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98.2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棒臀龍屬 的原始碼
←
棒臀龍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棒臀龍屬'''<br><img src="https://www.spore.com/static/image/500/414/951/500414951214_lrg.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sporistics.com/?p=asset:500414951214 圖片來自sporistics]</small> |} '''棒臀龍屬'''([[學名]]:''Rhabdopelix'')意為「棒狀骨盆」,是種已滅絕[[雙孔類]][[爬行動物]],可能屬於[[孔耐蜥科]],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化石發現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Lockatong組。 在1870年,[[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把這些化石敘述、命名,並認為牠們是種早期[[翼龍類]]動物<ref name=EDC70>{{cite journal |last=Cope |first=Edward Drinker |year=1869–1870 |title=Synopsis of the extinct Batrachia, Reptilia and Aves of North America |journal=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Philadelphia |volume=14 |pages=105–252 (1870) }}</ref>。 在1960年代,[[內德·科爾伯特]](Edwin Harris Colbert)重新研究[[依卡洛蜥]]時,發現這個化石可能是個[[嵌合體]],而部分骨頭被錯誤鑑定。舉例而言,一塊被科普鑑定為[[恥骨]]的棒狀骨頭,可能類似依卡洛蜥身體兩側的長條狀結構,用來支撐皮膜以滑翔飛行。加上化石已經遺失,科爾伯特更提出棒臀龍是個[[疑名]]。 在1978年,翼龍類專家[[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提出棒臀龍是個翼龍類。但在1991年,沃爾赫費爾推翻他的原本意見<ref name=PW96>{{cite book |last=Wellnhofer |first=Peter |title=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Pterosaurs |origyear=1991 |year=1996 |publisher=Barnes and Noble Books |location=New York |isbn=0-7607-0154-7 |pages=58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棒臀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