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楊格非 的原始碼
←
楊格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杨格非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7e/1e/19d2544aa8c296465229771161ec.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6%A5%8A%E6%A0%BC%E9%9D%9E/wiki-4576906-5783885 圖片來自itsfun] </small> |} '''杨格非'''('''格里菲斯·约翰''','''Griffith John''',{{bd|1831年||1912年|catIdx=J}})又译杨约翰、杨笃信,[[英国]][[伦敦会]]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中国]][[华中]]地区[[基督教]]事业的开创者。 ==介紹== 1831年12月14日,杨格非出生于[[英国]]威尔士斯温西一个[[公理会]]基督徒的家庭,家境比较贫穷。在8岁时被公理会教堂接纳为正式成员,14岁时在一次祷告聚会中进行了第一次讲道,16岁就开始正式在教堂里定期讲道。随后进入威尔士和英格兰学习神学。 1850年自学考入大学,后来学习神学。1853年,杨格非加入了最早来华的[[伦敦会]]。1855年被按立为[[牧师]],同年,他和一位传教士的女儿Jane Griffith结婚。他准备前往[[马达加斯加]]传教,但是[[伦敦会]][[差会]]说服了他,前往中国传教。 1855年9月,新婚夫妇航海到达中国,先在[[上海]]附近活动。1857年进入太平天国辖区考察,1860年8月到[[苏州]]会见[[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后又见干王[[洪仁玕]],然后前往南京,获得在太平天国境内自由传教的权利<ref>[http://books.google.cn/books?id=Su-N4vpLvRQC&pg=PA82&lpg=PA82&dq=%E6%9D%A8%E6%A0%BC%E9%9D%9E%E8%BF%9B%E5%85%A5%E5%A4%AA%E5%B9%B3%E5%A4%A9%E5%9B%BD&source=bl&ots=-SIY34yPr8&sig=bCvr0JDMX5kMG71o1JHQCD5RJ0E&hl=zh-CN&ei=FyCsScazJ8-_kAXypbHXDQ&sa=X&oi=book_result&resnum=5&ct=result#PPA83,M1 基督敎敎育与中国社会变迁]</ref>。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规定中国内地(通商口岸以外的地方)向传教士开放。杨格非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省份的传教士之一。1861年,他从上海出发,6月21日,来到[[汉口]],成为第一个进入华中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在沈家庙金庭公店的住宅开展布道工作。此后直到1912年离开,汉口一直是他的工作基地。他在这里创办了学校、医院和训练中心。只是在1863年住在武昌,而1867年住在汉阳。 1862年,英国[[循道会]]传教士[[郭修理]]自[[广东]]来汉,杨格非将金庭公店房屋以及[[汉正街]]一带让给循道会布道,自己去下游的[[花楼街]]购地,建造花楼总堂(后来迁往模范区,名[[格非堂]],即今日黄石路口的荣光堂),创办仁济医院(汉口协和医院的前身)。1863年,在汉口夹街建造华中第一所教堂——首恩堂。1864年7月,在当时尚未列为商埠的[[武昌]]戈甲营建造了[[湖北]]省城的第一所教堂(崇真堂,2000年恢复使用),在附近的[[昙华林]],也建造了一所仁济医院。不久,又先后在[[孝感]]、[[天门]]、皂市以及黄陂、汉阳等地建立教堂。他和他的同事在湖北省建立了至少100个传教站,被称为“街头布道家”。 杨格非以在广阔的中国内地旅行布道而知名,有时旅行距离远达3000英里以上。他是第一个进入湖北、[[湖南]]、[[四川]]3个省份的新教传教士。 杨格非对于中国教会的另一项主要贡献是写作和翻译。杨格非通过努力,能够熟练地使用中文,说、写都非常流利。他雄辩的口才,使得他在中国人中深受欢迎,吸引了大批群众来听他的讲道。1876年,杨格非在汉口创办了华中圣教书会,专门编印布道单张与小册子,供外出传教散发,以补外国传教士运用汉语不便之弱点(据1899年统计,全国基督教所用的街头布道文字材料80%以上为该会印刷)。杨格非不仅多年担任圣教书会的负责人,他自己也是一个多产的小册子作者,写作了难以计数的广受欢迎的福音小册子。他还从事[[圣经]]的翻译工作,曾经将[[新约]]和部分旧约翻译成一种以上的中国方言,又将[[新约]]、[[诗篇]]和[[箴言]]翻译成[[杨格非文理新约|浅文理译本]],1885年出版。他也曾翻译了官话新约,在1889年出版。杨格非在训练和指导众多的中国传道人方面做得特别成功,他在[[长江流域]]创办了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培养本地传道人的神学院。1899年,他在汉口后花楼居巷(今交通巷)创办博学书院(英文校名:Griffith John College 杨格非学院,[[武汉市第四中学]]的前身)。 1905年在主日讲道时突然中风,偏瘫卧床。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爆发,由其女婿施伯珩等护送乘英轮离开汉口,1912年1月返回英国。这时杨格非已经在中国定居了55年,其间回国只有3次。 1889年,杨格非被选为[[英格兰与威尔士公理会全国协会]]主席,但他拒绝了这个荣誉,继续留在汉口,住在他所热爱的中国人中间。同年,出于对他在中国传教工作的赏识,[[爱丁堡大学]]授予他神学博士学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楊格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