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8.1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武侯祠 的原始碼
←
武侯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武侯祠1.jpg|thumb|float|left|frame|300px|[http://cn.bing.com/thid=OIP.GzPD63ipbbnqoxplkpzJNQHaFj&w=260&h=195&c=7&o=5&pid=1.jpg 原圖鏈接] [http://cn.bing.com/images/searchq=%E6%AD%A6%E4%BE%AF%E7%A5%A0%E5%9B%BE%E7%89%87&qs=IM&form=QBILPG&sp=2&pq=%E6%AD%A6%E4%BE%AF%E7%A5%A0&sk=IM1&sc=8-3&cvid=8AC925112D364C3EB7DB2C5BC27342D7 圖片來自必应网]]] == '''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惠陵之时,其中,武侯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与陵园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现存祠庙主体建筑为1672年清康熙年间复建。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西区、锦里民俗区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2006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武侯祠简述== [[File:诸葛亮1.jpg|缩略图|右||250px| [https://dpic3.tiankong.com/2l/52/QJ8155685467.jpg?x-oss-process=style/240h=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uanjing.com/search.aspx?q=%E6%AD%A6%E4%BE%AF%E7%A5%A0%20%E6%88%90%E9%83%BD# 圖片來自玉兔网]]] '''武侯祠''' (Temple of Marquis)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 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乡侯为汉时爵位,自下而上,分别是亭侯,乡侯,县侯,关羽授封汉寿亭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省汉中的[[勉县(沔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有影响的是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大桥外西侧,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原湖北省蒲圻市,现更名为赤壁市),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此外,还有[[陕西勉县武侯祠]]、有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 祁山武侯祠等。 ==景区文化== '''锦里传说'''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 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File:武侯祠.jpg|250px|缩略图|右|[http://pic19.huitu.com/res/20140505/114241_20140505210317301359_1.jpg 原图链接]]] 相对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是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 成都的人民就这样嬉闹着松弛地在锦里闲逛,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锦里呈现的是人间的景象。 '''赵云之谜''' 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是简雍、吕凯……西边是武将廊,以赵云为首,其次是[[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当走到武将塑像廊时,意外发现武将廊的首位塑像赵云,身穿的服装却与文官廊首位的庞统一样。[[赵云]]是武将,为何不穿武将服装,却要着文臣服装?既然身着文臣服装,为何又在武将廊? [[File:武侯祠3.jpg|250px|缩略图|右|[http://pic26.huitu.com/res/20141223/208798_20141223035057900200_1.jpg 原图链接]]] 一、'''史料记载''' 要问赵云是文官还是武将之前,不如先仔细详看赵云所任官职:从正史可考的「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等,归纳可知,赵云一生几乎皆为将军职,故为武将,不为文官。 另外《云别传》则提赵云曾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后领「留营司马」,除了太守之职可由文官担任不强求于武将外,不论将军或司马之职皆属武将,因此赵云仍为武将。 再看战绩,赵云在正史中曾有当阳救主、参与收川任务、从征北伐而身当大敌曹真,若再把《云别传》中的博望之役生擒敌将、汉中之役交战曹操军队等。若比较文官的外交任务或内政治理等,参战博斗更具武将的本色。 二、'''祠堂定位''' 现今成都武侯祠的赵云塑像,正好位于武官廊的首席,即赵云被归类为武将。 若仔细观看武侯祠的分布,刘备、孔明、关羽及张飞各有专殿;另外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根据清朝志略碑文所述,道光二十九年重塑肖像,因此各尊泥塑之服色与取决皆带有清朝的眼光。这就是为什么赵云挤身武将廊却身穿文官服,乃因满清文官高于武将,即使同品文武,也以文官为正,而武将为从,如清朝之太师、太保、殿阁大学士却为正一品,但将军、提督不过为从一品;二品文官有各省总督、巡抚,二品武官却只是总兵、副将,而且总兵副将还得听命于总督巡抚。