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56.7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枝江市问安镇镇志.序(吴绪久) 的原始碼
←
枝江市问安镇镇志.序(吴绪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枝江市问安镇镇志.序'''<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4559805/pexels-photo-14559805.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枝江市问安镇镇志.序》'''是[[中国]]当代作家吴绪久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枝江市问安镇镇志.序=== ——为《枝江市问安镇镇志》序 盛世修志,志述千秋。 历时四年,问安镇镇志终于完稿,可以付梓了!呈现在你面前的洋洋洒洒、叠叠垒垒的志稿,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是足以让人感慨的!这是修志人心血的结晶,是汗水浇灌的成果,更是全镇民意的陈述,是民情的再现,是民智民慧的展示。正因为此,才有了问安镇这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志书。 早些年,我曾赠送过问安镇一副楹联。我写道:“农耕有史读关庙,楚韵多情品问安”。我是说问安这个地方,是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关庙山遗址就明白地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与半坡村文化在中国农耕文明中有着同样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稻作文化方面更是让世人瞩目,以至于问安成为了宜昌、湖北,甚至于华夏大地而不可多得的粮仓。这个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而且问安是有着浓郁楚文化的地方。庞大的楚墓群已向世人昭示,当年,这里就应该是楚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就拿我的老家“凤台”来说吧,我曾与已故的宜昌考古专家高应勤馆长作过探讨,“凤台”为什么叫“凤台”。我们一致认为,因为楚国是崇凤的,凤台一名的来历应该是因楚人祭祀而筑台所成,况且凤台就在离现在已知的楚城遗址不远处,位于楚墓与楚城一隅,就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我也曾说过,在问安,在这桃花掩映的故土,你每走一步,就应该是踩着一个远去的楚国故事,呈现在你面前的就应该是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是步入辉煌的社会繁荣。今天,你来到这里,一定会由之心旷而神怡! 问安是多彩的。这里有浓郁的菜花黄色,有陇陇的棉花银色 ,有入眼的麦苗青葱,有遍地的稻谷金艳。而且这里更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遍陈着大革命时期我党卓绝的斗争遗迹。有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还有着抗美援朝归来的英雄,这些让问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了重要地位。这些也让问安奠定了新时代跨越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问安便有了大展宏图的天地,承前启后,问安便创造了新的历史,展示了新的画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各种荣誉也便接踵而至。今日之问安,已非昔日一个小“寺”,而一跃成为了荆楚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的确,问安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除了向各级政界、学界、商界、军界、文化界、科技领域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外,在问安这片故土上,坚守的父老乡亲同样精彩,堪称是仁人辈出,在现代种植业养植业旅游业以及电商等诸多领域,开创了历史先河,涌现了一大批志士能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绘写了问安崭新的诗画,引领了行业的进步,成为了业界的标杆。正是他们的努力,今日之问安,才涌有了一大批之如同心桥村、万水桥村、袁码头村等响誉华夏的美丽乡村,才有了同心花海、殿春园林这些风景宜人的去处,这些是让人欣慰而钦佩的。 其实,“问安”这两字,本身就是有故事的。在宜昌市“好人馆”中,刻有我写的《宜昌好人赋》。在文中,我特意提到了“问安”这个古老的地名。这是因为“三国”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有着“忠、义、善、孝”的文化内核,这是“好人”的秉性。这上千年的延续,使问安便有着淳朴的民风,淳厚的民情。走进问安,你自然便走进了充满浓厚传统美德的乡情之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那应该是家常便饭了;手牵手同闯天下,心连心共向未来,这成了今日问安之常态,这些,由不得你不会由衷地赞叹:天下美德铸大观,柳暗花明在问安! 在与朋友的交谈中,他们给我讲了另外一个故事。由于有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陈,这里“非遗”项目也是比较多的,“枝江楠管”、“民间吹打乐”、“扇子戏”等等,这些都已载入史册,榜上有名了。而“栽秧调”、“打硪号子”这些在民间也有着广泛流传和[[影响]]。就他们目前正在整理以提升的“扇子戏”来说吧。他们告诉我:如果把“扇子戏”直接搬上舞台,效果不理想,如果用上现代的“声、光、电”,又有些变味。由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正在探寻着一条新路,在继承、发展、创新中以求得更完美的效果,这是多么难得的一种精神啊!应该说,问安,这不仅仅是在一个项目上的态度,而应该是整个问安在不断发展中的一种努力和追求,至此,我们怎能不感慨,这正是楚[[文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精神的再现啊!正是因了这种精神,有了这些思考,现在的问安才成为时代的骄子!才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家园![[自然]],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问安必定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光芒四射! 一部志书,就是一个浩瀚的文化工程,正像其他工程一样,是离不开[[领导]]关怀的。镇里主要[[领导]]多次关心、过问、指导志书的撰写、整理和修订,这无疑是完成这一工程的动力和保障。而志书成稿也是离不开各界朋友支持和[[鼓励]]的,诚然,这上下同心,才有了左右逢源,也便才有了这浩瀚史册的庄重一笔,才有了志书海洋中的这一朵浪花。籍此,我们也深深地向大家送去我们[[真挚]]的谢意!问安,问安,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并致永远安好!你送情于问安,我以心致问安! 问安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问安,发展永远在路上!<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6305516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吴绪久,[[湖北]]省枝江市人。饮沮漳水成长,沐三峡风发展。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枝江市问安镇镇志.序(吴绪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