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66.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楔 的原始碼
←
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楔 </big> ''' |- | [[File:T01a36333696e912efc.pn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a36333696e912efc.pn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7987&sid=3967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 楔 xiē 〈名〉 ⑴(形声。从木,契(qì)声。本义:楔子,[[上粗下锐]]的小木橛) ⑵同本义 [wedge] 楔,櫼也。--《说文》 复楔齿缀足。--《礼记·檀弓》 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淮南子》 ⑶又如:木楔,竹楔 ⑷楔形物 [sth.resembling a wedge] 楔貌如轭上两末。--《仪礼·既夕礼》 ⑸又如:光楔;[[雷楔]] ⑹门两旁的木柱 [door-posts] 枨谓之楔。--《尔雅》。注:"门两旁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楔 拼音; xiē 部首; 木 字码; U+6954 五笔; SDHD 仓颉; DQHK 总笔画; 13 单位; 木 笔顺编号; 1234111253134 基本解释; 部外笔画:9 四角号码:47984 UniCode:CJK 汉字演变 基本字义 ● 楔 xiēㄒㄧㄝˉ ◎ 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子。~形文字。 汉英互译 ◎ 楔 wedge English wedge; gatepost; forewor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词性变化 ◎ 楔 xiē 〈动〉 ⑴把楔形物插入或捶打到物体里面 [drive a wedge between;wedge] 楔齿用角柶。--《仪礼·士丧礼》 ⑵又如:楔齿(古时人初死,用柶撑其齿使不闭合,以便于饭含柶礼器);墙上楔个钉子;建筑工人把木隔板楔在顶部的结构上 ⑶安插 [plant]。如:上院楔乎政府与下院之间 ⑷投;发射 [project]。如:楔了一排子手榴弹;楔炮 常用词组 ◎楔形文字xiēxíng wénzì 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都使用过 ◎楔子xiēzi ⑴∶用来加强、支撑或保持固定位置的固体物 在后轮后面放进楔子 ⑵[wedge] ⑶楔形文字中的楔形笔划 楔形文字…乍看只是一种无意义的、乱糟糟的楔子 ⑷比喻插进去的人或物;也指旧小说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出或补充正文的作用 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儒林外史》 ◎楔骨 楔骨属于短骨,每足共计3块 分别为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 其位置如图《足骨》所示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先结切,音屑。《说文》櫼也。《尔雅·释宫》枨谓之楔。《注》门两旁木柣,卽今府署大门脱限者,两旁柱两木于橛之端是也。《韩愈·进学解》椳闑扂楔。 又柱也。《礼·丧大记》小臣楔齿用角柶。详柶注。 又木名。《尔雅·释木》楔,荆桃。《郭注》今樱桃也。 又《左思·蜀都赋》椶枒楔枞。《刘逵注》楔似松,有刺。 又《集韵》吉屑切,音结。义同。 又《集韵》讫黠切,音戛。亦门两旁木也。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楔 櫼也。从木契声。先结切<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6%A5%94 楔],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