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毛萇 的原始碼
←
毛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NBnauM3X1QDM1YTM2UTNyQjMzQTM4AjM5ADMzQTNwAzMwIzL1U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缩略图|毛詩]] [[File:2rpr0003s310qs7946r9.jpg|缩略图|詩經的傳播者——毛亨 毛萇]] '''毛萇'''西漢趙(今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人,古文詩學『毛詩學』的傳授者,世稱"'''[[小毛公]]'''",今天我們讀到的《[[詩經]]》<ref>[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 《詩經》全文]</ref>,就是漢學大儒[[毛亨]]、[[毛萇]]注解的『[[毛詩]]』。 《詩經》是毛公所傳,又稱毛詩,是漢族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漢書》藝文志載:有《[[毛詩]]》29卷和《[[毛詩故訓傳]]》30卷<ref name="毛詩故訓傳">[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202045 《[[毛詩故訓傳]]》]</ref>傳于世。《詩經》共40卷,分為風、雅、頌三部分,總計305篇。 2008年,中國毛氏研究會給邯鄲市雞澤縣政府頒發證書,確認邯鄲雞澤是毛遂故裏,韶山毛氏是雞澤毛遂的直系後裔。而邯鄲雞澤以"毛"命名的僅此一村,這表明毛官營即毛遂故裏得到確認。雞澤[[毛遂]]、[[毛萇]]與湖南韶山毛氏一脈相傳,雞澤毛遂是韶山毛氏先祖。 [[File:15303832768953150p6954p.jpg|缩略图|館藏品鑑丨宋刻本《毛詩詁訓傳》二十卷△唐代陸德明的釋文]] ==成就== '''毛詩'''是西漢時期魯國人[[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學派的《[[詩經]]》。為當時的樂官所採集而成,各篇作者大都已不可考。漢代《詩經》學分為四家又名[[四家詩]],為《[[齊詩]]》(齊人[[轅固生]])、《[[魯詩]]》(魯人[[申培]])、《[[韓詩]]》(燕人'''[[韓嬰]]''')、《[[毛詩]]》(趙人[[毛公]])四家。後僅《毛詩》獨傳於世,今本十三經中之《詩經》即為《毛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多年的詩歌,共305篇,最初稱「詩」或詩三百。[[秦始皇]]「[[焚書坑儒]]」致使《詩經》一度失傳,到漢代傳詩者當時共有四家:《齊詩》、《魯詩》、《韓詩》和毛亨所傳的《毛詩》。《齊詩》、《魯詩》、《韓詩》三家詩相繼退出歷史舞台,惟有雞澤[[毛亨]]、[[毛萇]]叔侄注釋的《詩經》流傳至今,因此我們現在讀到看到的《詩經》又稱《毛詩》。 [[孔子]]刪定《詩》後傳給了[[子夏]],子夏傳給了[[曾申]],曾申傳[[李克]],李克傳[[孟仲子]],孟仲子傳[[根牟子]],根牟子傳[[荀卿]],荀卿傳給[[毛亨]],毛亨傳給侄子[[毛萇]]。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整天以語《詩》為事的毛亨、毛萇不知何時大禍臨頭,為了保護《詩》,攜帶家眷一路倉惶地從魯地雞澤外遷北上,一步步遠離塵囂,最後來到相對荒僻但水草豐美的武垣縣居住下來,其中毛萇遷至河間,隱姓埋名。 這也是後來史家有的稱他為魯人,有的直接稱他為河間人的原因。直至漢惠帝撤銷了「挾書律」,天下天平了,毛亨才敢光明正大地重新整理《[[詩經詁訓傳]]》<ref name="毛詩故訓傳">[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202045 《[[毛詩故訓傳]]》]</ref>,並親口傳授給毛萇。毛萇為儒門正宗毛詩的傳授者。時人稱[[毛亨]]為[[大毛公]],[[毛萇]]為[[小毛公]]。 當時,[[西漢]]河間王劉德遍求天下「善」書,得之即刻工整謄抄,然後「留其真」,將抄本加金帛還給書主,四方之士不遠千里趕到劉德這裡。劉德對這些人士自然禮遇有加。現在忽然聽說在他的轄區居然有這麼一位能夠誦經解義的大賢,大喜過望,「禮聘再三」,請毛萇出山,封毛萇為博士,並在都城樂城東面建造日華宮(今泊頭市西嚴鋪),北面君子館村建招賢館,命'''毛萇'''在此講經,收徒授《詩》。