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70.2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毛蕨属 的原始碼
←
毛蕨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毛蕨属.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6a63f6246b600c33aa92f3e41e4c510fd9f9a13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毛蕨属'''(学名:Cyclosorus Link)是[[金星蕨科]]下的一个属,该属是中、小型的陆生植物。根状茎横走或直立,疏被鳞片;鳞片质厚,通常多少被短刚毛,全缘。叶近生,少簇生;叶柄禾秆色或淡绿色,叶质变化甚大,草质至厚纸质,罕为黄绿色或黑褐色,孢子囊群大,光滑,长圆肾形,偶四面型,半透明,表面有刺状或疣状突起。约有300种。我国约有140种。 == 形态特征 == 通常为中型的陆生林下植物。根状茎横走,或长或短,少有为直立的圆柱形,疏被鳞片;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质厚,通常多少被短刚毛,全缘或往往有刚毛状的疏睫毛。叶疏生或近生,少有簇生,有柄;叶柄淡绿色,干后禾秆色或淡灰色,基部疏被同样的鳞片(很少密生或向上分布),但通体照例有灰白色单细胞针状毛或柔毛;叶长圆形、三角状长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渐尖,通常突然收缩成羽裂的尾状羽片,基部阔或逐渐变狭,叶轴下面在羽片着生处不具褐色的疣状气囊体;二回羽裂,罕为一回羽状,侧生羽片通常10-30对或较少,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柄或偶有极短柄,顶部渐尖,基部截形、斜截形,或为圆楔形或渐变狭,下部羽片往往向下逐渐缩短,或变成耳形或瘤状(有时退化成气囊体),二回羽裂,从1/5到达离羽轴不远处,罕有近全缘或近二回羽状;裂片多数,呈篦齿状排列,镰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至长方形,边缘全缘,罕有少数锯齿,钝头或尖头,基部一对特别是上侧一片往往较长。叶脉明显,侧脉在裂片上单一,偶有二叉,斜上,通直或微向上弯;以羽轴为底边,相邻裂片间基部一对侧脉的顶端彼此交结成钝的或尖的三角形网眼,并自交结点伸出一条或长或短的外行小脉,直达有软骨质的缺刻,或和缺刻下的一条透明膜质联线相接,第二对或多对(多至4对,偶达5对)侧脉的顶端或和外行小脉相联,或伸达膜质联线形成斜方形网眼(星毛蕨型venatio goniopteridis),再向上的侧脉均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叶质变化甚大,草质至厚纸质,干后淡绿色,罕为黄绿色或黑褐色,两面至少沿叶轴、羽轴、主脉及脉间上面多少被有灰白色的单细胞针状毛,下面往往有或疏或密的橙黄色或橙红色、棒形或球形腺体。孢子囊群大,圆形,背生于侧脉中部,罕有生于侧脉基部或顶部,照例有囊群盖;盖棕色或褐棕色,圆肾形,颇坚厚,宿存,偶早消失,上面往往多少被短刚毛或柔毛,有时有腺体。孢子囊光滑,或囊体顶部靠近环带处有一二刚毛,或具有柄或无柄的棒状腺毛,或囊柄顶部有具多细胞柄的球形或棒形腺体。孢子两面型,长圆肾形,偶四面型,半透明,表面有刺状或疣状突起。染色体x=36。<ref>[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Thelypteridaceae/Cyclosorus.htm 毛蕨属Cyclosorus 植物通]</ref> == 产地分布 == 为金星蕨科最大的属。全世界约25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尤以[[亚洲]]最多,中国现知有127种,为世界分布中心之一。本属为一自然群,但其范围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如Tardieu-Blot和C. Christensen (1941) 以及E. B. Copeland(1947)将新月蕨属Pronephrium并入本属。其后C. V. Morton (1959) 以及K. Iwatsuki (1965)将本属归入广义的金星蕨属 (Thelypteris) 内。近.年Holttum又将本属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仅包括属的模式种C. interruptus (即C. gongylodes) 和C. striatus 2种) ,而根据叶片下部羽片是否逐渐缩短,孢子囊上有无腺毛以及腺毛形态等特征将许多种类分别归入Christella Leveille (1914) (type: C. parasitica) , Sphaerostephanos J. Sm (1839) (type: S. asplenioides和Pneumatopteris Nakai (1933) (type: P. callosa) 三属内。1993年,美国A. R. Smith将所有叶脉网结类型的种类归属于有20个亚属的广义的毛蕨属内,狭义的毛蕨属种类则归属于Cyclosorus和Cyclosoriopsis两个亚属中。实际上本属和新月蕨属,包括其它一些叶脉多少有些相似的其它一些属,在许多其它营养和繁殖器官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叶轴背面的羽片着生处有无气囊体,缺刻内是否有软骨组织及向下有无透明膜质联线,孢子囊有无附属物以及孢子形态等都要结合起来考虑,它们既不能因为叶脉的类型有些相似而将之合并,也不能单以孢子囊上有无腺毛和腺毛形状,更不能因为叶片下部羽片是否逐渐缩短而将表型上一致的属分割开来,否则从系统上讲难以接受,实用上也很不方便。 == 分类 == 鉴于此,本志采用秦仁昌1972对本属所限定的概念。由于本属的组成种类在形体上的极大一致性,加上其它形态性状分化(如叶片下面腺体的有无,下部羽片缩短与否,根状茎直立或横走等)的并行发展,毛蕨属的属下分类颇为困难。考虑到腊叶标本有时不完整,为了鉴定上的方便,可以叶脉网结形式分为以下2个类群: 属的模式种:Cyclosorus interruptus (Willd.) H. Ito(Pteris interrupta Willd. 1794) =Cyclosorus gongylodes (Schkuhr.) Link (Aspidium gongylodes Schkuhr. 1809) 类群1.单眼群发育正常羽片的相邻裂片的基部一对侧脉顶端,彼此交结形成一个钝三角形或近五角形网眼,第二对起向上的侧脉伸达缺刻或缺刻内的透明膜质联线(种1-68)。 类群2.多眼群发育正常羽片的相邻裂片的基部一对侧脉顶端,彼此交结形成一个钝三角形或近五角形网眼,并自交结点向缺刻伸出一条外行小脉,第二对或多至4-5对侧脉和外行小脉联结,形成多个斜方形网眼,其余侧脉伸达缺刻的透明膜质联线或伸达缺刻以上的叶边(种69-127)。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毛蕨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