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190.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毛叶木姜子 的原始碼
←
毛叶木姜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679毛叶木姜子.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1679.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qingxiangmujiangzi.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毛叶木姜子'''(学名:Litsea mollis Hemsl.)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树皮绿色,小枝灰褐色,有柔毛。叶互生或聚生枝顶,长圆形或椭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带绿苍白色,羽状脉,伞形花序腋生,花被裂片黄色,果球形,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生长在海拔600-2800米的山坡灌丛中或阔叶林中。 果、树皮、叶可提取芳香油。种子含脂肪油25%,属不干性油,为制皂的上等原料。根和果还可入药,根治气痛、劳伤,果治腹泻、气痛、血吸虫病等。 * 中文名:毛叶木姜子 * 学 名:Litsea mollis Hemsl. * 别 称:清香木姜子、大木姜、香桂子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毛茛目]] * 科:[[樟科]] * 亚 科:[[樟亚科]] * 族:[[木姜子族]] * 亚 族:[[木姜子亚族]] * 属:[[木姜子属]] * 亚 属:[[木姜子亚属]] * 组:[[落叶组]] * 种:毛叶木姜子 * 命名者及年代:Hemsl.,1891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树皮绿色,光滑,有黑斑,撕破有松节油气味。顶芽圆锥形,鳞片外面有柔毛。小枝灰褐色,有柔毛。叶互生或聚生枝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4.8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纸质,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带绿苍白色,密被白色柔毛,羽状脉,侧脉每边6-9条,纤细,中脉在叶两面突起,侧脉在上面微突,在下面突起,叶柄长1-1.5厘米,被白色柔毛。 伞形花序腋生,常2-3个簇生于短枝上,短枝长1-2毫米,花序梗长6毫米,有白色短柔毛,每一花序有花4-6朵,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被裂片6,黄色,宽倒卵形,能育雄蕊9,花丝有柔毛,第3轮基部腺体盾状心形,黄色;退化雌蕊无。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成熟时蓝黑色;果梗长5-6毫米,有稀疏短柔毛。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主要价值 == === 经济 === 果实和叶子出油率3-5%,种子含油25%,可供制造优质肥皂,根和果实均可入药,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是芳香植物精油中柠檬醛含量较高的一种,可合成高级香料。木姜子油是食品良好的增香剂与防腐剂。还可用于防治茶树、棉花黄萎病,防治茶毛虫和红锈草病都有一定的作用,且对人体无毒,不污染环境,又有宜人的香味,因此,在防治储粮害虫、食品害虫、卫生害虫、杀菌防霉及防治作物病害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毛叶木姜子果渣是良好的饲料及饲料天然防霉剂资源,毛叶木姜子除了在上述香料、食品、医药及饲料工业、园林上的重要用途之外,在诸如塑料、油墨等生产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 === 食用 === 食用部位主要是花蕾,其叶、果、花、根也可食用。每年11月至翌年2月采摘花蕾食用。中国贵阳市郊高坡乡云顶村苗族农民在冬季常将花蕾切碎,放入少量盐腌制1-2天后,放入味精、酱油后食用,也可盐渍,密封1-2月后陆续食用,食味清香可口,眼睛花者食后眼不花。 === 药用 === 还具药用价值,根、果入药。有理气健脾,解表燥湿的功效,可治消化不良,风寒湿痛、跌打肿痛、产后水肿和寒泻,胸腹胀满,发痧气痛。 == 产地生境 ==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生长在海拔600-2800米的山坡灌丛中或阔叶林中。<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524/14/34398161_914250788.shtml 专家破解毛叶木姜子树死亡之谜 ]</ref> == 栽培技术 == 人工栽培方法有 直播造林、移苗造林和天然林人工更新。 直播造林:1-8月时采种,果实外皮呈红褐色并带有皱纹时采种,立即播下。如果采后3-5天不能按时播种,结合催芽最好用湿沙贮藏。种植穴长,宽各为50厘米,深13-16厘米,每穴播种6-8粒,覆土2厘米,再加覆盖物,第2年3-4月出苗,半个月后进行第1次除草、松土、间苗,待苗高1米左右,继续中耕抚育。 移苗造林:一般多采用野生苗移栽,少量的可育苗移栽。3-4月,选择雨后阴天或无风晴天,土壤较湿润时进行野生苗移栽造林,成活率可达95%。要求上山挖取1-2年生,约手指粗,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野生毛叶木姜子苗。挖取时不要伤根太多,宜多带宿土,苗高50-80厘米以上,随挖随运随栽。栽时做到根系舒展,覆土紧实,苗栽正。株行距以1米×1米为宜,每隔3-5行可栽1行雄株作授粉树,也可采取隔一定株数的母株混栽1棵雄株的配置方法,以提高结实率。如果在杉木,油茶及其他林内混栽,要以不影响杉木,油茶生长为原则。 人工天然林更新:其方法是在分布较集中,结实较好的野生毛叶木姜子纯林或混交林中,加强人工抚育管理,去杂去密,补稀填空,调整林相密度,使之成为高产林。对结实较差,树势衰老或分布不均的野生木姜子林地,可于3-4月或7-8月毛叶木姜子成熟后,割除林地杂草,灌木,火烧后整地,将落在地上的毛叶木姜子种子翻入土内,出苗后,经过2-3年的抚育管理,木姜子幼树平 均高可达3-4米,使之成为一片高产林。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毛叶木姜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