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62.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家祠堂 的原始碼
←
杨家祠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杨家祠堂</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e4766593a65824d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65858&sid=6078706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杨家祠堂 地理位置: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 所属国家: 中国 |} '''杨家祠堂''',始建于1836年,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是为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而修。<ref>[https://wenda.so.com/q/1365112703066148?src=140&q=%E6%9D%A8%E5%AE%B6%E5%B0%86%E7%9A%84%E6%95%85%E4%BA%8B 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故事]360问答</ref> == 基本概况 ==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人物简介 == 杨业,北宋名将,初为北汉军官,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因为屡立战功,人称"杨无敌"。后投宋,[[宋太宗]]因他熟悉边事,任命他为代州刺史,长驻代州(今代县)抵抗辽兵。杨业与其子能征善战,威震中原,[[杨家将]]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 == 建筑结构 == 元代时,杨家十七代孙奉旨建祠,明清时又曾予重修,已大部分成为明代遗物。 杨家祠堂分为前后两院,有堂屋、东西厢舍、正殿等。前院,奉祀杨业后裔。后院,东西厢房三间,正殿五楹,殿顶为悬山式。正殿内,塑有杨业与其妻佘太君的坐像。杨业八个儿子的彩塑分列两旁。祠内,有"佘祖图"碑一通,[[碑文]]铭记着杨业后裔世系。大殿前,竖有鹿蹄石一块,形状奇特,雕刻秀美。 杨家祠堂坐落在县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杨家祠堂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门、戏台、过亭、廊房、正厅、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 祠堂坐北向南,门前有一对蹲坐的[[石狮子]]守护在祠堂。祠门以南,有三间楼台,名为"颂德楼",这里是杨氏族人祭祠祖先的祭台。沿石阶而上,抬头即可见到祠门上悬挂的金字匾额:分别是"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堂两厢有描述杨家将战绩的连环[[壁画]],陈列着杨家将史迹展览和相关文物。后院是祠堂的主体部分,有正殿五间,正中是杨继业夫妇的塑像,两侧是杨门八子像。此外还有许多石碑,都是历朝历代褒扬杨门忠烈的文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相关典故 == 在后院正中有一块鹿蹄石,关于这块石头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杨业的十四代孙杨友与他的弟弟杨山在一次狩猎时,射中一只梅花鹿的前蹄,这只鹿带伤而逃,杨氏兄弟二人在后面紧紧追赶,那只鹿逃到鹿蹄涧村后突然消失不见了,杨氏兄弟在鹿消失的地方挖掘出一块印有带箭[[梅花鹿]]形状的怪石。他二人认为这定是有神仙点拨,所以就选择在此地居住了。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杨家祠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