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32.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毛虾 的原始碼
←
毛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毛虾</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3/fc728f1089b34e9c83ef5e91e0865eb9.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35612314_56696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毛虾 别 称:小白虾、水虾、虾皮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 门:甲壳亚门 纲:软甲纲 亚 纲:真软甲亚纲 目:十足目 亚 目:枝鳃亚目 科:[[樱虾科]] 属:[[毛虾属]]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印度洋]]、 [[太平洋]]和[[大西洋]] |} '''毛虾''':[[毛虾属]](Acetes) 的总称。又名'''小白虾、水虾、虾皮'''。属甲壳纲、十足目、樱虾科。体小而侧扁,长3~4cm。体无色透明。温、热带海洋虾类。具较大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多数种类分布在印度—马来群岛,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除供鲜食外,可加工成虾皮、虾酱、虾油等 。 <ref>[http://www.iplant.cn/info/%C3%AB%CF%BA 毛虾], 动物界, 2020-01-18</ref> ==毛虾形态特征== 体颇侧扁。壳极薄。额角短小。头胸甲具眼后刺及肝刺。 中国毛虾(2张) 步足仅有前面3对,呈极小的钳状,后两对退化消失。雌性第三步足基部之腹甲向后突出,称生殖板,其后缘中部向前方凹陷,两侧形成两个乳头状突起。 雄性胸部末节腹甲向后方腹面突出,形如一对乳头,雄孔即开口于其腹面。第一腹肢雌性无内肢,雄性则为一交配器。雄附肢在第二腹肢内肢基部腹面,为一斜行排列长圆形的片状突起,顶端具2钩状刺毛。尾肢的基肢腹面有一红色圆点,内肢短于外肢,基部外侧有红色小点 。 ==毛虾生活习性== 毛虾为中上层虾类,喜栖居于有大量淡水排出的浅海环境和有强大潮流的泥底浅水区,通常栖于湾澳或河口附近。生活在深达30米以下的水层,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下沉,夜间在表层海域集群。由于第四、第五对步足完全消失,因此它不能停留在海底爬行。 而在第三颚足和前三对步足上都生有许多羽状刚毛,增加了浮游生活的能力。虽然前三对步足还保留着非常退化而极微小的钳状构造,但已没有捕捉食物的能力,而是靠口部附肢和颚足上的侧毛从水中滤取藻类等食物。但有时也摄食一些有机碎屑和小型浮游动物 。 ==毛虾繁殖特点== 每年的夏、秋季,是毛虾的繁殖季节。中国毛虾产卵于水中,孵化后 毛虾 的幼体,共经四个阶段,即无节幼体经4次蜕皮进入溞状幼体,然后经3次蜕皮变为糠虾幼体,再由糠虾幼体经2次蜕皮才变为仔虾。仔虾还须经过几次蜕皮后腹肢才发育完全。毛虾生长发育得很快,它们几个月内体长就可达15~20毫米。 在北方,一年能繁殖两个世代。即初夏孵出的幼体,约2个多月后即长成,到8月间就已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孵出的第二代要越冬到第二年初夏才开始繁殖。毛虾的寿命一般短则数月,长不逾年。产卵后的亲虾,不久即逐渐死亡。在黄、渤海,当冬季水温下降时,毛虾则移到较深海区,等到春暖水温上升时,又逐渐移向近岸。在南方这种现象就不显著了 。 ==毛虾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多数种类分布在印度—马来群岛,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 ==毛虾渔业利用== 毛虾的世界年产量20多万吨,其中以中国毛虾产量最大,1985年世 界产量为22.26万吨,1987年为17.9万吨,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约占80%。以中国沿海的产量最大,1987年为16.24万吨,1988年为19.06万吨,居中国全部虾类之首。渤海为主要产地,平均年产7万~8万吨,1954年最高产量达13万吨。此外,如江苏的海州湾、浙江的温州沿海、广东的阳江附近和台湾沿海也是毛虾的主要渔区。日本毛虾在黄海和东海产量远不如中国毛虾,而在南海则多于中国毛虾,日本、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的西南岸都有相当产量。红毛虾在广东产量也很大。毛虾渔汛通常1年2次,一次在3~7月,另一次在9~11月。 捕捞毛虾的方式多为使毛虾顺潮流进入网袋中,中国沿海主要用樯张网、挂子网、船张网等进行捕捞,也有用小船拖网捕捞。中国台湾和日本用袋形定置网和推网捕捞。 毛虾体小,皮薄,肉少,在气温高时,鲜虾不能长期保存,且渔获量大,除少数鲜售外,大多是直接晒干,或把毛虾煮熟后晒干,称虾皮。春汛捕捞的毛虾,体大、肉肥,煮熟晒干后还可剥制成小虾米。此外,将毛虾捣碎、加盐,在阳光下曝晒、发酵,可制成虾酱;用盐浸制滤出发酵品的液汁,就是虾油。虾酱和虾油用以调味或腌制各种小菜,别有风味。毛虾除食用外,在制作虾皮时,把脱落下来的皮、壳、头、足等大量碎屑用作饲料或肥料。此外,毛虾也是浅海底层鱼、虾的良好天然饵料。 ==毛虾主要品类== 全世界共有毛虾17种和亚种:分布于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有 毛虾(2张) 4种和亚种,其中有一种产于淡水;分布于太平洋美洲沿岸者仅 1种;其余12种和亚种均产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中国近海产6种,即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日本毛虾 (A.japonicus)、红毛虾(A.erythraeus)、锯齿毛虾(A.serrulatus)、中型毛虾(A.intermedius)和普通毛虾 (A.vulgaris)。常见的是前 4种。中国毛虾仅分布在渤海、黄海海域中国和朝鲜近海以及东海、南海中国沿岸,是毛虾属中向北分布最远的一个种(分布到渤海辽东湾的北部、北纬40°50′附近)。日本毛虾的分布范围较广,南自爪哇,西自印度,北至黄海中国和朝鲜半岛沿岸以及日本西南部近海均有分布,但中国山东半岛北岸海域和渤海很少发现。其他两种毛虾都是热带种,在中国仅产于南海。这6种毛虾中,以中国毛虾的产量最高,其次是日本毛虾。但日本毛虾和其他毛虾的产量都远较中国毛虾为少。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动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毛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