物馆行业的《[[博物馆法]]》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法国早在1945年二战刚结束不久,法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博物馆事业管理的国家法律——《[[法国博物馆组织法]]》。该法明确规定由国家对法国所有博物馆进行监管。该法的实施对振兴饱受战火蹂躏的法国博物馆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为适应博物馆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法国于2002年1月4日颁布了新的《[[法国博物馆法]]》。英国于1992年通过了《[[博物馆和美术馆法]]》,将英国博物馆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日本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制定了全国性的《[[博物馆法]]》,促进了该国博物馆行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其次,制定规范全国博物馆行业的《[[博物馆法]]》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文博行业具有十分的必要性。 我国还没有一部自己的博物馆法律,管理全国行业仍依靠文化部的部门规章《[[博物馆管理办法]]》,作为一部部门规章《[[办法]]》不能有效的规范文化文物系统以外各行政部门的工作,在各地方与地方性法规有冲突时地方政府也只能依照地方性法规执行,这种现状与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 第三,制定规范全国博物馆行业的《[[博物馆法]]》在我国也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方面,制定《[[博物馆法]]》在我国文博学界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1991年马自树先生就曾在《[[中国博物馆]]》杂志发表《[[要研究博物馆建设的立法问题]]》一文提出了对博物馆立法问题的看法,二十多年来在我国文博学界和法学界关于博物馆立法的呼吁和讨论始终不断,为我国的博物馆立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我国文博行业和部分地区有过多个规范博物馆管理和博物馆工作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早在1979年国家文物局就曾发布过《[[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博物馆的定义、宗旨、陈列、藏品、群众工作、科学研究、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等问题作出了规定;1993年12月25日在北京,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了《[[北京市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开创了全国范围内博物馆登记管理的先河;2000年9月22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博物馆条例]]》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有关博物馆管理的地方性法规;2005年12月22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博物馆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管理的基本规范。在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为我国的博物馆立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基础。 ==建议== 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对《[[博物馆管理办法]]》施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并结合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调研,根据博物馆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规范加以完善,并提请国务院制定规范全国博物馆工作的行政法规,使博物馆管理法规得到实质性的升格。再经过几年的试行、积累经验、总结完善,草拟出《[[博物馆法]]》的草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再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形成最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博物馆法]]》。 当然在非国有博物馆准入制度和法律保障问题的研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博物馆的立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因为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一样都关系着国家文物安全,也都需要履行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职能。所以非国有博物馆准入制度和法律保障体系的建全与完善值得更多的法学界博物馆学界同仁的关注与讨论,以便非国有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作用。 浅议现行博物馆管理体制对我市文博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 “民间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一周之际,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表示:“民间博物馆门类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 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已从多个方面鼓励和扶持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加快了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在《[[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对民间博物馆的地位、作用和登记、管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民间博物馆的发展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规划]]》。