因此满清把赵云视为文官,乃是清朝文官高于武将的关系。[[File:武侯祠2.jpg|250px|缩略图|右|[http://p1.so.qhimgs1.com/bdr/630__/t01f61313bf4e26036d.jpg 原图链接]]] 三、'''谥号评价''' 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此由当时大将军姜维所奏:「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按谥法为评价生前而给称号,因此先有生平,才有谥号,若反从谥号来推回生平,有如郑人买履,宁信持度而自忘用足,买鞋不亲试脚而反信量尺的奇事。要问的是赵云的生平能不能足以称得上谥号所述,而非把死后谥号反推赵云生前应有如何对应行为。故以从赵云的生平所任官职或领军打仗等行为来评价赵云文武,而不应以即顺且平之评价反称赵云用文不武。若以宋朝奸臣为例,秦桧卒没曾被谥为「忠献」,若从谥号反推生平,就变成因为「忠献」而推秦桧如何忠心爱国;后来[[秦桧]]被改谥「缪丑」,但秦桧的生平又岂可因改谥而有所变更呢?秦桧的生平事迹只有一种,但谥号却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卖国害人,是忠或丑,自有公论,谥号可改,生平难变。 赵云生前还不知死后会被追谥为「顺平」,故不以谥号评价赵云生平文武。 四、'''结论''' 从赵云戎马倥偬一生,聚兵将军之事,又有行军打仗之历练,综观生平,应为武将。若参酌归田复业之建议、东征孙权之劝谏等,赵云又有文官慎思审行的特征,若称以文武双全亦理所当然。 ==主要景点== '''武侯祠大门''' [[File:武侯祠图片4.jpg|250px|缩略图|右|武侯祠大门[http://www.517hiking.com/wpcontent/uploads/2016/04/%E6%AD%A6%E4%BE%AF%E7%A5%A0%E5%9B%BE%E7%89%874.jpg 原图链接]]]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 '''刘备殿''' [[File:刘备.jpg|250px|缩略图|右|刘备 [http://hy9.org/picture/show_pic.php?src=201103/20110305095047910.jpg 原图链接]]]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入武侯祠正门,即可见到气势恢宏的昭烈庙。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 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每个塑像如真人大小,像前立有一通小石碑,刊其姓名、生平,便于游人了解。这些塑像,个个气宇轩昂,形神兼备,反映了我国清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泥塑技艺。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诸葛亮殿''' [[File:诸葛亮3.jpg|250px|缩略图|左|诸葛亮 [http://tse2.mm.bing.net/th?id=OIP.s2E95Stkr_nFndJXMWtPJgHaJ4&w=154&h=201&c=7&o=5&pid=1.7 原图链接]]]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 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是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惠陵景点'''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 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3] 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历来对此的真伪存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此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 '''三义庙''' [[File:三义庙.jpg|250px|缩略图|右|三义庙 [http://tse2.mm.bing.net/th?id=OIP.ZJCIEOVYfUbu0QU4b0KvbwHaE8&w=273&h=182&c=7&o=5&pid=1.7 原图链接]]] 三义庙现,初名三义祠,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 '''三绝碑''' 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 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06年我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以文、书、刻号称“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File: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jpg|250px|缩略图|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514/20140514162135-876286990.jpg 原图链接]]] 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 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西区'''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布局严谨、雄浑庄重,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在武侯祠的发展规划中,西区将打造成三国文化的传播体验中心。 '''锦里'''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锦里于2004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延伸段于2009年1月开肆,锦里延伸段大胆将活水引入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拜武侯,泡锦里”已成为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2] '''南郊公园''' “惠陵”西侧原为南郊公园,2003年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为中华民国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墓园,1953年经修整辟为公园,依次建有浮雕式石牌坊大门、旌忠门、碑亭、荐馨堂、刘湘墓等建筑。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入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历史考证编辑 武将廊的首位塑像赵云,身穿的服装却与文官廊首位的庞统一样。赵云是武将却要着文臣服装。 一、赵云官职 据史料记载,赵云所任官职,从正史可考的「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等,归纳可知,赵云一生几乎皆为将军职,故为武将,不为文官。 另外《云别传》则提赵云曾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后领「留营司马」,除了太守之职可由文官担任不强求于武将外,不论将军或司马之职皆属武将,因此赵云仍为武将。 再看战绩,赵云在正史中曾有当阳救主、参与收川任务、从征北伐而身当大敌曹真,若再把《云别传》中的博望之役生擒敌将、汉中之役交战曹操军队等。若比较文官的外交任务或内政治理等,参战博斗更具武将的本色。 二、祠堂定位 现今成都武侯祠的赵云塑像,正好位于武官廊的首席,即赵云被归类为武将。 根据清朝志略碑文所述,道光二十九年重塑肖像,因此各尊泥塑之服色与取决皆带有清朝的眼光。这就是为什么赵云挤身武将廊却身穿文官服,乃因满清文官高于武将,即使同品文武,也以文官为正,而武将为从,如清朝之太师、太保、殿阁大学士却为正一品,但将军、提督不过为从一品;二品文官有各省总督、巡抚,二品武官却只是总兵、副将,而且总兵副将还得听命于总督巡抚。因此满清把赵云视为文官,乃是清朝文官高于武将的关系。 三、谥号评价 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此由当时大将军姜维所奏:「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按谥法为评价生前而给称号,因此先有生平,才有谥号,若反从谥号来推回生平,有如郑人买履,宁信持度而自忘用足,买鞋不亲试脚而反信量尺的奇事。要问的是赵云的生平能不能足以称得上谥号所述,而非把死后谥号反推赵云生前应有如何对应行为。故以从赵云的生平所任官职或领军打仗等行为来评价赵云文武,而不应以即顺且平之评价反称赵云用文不武。若以宋朝奸臣为例,秦桧卒没曾被谥为「忠献」,若从谥号反推生平,就变成因为「忠献」而推秦桧如何忠心爱国;后来秦桧被改谥「缪丑」,但秦桧的生平又岂可因改谥而有所变更呢?秦桧的生平事迹只有一种,但谥号却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卖国害人,是忠或丑,自有公论,谥号可改,生平难变。 赵云生前还不知死后会被追谥为「顺平」,故不以谥号评价赵云生平文武。 从赵云戎马倥偬一生,聚兵将军之事,又有行军打仗之历练,综观生平,应为武将。若参酌归田复业之建议、东征孙权之劝谏等,赵云又有文官慎思审行的特征,若称以文武双全亦理所当然。 ==历史考证编辑== 武将廊的首位塑像赵云,身穿的服装却与文官廊首位的庞统一样。赵云是武将却要着文臣服装。 一、赵云官职 据史料记载,赵云所任官职,从正史可考的「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等,归纳可知,赵云一生几乎皆为将军职,故为武将,不为文官。 另外《云别传》则提赵云曾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后领「留营司马」,除了太守之职可由文官担任不强求于武将外,不论将军或司马之职皆属武将,因此赵云仍为武将。 再看战绩,赵云在正史中曾有当阳救主、参与收川任务、从征北伐而身当大敌曹真,若再把《云别传》中的博望之役生擒敌将、汉中之役交战曹操军队等。若比较文官的外交任务或内政治理等,参战博斗更具武将的本色。 二、祠堂定位 现今成都武侯祠的赵云塑像,正好位于武官廊的首席,即赵云被归类为武将。 根据清朝志略碑文所述,道光二十九年重塑肖像,因此各尊泥塑之服色与取决皆带有清朝的眼光。这就是为什么赵云挤身武将廊却身穿文官服,乃因满清文官高于武将,即使同品文武,也以文官为正,而武将为从,如清朝之太师、太保、殿阁大学士却为正一品,但将军、提督不过为从一品;二品文官有各省总督、巡抚,二品武官却只是总兵、副将,而且总兵副将还得听命于总督巡抚。因此满清把赵云视为文官,乃是清朝文官高于武将的关系。 三、谥号评价 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此由当时大将军姜维所奏:「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按谥法为评价生前而给称号,因此先有生平,才有谥号,若反从谥号来推回生平,有如郑人买履,宁信持度而自忘用足,买鞋不亲试脚而反信量尺的奇事。要问的是赵云的生平能不能足以称得上谥号所述,而非把死后谥号反推赵云生前应有如何对应行为。故以从赵云的生平所任官职或领军打仗等行为来评价赵云文武,而不应以即顺且平之评价反称赵云用文不武。若以宋朝奸臣为例,秦桧卒没曾被谥为「忠献」,若从谥号反推生平,就变成因为「忠献」而推秦桧如何忠心爱国;后来秦桧被改谥「缪丑」,但秦桧的生平又岂可因改谥而有所变更呢?秦桧的生平事迹只有一种,但谥号却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卖国害人,是忠或丑,自有公论,谥号可改,生平难变。 赵云生前还不知死后会被追谥为「顺平」,故不以谥号评价赵云生平文武。 从赵云戎马倥偬一生,聚兵将军之事,又有行军打仗之历练,综观生平,应为武将。若参酌归田复业之建议、东征孙权之劝谏等,赵云又有文官慎思审行的特征,若称以文武双全亦理所当然。<ref>[http://news.163.com/15/0503/18/AON84VQN000146BE.html武侯祠碑文遭旅客刻字 官方称正调查取证和修复] 中国广播网 2015-05-03 17:59:00</ref> ==视频== 成都武侯祠 <center> {{#iDisplay:y0815bv2evo|480|320|qq}}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武侯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