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5.1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林氏义庄 的原始碼
←
林氏义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林氏义庄.jpeg|有框|右|<big> 林氏义庄</big>[http://www.vos.com.cn/_CMS_NEWS_IMG_/www2/201503/27/cms_c4d006d2332943d1b50e8db24ac7e2c6.jpg 原图链接][http://www.vos.com.cn/special/2015-03/27/cms853693article.shtml 来自 海峡之声网 的图片]]] '''林氏义庄'''(全称为永泽堂林氏义庄),义庄是古代[[中国]]社会风俗。宗族所有之田产。始于[[北宋]]。仁宗时范仲淹在苏州用俸禄置田产,收地租,用以赡族人,固宗族,系取租佃制方式经营<ref>[https://www.sohu.com/a/301752163_100114172 林氏义庄(全称为永泽堂林氏义庄)],搜狐,2019-1-9</ref>。 林氏义庄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杨厝村过井社内,该社历史上称为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保吉尚村潭头地方。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房屋99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四合院构造。为当时闽省著名的慈善机构之一。 ==简介== [[炎黄子孙]],历来有爱国爱乡,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白石保吉尚村居民林平侯在[[台湾]]垦殖致富之后,怀念家乡宗人的疾苦,决心加赈助,择定吉尚村潭头地方筹建林氏义庄。经过近二年营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成。义庄的整体结构系三座并排的具有闽南风格的两进大厝,前面一片砖,后面建二层长楼一座,配合东西对向护厝,围拱全庄。踏入庄园,觉得整齐宽敞、古典大方。据云:原有长方形金字木匾一块,额曰“永泽堂”,悬于中座大厝的门上。全庄外围矮墙,多已倒塌。这一所[[慈善]]事业[[建筑物]],在旧社会堪称大规模的公益事业机构。[[抗日战争]]以前,逐年由台湾运来大量稻谷和棉布,在这里资助石美地区林姓宗族的贫乏族人,解除其[[生活]]上的困难,对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起了事实上的作用。 义庄施赈以温饱为主,兼赡婚丧。林平侯创办义庄时,即设立基金,据庄里碑记载:“在台湾淡水海山堡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每甲合十一亩三分多),充为原籍义庄义田,年收租谷,除完粮耗谷外,年实收谷一千六百石,按年运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潭头,赡给同宗贫乏族人之用。”由庄主延请两名族中诚实公正的人经理其事。林氏族亲、贫乏之家,年供食米[[棉花]],嫁娶丧葬,都给资金。例如男的年给棉布三丈(每年冬至发给),女的年给棉花三斤(每年[[立春]]发给)令自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年给棉布一丈五尺;有服之亲娶妇,给银200两,嫁女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林氏义庄赡赈历经百年不变。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由于[[交通]]阻隔,乃告终止。对其义举,角美地区林姓宗亲,至今怀念不已。林氏义庄也成了人们观瞻之处。 林氏义庄碑,[[道光]]元年(1821),义庄建成时镶于壁上。由十二块精磨的黛黑石组成,宽3米,高1米。碑文记载,林平侯开发台湾致富后,为赈助家乡族人,筹建义庄的主要经过和办理赡赈的[[经济]]来源,经理人员配备,义庄管理规则等。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林氏义庄办理赡赈,从清[[道光]]元年(1821年)开始至[[民国]]二十六(1937年)终止,共垂116年。主办义庄的林氏[[家庭]],历经四代。创建人林安邦,字平侯,号石潭,以字行,出生于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其父林应寅旅居台湾淡水兴直堡新庄,设帐授徒。据《台湾通史·列传五》载:“平侯年十六省父,佣于米商郑谷家,性纯谨勤劳。谷信之,数年积资数百,谷复假以千金,命自经纪。平侯善书算,操其奇赢,获利厚。已而与竹堑林绍贤合办全台盐务,复置机船运货物,往返北洋,拥产数十”。“后迁居大科嵌,尽力农功,启田凿圳,岁入谷数万石。复开淡水之野,逐及噶玛兰,开三貂岭以通淡兰孔道”。“平侯既富,念故乡族人贫苦,仿[[范仲庵]]义庄之法,置良田数百甲为教养资”<ref>[https://www.sohu.com/a/394107408_99906251 【福建涉台文物】林氏义庄:两岸历时最久的民间慈善机构 ],搜狐,2020-05-09 </ref>。林氏义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建的。从义庄的基建、施赈,至人员配备,均由平侯亲自主持。 平侯有子5人,三子国华,字枢北,英伟有父风。平侯既老,悉以家务委之。国华承父志,对故乡义庄,全按父制办理,成为义庄第二代庄主。国华于[[咸丰]]三年(1853年)卜居板桥,深入开垦淡水之野,岁入增十万石。咸丰七年,国华逝,次子林维源(字时甫)理家务,故乡义庄由维源管理,是为义庄的第三代庄主。义庄第四代庄主林尔嘉(维源之子),字叔咸,甲午战后迁居[[厦门]],热心公益事业,在[[鼓浪屿]]建菽庄花园,逐年由台湾运来的稻谷,先在厦门验收,再发交义庄,按例分发。充为原籍义庄义田,年收租谷,除完粮耗谷外,年实收谷一千六百石,按年运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潭头,赡给同宗贫乏族人之用。”由庄主延请两名族中诚实公正的人经理其事。林氏族亲、贫乏之家,年供食米棉花,嫁娶丧葬,都给资金。例如男的年给棉布三丈(每年冬至发给),女的年给棉花三斤(每年立春发给)令自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年给棉布一丈五尺;有服之亲娶妇,给银200两,嫁女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林氏义庄赡赈历经百年不变。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由于交通阻隔,乃告终止。对其义举,角美地区林姓宗亲,至今怀念不已。林氏义庄也成了人们观瞻之处。 ==视频== ===<center> 林氏义庄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林氏义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海峡两岸历史最久</center> <center>{{#iDisplay:q09802whaje|560|390|qq}}</center> <center>漳州角美林氏义庄(永泽堂)</center> <center>{{#iDisplay:b0558kqy549|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返回「
林氏义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