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3.2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桓夫 的原始碼
←
桓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桓夫(1922-2012年),本名陳千武.jpg|thumb|right| [https://www.tlm.taichung.gov.tw/df_ufiles/writers/s_07%20%E9%99%B3%E5%8D%83%E6%AD%A6(1).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A1%93%E5%A4%AB&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26S95J0pzwbw7qh7wuC9hZzvzDhw:1584838124327&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7_bSL7qzoAhUMw4sBHZxEAyoQ_AUoAXoECBYQAw&biw=1212&bih=618#imgrc=sjkkLq6nSOZxVM&imgdii=1zeSc808GOKRmM「典藏作家 桓夫(陳千武1922-2012年)」] ]] '''桓夫'''(1922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本名陳千武,出生於南投縣名間鄉弓鞋。<ref>[http://literature.nthcc.gov.tw/literature/03list/03-list-main.php?bull_id=1006 南投縣文學資料館 - 文學家介紹 - 桓夫本名陳千武]</ref> 為笠詩社發起人,曾任台灣筆會會長、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707233932/http://lit.ncl.edu.tw/ 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 陳千武詳細查詢]</ref> 2012年4月30日,陳千武(桓夫)因病辭世於台中市,享壽九十一歲。生前為笠詩社發起人,日治時代即以日文創作,戰後重新學習中文,展開現代詩、小說、文學評論、兒童文學與翻譯等創作生涯,是「跨越語言的一代」,以詩對抗殖民者,根植台灣本土。<ref>[https://www.nsysu.edu.tw/p/404-1000-59478.php?Lang=zh-tw 國立中山大學 - 《笠》的推手,火的詩人 ---記詩人陳千武二、三事兼悼逝者(自由時報)]</ref> ==《笠》的靈魂人物== [[File:《笠》.jpg|thumb|right| [https://img.ruten.com.tw/s2/b/19/84/21752515212676_551.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A1%93%E5%A4%AB&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26S95J0pzwbw7qh7wuC9hZzvzDhw:1584838124327&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7_bSL7qzoAhUMw4sBHZxEAyoQ_AUoAXoECBYQAw&biw=1212&bih=618#imgrc=sjkkLq6nSOZxVM&imgdii=1zeSc808GOKRmM「 桓夫(《笠》的靈魂人物」] ]] 陳千武(桓夫)是《笠》的靈魂人物。創社創刊的十二人之中,他在社務和編務的投入,無人出其右。相較於其他創辦人或在《藍星》或在《創世紀》或其他刊物已有的資歷,陳千武的詩學地位與《笠》的關係更深。 他的耐力和那股台灣本土的熱勁,支撐著《笠》的綿延不輟。 《笠》從1964年6月發刊,迄今兩百八十八期,跨越四十八年,每雙月出刊,從未間斷,已傳承了多個世代,發行期數超越各個詩誌。 ==「跨越語言的一代」== 1939年至1943年以日文創作,1958年起以華文創作。<ref>[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character_series/taiwan_litterateur_interview/b01_11101-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專題/人物篇/台灣文學家訪談錄/陳千武先生]</ref> 1935年,畢業於南投小學。4月考入臺中一中。 1940年,5月因反對改日本姓政策並警告同學不可改姓,而遭監禁月餘。 1941年,畢業時,操行成績被打丁等,不得升學。 1942年,被徵召為「台灣特別志願兵」,以第一期臺灣志願兵身份入伍。 1943年,被派往南洋,到過東帝汶、爪哇。 1945年,日本投降後,受英軍約束於雅加達、新加坡的集中營。 ==擔任公職== 1946年7月回到台灣,12月考入台中縣豐原大甲林區管理處,擔任人事工作。 1947年,與許貞子結婚。 1964年,參與成立「笠」詩社,曾主編<笠>詩刊。 1967年,當選「中國新詩學會」理事。 1973年2月調任台中市政府庶務股長。 1976年10月協助台中創立市立文化中心,12月擔任文化中心主任。 1985年,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落成,原中心改為博物館「文英館」,改任文英館館長。 1987年,公務退休,專事寫作。 ==寫作風格== 1938年,開始以日文在《臺灣新民報》文藝欄發表詩作,並出版日文詩集。 在戰後曾有十五年之久未發表作品,但從未間斷創作。 創作文類有詩、小說,作品中潛伏著一股批判精神,其創作理念基於現實世界的反省,抒發愛與生的意念,挾持理智與感情的交融,刻劃內心的掙扎;主題則著重於人生、生命的探究、省悟。 ==時代的鼓手 -《鼓手之歌》== 時間。遴選我做一個鼓手 鼓面是用我的皮張的。 鼓的聲音很響亮 超越各種樂器的音響 鼓聲裏滲雜著我寂寞的心聲 波及遠處神秘的山峰而回響 於是收到回響的寂寞時 我不得不,又拚命地打鼓.... 鼓是我痛愛的生命 我是寂寞的鼓手。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dc8001009hd7.html 新浪博客 - 《鼓手之歌》欣賞]</ref> ==著作== ===創作太平洋戰爭經驗一系列小說=== 1967年起,以此太平洋戰爭經驗陸續創作一系列小說; 1984年,集結出版《獵女犯》。 1999年,改版為《活著回來-日治時期臺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 ===詩作=== 詩作發表於 《藍星》 《創世紀》 《笠》等詩刊。 ===代表作=== 詩集《密林詩抄》(1963)。 《野鹿》(1969)。 小說集《獵女犯》(1984)等。 ===《陳千武的文學人生》=== 其創作依陳素蘭一書分為四期: 日治時期與太平洋戰爭(1935~1945):文學啟蒙、創作期。 沈澱時期(1945~1958):跨語時期。 中文創作時期(1958~1990):以中文發表新詩、小說,創作高峰期。 創作、整理、譯作時期(1990~)。 ===譯作=== 《張文環全集》 《林修二詩文集》 《西川滿小說集2》 ==榮譽與獲獎== 1978年,獲台灣文藝作家協會頒發文化獎。 1980年,獲頒「洪醒夫小說獎」。 1985年,獲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頒發銀盤獎。 1985年,小說<求生的慾望>獲得「洪醒夫小說獎」。 1989年,任台灣筆會第二任會長。 1992年,獲國家文藝第一屆翻譯成就獎。 1994年,獲日本翻譯協會頒給創作特別功勞獎。 1997年,獲台中市政府頒發大墩文學貢獻獎。 1999年,獲台灣文藝作家協會頒給「亞洲詩人文學功勞獎」。 2000年,獲陳 水扁總統頒發「資深台灣文學家成就獎」。 2002年,獲「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項,在台北.紅樓接受總統頒獎。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台灣人]]
返回「
桓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