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49.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杵臼之交 的原始碼
←
杵臼之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杵臼之交'''(拼音:chǔ jiù zhī jiā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祐传》。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不计贫贱的友谊,常用于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651557296575078&wfr=spider&for=pc 国学常用典故:杵臼之交 名顾鉴者与侯门似海的故事 ]国香敏韵</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mg0.baidu.com/it/u=2622034387,3931349486&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40&h=421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成语辨析 == 杵臼之交—贫贱之交 “杵臼之交”与“贫贱之交”意义相近,两者含义皆有形容不计贫贱的友谊;区别在于“杵臼之交”侧重于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而“贫贱之交”则是侧重于形容贫困时所结交的朋友。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祐传]]》:“时公孙穆东游太学,无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杵臼之交”。 == 成语故事 == 东汉时期,有一位读书人公孙穆,字文义,胶东人,家境贫寒,为人好学,住在山中苦读。他自幼就钻研《韩诗》《春秋左氏传》等,学问精深,但他不愿出什,在东莱山一带过着隐居生活,潜心求学。他读书读到一定阶段,很想再求深造,进一步去游太学。 不过,想进太学读书,需要许多钱,公孙穆家里很穷,拿不出这笔巨大费用,正在焦急,忽然听有人说:有一个富户吴祐,正想招雇一大批春米工人。公孙穆一想,不如去做工赞点钱,将来再进太学也不迟。他便装成工人模样,前往应征,挣点工钱来作游学的路费。 这家主人叫吴祐,二十岁父亲去世,家境也是困难的,还给人家放过猪。后来举孝廉,当过长史、齐相、河间相,是个有学问、有正义感的官员。一天,吴祐巡视春米的工地,见到这个工人,不像是做工的样子,举止斯文,问起原因,才知原来是一个饱学之士,和他相谈起来,更是觉得公孙穆学问渊博,见解高妙,又惊又喜,两人就在春米房里、杵臼之间交上了朋友。吴祐对公孙穆这种苦学精神,十分佩服,便慷慨地资助他人太学深造。 == 成语寓意 == 在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约束下,一个达官贵人能够与一个穷苦的读书人交朋友,实在是难能可贵、世所罕见,所以被人们颂为佳话,广为流传。成语告诉人们,交朋友不应以贫富贵贱为标准,而更应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 成语运用 == 成文用法 “杵臼之交”指不计贫贱的友谊,常用于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运用示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文登周生,与成生少共笔砚,遂定为杵臼之交。”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六卷:“追忆乾隆丙辰荐鸿博入都,在赵横山阁学处见美少年张君名顾鉴者,彼此订杵臼之交。”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然丐已小富,不复托沿门之钵矣。每顾破壁而叹日:‘馈贫之粮,杵臼之交,于今不可复睹。’”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杵臼之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