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9.2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绘 的原始碼
←
杨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杨绘'''<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1998/13962444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30/938be20snt.html 圖片來自36O]</small> |} '''杨绘''' 杨绘,北宋官员。少年聪慧,名闻西州。仁宗时,举进士,任荆南通判、开封推官等,有官声。公元1068年,神宗即位,召修《起居注》。因触犯曹公亮,改兼侍读,辞去。后累官翰林学士,任御史中丞,触犯王安石,被贬为亳州知州。公元1086年以天章阁待制身份任杭州知州。著有文集八十卷。 == 个人档案 == 姓名:杨绘 性别:男 出生年月:1068~1116 朝代:北宋 籍贯:四川绵竹 民族:汉族 身份: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 人物简介 == 杨绘(1068~1116),字元素,号先白,谥肃轩,绵竹(今属四川)人。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登进士第,历官荆南府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后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杨绘被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尊为始祖。杨绘墓位于仙桥钱岗山西北坡,坐东朝西,是一处宋代古墓。杨氏宗祠位于仙桥槎桥村东联联社,建于清初,为三厅式灰、木、石构筑庙堂。揭阳市政府于2005年7月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杨绘墓及祠堂列为古墓葬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史籍记载 == 《杨氏族谱》 [[揭阳市]]《杨氏族谱》载:“始祖中顺大夫公,讳绘,系出古瀛之域,南仕宋,为司谏。”由此点明了揭阳杨氏始祖为宋代的杨绘,曾任司谏中顺大夫。同时并记载:“[[宋始祖]]中顺大夫御史中丞司谏肃轩公:公讳绘,号肃轩,字先白,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壬申八月十五日午时,神宗熙宁四年擢御史中丞。疏议王安石新法之非,疏曰:u2018老成之人,不可不爱。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五、吕诲年五十有八、[[欧阳修]]年六十有五而致仕;富弼年六十有八而引疾;司马光、王陶皆五十而求散地。陛下可不深思其故乎?u2019书奏,王安石闻而恶之:u2018与刺史刘挚,俱贬岭外。u2019帝不许,诏:u2018贬亳州,挚监衡州盐仓。u2019徽宗政和六年丙申三月二十四日子时卒,享寿八十有五。” 《宋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的《二十五史·宋史》中有杨绘的列传。其中的记载与《杨氏族谱》中所载吻合无误,且在该列传中,杨绘疏议王安石新法之非的疏言,几乎是一字无差地直录。据《宋史·杨绘传》记载:“杨绘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以集贤校理为开封府推官。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后改兼侍读,未阅月,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免役法行,罢为侍读学士,知。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因常荐属吏王永年,坐贬荆南节度副使,数月,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元丰初年,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为文立就,有集八十卷。”杨绘在政治上有起伏,但其“为吏敏强”,“表里洞达,一出于诚”。 对一段近千年的历史,仅凭一份族谱便作定论似乎有点轻率,在几位史学界老先生的指点下,杨先生舍近求远,查找国史。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的《二十五史·宋史》中找到了杨绘的列传。其中的记载与《杨氏族谱》中所载吻合无误,且在该列传中,杨绘疏议王安石新法之非的疏言,几乎是一字无差地直录。据《宋史·杨绘传》记载:“杨绘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以集贤校理为开封府推官。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后改兼侍读,未阅月,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免役法行,罢为侍读学士,知毫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因常荐属吏王永年,坐贬荆南节度副使,数月,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元丰初年,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为文立就,有集八十卷。”杨绘在政治上有起伏,但其“为吏敏强”,“表里洞达,一出于诚”。 从文学的角度看,杨绘诗着重于抒发个人情感,娴熟于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其风格清新婉丽。如《荷花借字诗》:“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向来因藕断,特地见诗多。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杨绘也填词,而且自度新曲“劝金船”,为词人所喜爱。尤其对词话贡献尤巨。他于宋神宗元丰初年编著了《时贤本事曲子集》,按照苏轼致杨绘信函推知,该前集有一百四十余集,而后集数量更大,但原书至宋末已佚。清末梁启超先生从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等辑得五条,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把之置于卷首。今揭阳彭妙艳先生共辑得杨绘词话十多条,虽吉光片羽,然影响巨大。 == 文学成就 == 从文学的角度看,杨绘诗着重于抒发个人情感,娴熟于托物言志,咏物抒情,其风格清新婉丽。如《荷花借字诗》:“香艳怜渠好,无端杂芰窠。向来因藕断,特地见诗多。实有终成的,露摇争奈何。深房莲底味,心里苦相和。”杨绘也填词,而且自度新曲《劝金船》,为词人所喜爱。尤其对词话贡献尤巨。他于宋神宗元丰初年编著了《时贤本事曲子集》,按照苏轼致杨绘信函推知,该前集有一百四十余集,而后集数量更大,但原书至宋末已佚。清末梁启超先生从宋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等辑得五条,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把之置于卷首。现揭阳彭妙艳先生共辑得杨绘词话十多条,虽吉光片羽,然影响巨大。 <ref>[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lishichaodai/1261001072084303.htm 北宋历史简介]</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