“在当前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家正在争取比照扶持民办学校等公益性事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扶持民间博物馆。”张柏说,比如加快行业标准建设,规范民间博物馆的管理;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引导民间博物馆的办展方向等 ==相关报道:== 今年1月20日,本报报道了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鹿城博物馆卷入集资诈骗案,引起很大反响。4个月过去了,本报记者回访发现,截至5月14日,案件仍处于侦查阶段,经鉴定,大约30%涉案文物属于伪造,其中,备受关注的乾隆宝刀基本可以认定为伪造。 鹿城博物馆的乱象并非个案。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民办博物馆已达811家。虽然增长迅速,但也良莠不齐。今年4月公布的《[[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显示,过半民办博物馆审核登记程序不完整,甚至有5.7%的民办博物馆根本没有履行法人登记手续,文物藏品真假不清和来源不明情况普遍存在。如何规范和监管民办博物馆,已成为不能再搁置的紧迫问题。 ——编者 各地准入标准不一致,大多数年检只限于纸面 鹿城博物馆在西丰县非常有名。这座成立于2009年的民办博物馆,号称“藏品数量达万余件”“填补了西丰县无博物馆的空白”。馆主程红宣称,其镇馆之宝是一把价值1.2亿元的乾隆宝刀。它的风光在今年1月戛然而止:程红等人涉嫌集资诈骗被批捕,作为集资诈骗的关键一环,鹿城博物馆被查封,留下8000余件价值有待鉴定的文物。 民办博物馆何以成为非法集资的“帮凶”? “整体来看,民办博物馆的准入门槛的确比较低。”辽宁省文化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高立军介绍,由于民办博物馆主题繁多,并非所有藏品都需要严查,只有涉及文物类才需要鉴定。一般来说,只要满足《[[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的具备固定馆址、必要资金经费、一定数量和成系统的藏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6个条件,基本就可以获批办馆。高立军坦言,“由于民办博物馆的公益属性,我们主要监督其不得违法违规,至于更多监管工作,还有待于逐步规范。” 《[[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报告]]》显示,现行规定对民办博物馆的准入条件只有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操作性不强,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各地设立的审核标准难以统一,自由裁量幅度过大,使得即使是依法成立的博物馆也质量相差明显。 此外,《[[博物馆管理办法]]》规定,博物馆应当接受年度检查。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年检只审核文字材料,没有力量进行实地复核,也导致难以切实监管民办博物馆的运营。 藏品真假难辨,市县级文物管理部门力不从心 由于准入门槛低,一些民办博物馆看似身份合法,事实上并不合规。 以鹿城博物馆为例,《[[民办博物馆设立标准]]》明确要求,办馆要有固定、可供展出的场地,而2009年8月鹿城博物馆获批后,实际是在程红夫妇开办的典当公司展出,直到2011年11月新馆建成才正式开放。甚至,程红夫妇名下的典当行都开到了博物馆里。 此外,《[[民办博物馆设立标准]]》明确要求,藏品应当真实可靠且来源合法,其中文物应经文物行政部门认可、具有法定效力的文物鉴定机构鉴定。鹿城博物馆在举办之初,就自己邀请专家鉴定并承担鉴定费。西丰县文化局解释,县级文物部门只有3名工作人员,而且都不具备鉴定资质;文物所也无专项鉴定经费,承担不起高昂费用,“我们只能接受对方鉴定结论。”然而,这样的自证并不可靠。案发后,西丰县公安机关委托持有国家艺术品鉴定资格证书的专家对馆藏进行鉴定,与鹿城博物馆自己出具的鉴定结果出入较大。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藏品来源是否合法与真假难辨等问题一直困扰民办博物馆的成长。 由于缺乏基本专业力量,由市、县级文化文物部门负责审核的条件并不成熟。而即使是省级管理部门,由于人员、技术、财力的限制,要对民办博物馆的设立开展大范围评估,也显得力不从心。高立军介绍,辽宁省文化厅博物馆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而且直到2010年才单独成处,“只有重大项目,才会组织省里的专家小组进行评估。” 重展览、重收藏,轻研究、轻教育,功能不完整 在鹿城博物馆事发后,[[国家]]文物局介入了调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民办博物馆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藏品权属关系不明晰,真实性和合法性难以保证;对博物馆的公益属性认识不足,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等,与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他举例说,“能够依法履行设立审批程序、取得民办非企业法人资格的民办博物馆不足400家,占民办博物馆半数不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表示,国内的民办博物馆更多的是自己的收藏展示馆,不具有完整的博物馆的功能,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现在的民办博物馆重展览、重[[收藏]]、轻研究、轻教育,他希望民办博物馆能更多地融入社会,对城市、对公民都产生积极影响。 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全国民办博物馆进行首次大规模调研,基本摸清了民办博物馆在法人治理、业务建设、社会作用等方面的管理运行情况,国家文物局近期还将出台民办博物馆设立办法,明确设立民办博物馆的最低门槛,对藏品实施登记备案,完善登记注册机制。对于涉嫌出土的文物[[藏品]],也在考虑纳入博物馆藏品登记,加强年检监管,并杜绝买卖。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的这位负责人透露,鉴于民办博物馆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情况,国家文物局正积极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推动建设[[社会]]鉴定机构,以及运用科技手段辅助鉴定等方式,帮助民办博物馆提升专业化水平。据悉,《[[博物馆条例]]》有望在今年年内出台,规范、引导民办博物馆健康有序[[发展]]。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b05287lvnz0|480|270|qq}} <center>我县有了首家“官方认证”民办博物馆</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返回「
民办博物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