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42.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梁书·裴子野传 的原始碼
←
梁书·裴子野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梁书·裴子野传.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196682709_100020098 裴子野]]] '''梁书·裴子野传'''出自《梁书》,此史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book/liangshu.html -诗词名句网]</ref> ==原文==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四裴”也。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祖骃,南中郎外兵参军。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失而倘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有白兔驯扰其侧。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乐安任昉有盛名,为后进所慕,游其门者,昉必相荐达。子野于眆为从中表,独不至,昉亦恨焉。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正。 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或劝言诸有司,可得无咎。子野笑而答曰:“虽惭柳季之道,岂因讼以受服。”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二年,吴平侯萧景为南兖州刺史,引为冠军录事,府迁职解。时中书范缜与子野未遇,闻其行业而善焉。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寻除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俄迁中书侍郎。大通元年,转鸿胪卿,寻领步兵校尉。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衹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谥贞子。 ==译文== 裴子野,字几原,是河东郡闻善县人,晋朝太子左率裴康的第八代孙。兄裴黎,弟裴楷、裴绰,都有盛名,称为“四裴”。曾祖裴松之,是南朝宋的太中大夫。祖父裴骃,是南中郎外兵参军。父亲裴昭明,是通直散骑常侍。子野出生后母亲就去世了,由祖母抚养,九岁那年,祖母去世,他悲痛泣血,家人感到诧异。年轻时好学,擅长写文章。起家入朝为齐武陵王国左常侍,右军江夏王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服丧期间的行为完全符合礼节,每到墓所,哭泣处草都为他枯萎,有白兔顺伏在他身旁。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称赞他的品行,将要上表向皇上推荐他,恰逢范云去世,此事未成。乐安人任昉有盛名,受到后辈的仰慕,在他门下求学的人,任昉必推荐引进。裴子野是任畴的表兄,却不去拜见,任昉也怨恨他。 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裴子野被授以右军安成王参军,随即迁任缣廷尉正。当时,刑事判决文书是由三方官员共同签署,有一次裴子野不在,同僚就署上他的名字,奏章没有批准,裴子野受牵连被免职。有人劝他去向有关官员说明事实,就可以无过错。裴子野笑答:“我连与世无争的柳下惠的做法都感到羞耻,怎会企求诉讼得胜而受赏呢?”自此被罢免很久,始终没有恨意。二年,吴平侯萧景任南兖州刺史,引进他任冠军录事,萧景调离后他被解职。当时中书范缜与裴子野没有交往,听闻他的品行业迹也褒扬他。 恰逢范缜升迁为国子博士,(范缜)立即上表推让裴子野。有关部门认为从裴子野的资历来看,他不符合按惯例提升的条件,没有通过。不久裴子野被授以尚书比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任诸暨县令,在县任时不实行鞭罚,百姓有争执时,向他们明示道理,百姓称赞,全境无诉讼事件。不久迁任中书侍郎。大通元年,转任鸿胪卿,随即兼任步兵校尉。裴子野在皇宫任职十多年,静沉缄默,洁身自爱,不曾有什么要求,母亲家与父亲家亲戚贫困,就把所得俸禄全分给他们。没有住宅,借用官地二亩,盖草屋数间。妻子儿女经常受饥寒,而他只以教诲为本,子侄敬畏他,像侍奉父亲一样。晚年深信佛教,严守教规,终身只吃素食。中大通二年,在官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谥号为贞子。<ref>[http://wyw.5156edu.com/html3/16.html 梁书-在线文言文]</ref> ==作者简介==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2ca2fa1f4044.aspx -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40 中國文學別集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梁书·裴子野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