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35.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次韵秋日五首 的原始碼
←
次韵秋日五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次韵秋日五首</big>''' |- |<center><center><img src=https://image.gushimi.org/file/8b51120a60e0dff0fce0ef5d995cfb3d.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gushimi.org/shiren/3642.html 来自 古诗大全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次韵秋日五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姜特立]] |} '''次韵秋日五首'''是宋朝诗人[[姜特立]]的作品之一。 [[姜特立]][公元1125年至1204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约卒于宋宁宗嘉泰中。<ref>[http://www.renwuwiki.com/renwu/JiangTeLi/ 姜特立]人物百科故事网 </ref> ==正文== '''一''' 四山秋色冷银床,燕坐高斋兴味长。 何物与公堪比德,寒花晚节最馨香。 '''二''' 冉冉寒云滃晓扉,涓涓坠露滴秋衣。 兴来倚杖看苍石,无限空山木叶飞。 '''三''' 振衣云岫一襟风,送目霜天恨里鸿。 好赋远游挥八极,知公胸次小区中。 '''四''' 木落山寒境更幽,世间万事入搔头。 何人为广秋声赋,我欲归田蚤晚休。 '''五''' 不须乐府说无愁,不用尊前著杜秋。 已把宦情同嚼蜡,便将世事等藏钩。<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1859.html 「姜特立」诗词全集 次韵秋日五首)]诗词名句网 </ref> ==作者简介== 姜特立,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主要著《[[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ref>[https://www.gushicimingju.com/gushi/shi/125219.html 姜特立简介]国学荟网 </ref> 姜特立,诗人。故宅在姜山。父姜绶,宣和间,以平方腊义军有功,补承节郎。靖康中,金兵再度围困京师(今开封),朝廷召募忠勇之士,送蜡封告急文件往南京(今商丘)总管司调兵赴援。绶以忠翊郎应募,割开大腿,内藏蜡书,身系绳索,从南城墙缒下,被金兵发现。遭俘被杀。 特立承父荫恩补承信郎。淳熙中,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时海贼姜大獠部在福建沿海一带活动猖獗,特立以一战舟,入贼阵,擒贼首。将领赵汝愚赏识其智勇,向朝廷举荐。淳熙十一年(1184),孝宗召见,特立献诗百篇。孝宗大喜,授其阁门舍人,命充任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伴读,深得太子恩宠。十四年,太上皇去世,朝廷差特立为副使赴金国告哀。绍熙元年(1190)知阁门事。二年,被劾被夺职离京奉祠。四年五月,重起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六年,迁和州防御使。庆元六年(1200)再奉祠。不久,拜庆远军节度使。特立诗有唐贤风格,《四库提要》评价 “意境特为超旷,往往自然流露,不事雕琢”。韩元吉、陆游、杨万里均称赏之。<ref>[https://www.hongwenyuan.com/renwu/jiangteli_29578.html 姜特立(宋代诗人)]弘文苑网站</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次韵秋日五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