今河間詩經村西北面三里處的君子館村,據《嘉靖河間府志》講就是'''毛萇'''當初講經的地方,人們一直尊稱那個地方為「君子館」。其舊址曾出土漢磚一方,上有漢墓「君子」二字。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詩》的地位越來越高,被稱為《詩經》,稱為[[儒家]]經典之一。 為什麼只有毛詩流傳至今? 當年講解《詩經》的主要魯、齊、韓、毛四家。魯、齊、韓三家說詩附會《春秋》讖緯(迷信)雜說,《[[漢書]]》說它們「咸非其本義」;而毛詩詩說按字義解經,注重訓詁,迷信成份較少。因此,「毛詩」在西漢雖未被立為官學,但在民間廣泛傳授,並最終壓倒了三家詩,今本《詩經》,就是「毛詩」。簡而言之,毛詩傳繼儒門正宗,解經與先秦典籍相合,而且其訓詁平實,準確、簡明、便於傳習,所以,獨有毛詩流傳下來。 [[齊詩|齊]]、[[魯詩|魯]]、[[韓詩|韓]]三家詩從[[西晉]]到[[宋朝|宋]]先後失傳,現僅存《[[韓詩外傳]]》<ref name="《韓詩外傳》">[https://ctext.org/han-shi-wai-zhuan/zh 《韓詩外傳》全文]</ref>六卷,只有'''毛亨'''、'''[[小毛公|毛萇]]'''叔侄作注的“毛詩”流傳下來。[[鄭玄]]作箋、[[孔穎達]]作疏,成就了《[[毛詩正義]]》<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71901 《[[毛詩正義]]》]</ref>。 ==後世== '''毛萇'''卒年無從查考,但他死後未能葬歸故里。一說毛萇後來官北海太守(今山東昌樂東南);一說其最後聘任河間太傅,後葬於國都樂城附近。不過,家鄉的人們為了崇仰祭奉,於詩經村及君子館的西北面修建了一座毛萇衣冠冢,稱「毛精壘 」;亦有考證,認為此地即為毛萇墓,以上二說《河間府志》、《河間縣誌》均有記載。為了表示對毛公的崇敬,村子名為崇德里。直到雍正三年,由於遞鋪(驛站)設此,方改稱三十里舖(今河間市三十里舖)。 [[File:2rp70003r7q913820r00.jpg|缩略图|[[欽定詩經傳說彙纂]]]] 由於毛公承繼傳播《詩經》的偉大貢獻,受到歷代官方及民眾的尊敬。元代至正年間,河間官員在崇德里毛精壘奏建書院。到了公元1506年,在遺址上重新建堂修祠,祠內供奉毛公像。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路過河間,除詠毛公作詩紀念外(此詩言御碑現存河間市文保所),特遣重臣致祭。轉年,河間知縣吳鳳山開始擴建書院,並準備把該書院建得「且偕嶽麓、嵩陽、應天、白鹿洞諸名流傳不朽也。」到近代,毛公書院修葺得更加完備,前為學堂,後為祠,古柏森森,祠內塑毛公像,上匾書「六義宗公」。中國大陸文革中,書院被毀。 == 影片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MzIW69NCI&list=PLd4Iwk1ZKUCCFK5QyY5uDfHxOq6fVhFdS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36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先民的歌聲—《詩經》 作者:有聲書:中小學國文}}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j21aWV-As&t=10s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詩經》簡介}}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zhSkfyJo&list=PLN-6CXUvPw1e4JBSTx3MWz8WwmVUcEQtu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Assen捷】原創《佳期·桃夭》 擇日佳期紅妝嫁娶}}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L0v2p-ZxM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詩經·風雅頌 》歌手:Mukyo木西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TB4GUkh8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詩經·碩鼠》賞析 }} ==參考文獻== [[Category:漢朝經學家]]
返回「
毛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