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19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宏光 的原始碼
←
杨宏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杨宏光''',人名,在中国较常见,其中较著名的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杨宏光, 毕业于[[国民党保定军官学校]],在锦州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后释放后回到云南,1949年12月,参加[[云南起义]],后不多久病故。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杨宏光 | 图像 = [[File:杨宏光.jpg|缩略图|杨宏光]][http://www.qulishi.com/UploadFile/2015714/2015714184514834491.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杨宏光&src=tab_www&correct=杨宏光&cmsid=e2bc3acff06b0e9ffca213b58a72063c&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2&dataindex=3&id=49f776f06ccd0669935651c7193243b6&currsn=0&jdx=3&fsn=60&adsimgsn=0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892年 | 出生地点 = 云南绥江县人 | 逝世日期 = 1950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杨伯成 | 职业 = 军人 | 知名于 = <br> }} == 人物生平 == [[杨宏光]],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生于[[云南副官分县三星里古楼村石简槽]](今属水富县太平乡)一家境殷实之农家,字伯诚,[[国民革命军中将]]。启蒙于私塾,旋转国民小学,考入昭通中学堂(省立第二师范),目睹国势垂危,立志从戎,1916年投考北洋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次年录入第六期工兵科。1919年2月毕业回滇后任唐继尧部工兵营营长。1926年,随滇西剿匪总司令陈维庚到保山、腾冲一带剿匪,历时五个多月,基本平息滇西匪患。任北伐后援军第一师副师长、国民革命军第38军7师副师长。1927年,"二六倒唐",龙云主滇,任省政府高级参谋,云南军需局局长,1930年任省编练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职。1935年任滇军第三步兵旅副旅长(龙云兼旅长),后任代旅长。1936年任滇黔绥靖公署独立第23旅少将旅长。1937年抗战爆发,[[云南省]]迅速整编近4万人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下辖三师六旅十二团,杨宏光任第183师541旅(初沿用3旅番号)旅长。是年双十节,杨宏光随军开赴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徒步四十余日到常德集结。 1938年4月22日拂晓,六十军抵达台儿庄战场,由于[[于学忠]]、[[汤恩伯]]部溃退,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隐瞒消息,杨宏光旅首先于陈瓦房与敌遭遇,打响了本土[[滇军抗战]]的第一枪。该旅潘朔端团尹国华营立即应战,尹国华营长率尖兵连奋勇消灭日军,抢占陈瓦房,使后续部队得以展开。敌军在七、八辆坦克的火力掩护下,由四面逼近,全营500余官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尹国华不幸阵亡,最后十余人在班长率领下向西南突围,遭敌军追击,仅剩[[陈明亮]]一人生还。潘朔端团长亲率一营增援的途中在小庄遭敌人狙击,副团长黄云龙牺牲,潘朔端身负重伤。激战终日,小庄地区于当夜不守。次日,杨宏光旅严家训团在凤凰桥、五窑路与敌人展开战斗,营长丁图远率队冲杀,中弹身亡,人们在阵亡连长黄仁钦的口袋中发现一封致新婚妻子的遗书,其中一段写到:"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包裹,万一不行,希汝另嫁,幸勿自误"。26日傍晚,敌军集中火力,猛击我[[东庄阵地]],持续达一小时之久,发射了五千多发炮弹,团长严家训在战壕中巡视时被击中,伤重牺牲。27日午后,日军企图中央突破,直取[[台儿庄]],调集重兵猛攻正面。傍晚,敌人集中集中几十门大炮火力轰击东庄、火石埠。军长卢汉命令杨宏光打伏击战。当敌军炮击一停,杨迅速将部队撤至东庄前面,埋伏于麦田里。敌军大部队果然涌至,在距东庄1000米处,敌军以火力试探,我军隐伏不动;敌军行至约500米处,发起冲锋,我军仍按兵不动,敌人遂以为我军全被炮火轰光,便蜂拥而至。待敌人到达50米之内,张仲强、陈开文两营伏兵齐起,轻重并用,敌人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接着展开白刃战,不到半夜,敌军来犯之敌约1000余人几乎被全部消灭,缴获轻重机枪50余挺,步枪700余支,战刀30把,军用地图、文件、护身符、千人缝等不计其数。杨宏光亲自指挥的东庄伏击战挫败了敌人正面突破台儿庄的计谋,让其领教了云南蛮子兵的厉害,显示了"[[滇军精锐]],[[冠于全国]]"的威风。5月14日,60军奉命换防,结束了长达27天的苦战。杨宏光旅伤亡重大,两名团长一死一伤,营连级以下军官伤亡很多,整个183师只能缩编为一个团,但他们捍卫了日军要争夺的中心目标台儿庄,并守住了城外的许多重要村庄和阵地。[[徐州会战]]后,[[蒋介石]]令云南以183师为基础组建新三军,杨旅转属该军,长期率部在赣江流域抗敌。同年9月,滇军参加全国抗日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武汉保卫战]],担负江防任务,成功地将日军增援部队第九师团阻止在汉北不能前进,胜利地保证了武汉市民及政府机关安全撤退。广州、武汉失守后,日军急于拿下崇阳、通城,以攻取长沙,实现南北会合。滇军奉命担负阻击任务,可惜失利。1939年2月杨宏光升任六十军183师师长,所部一面整训,一面参加南昌会战,在奉高安攻防战中牵制敌军。4月27日,日军以一个步战混合大队突进六十军阵地制高点龙形山,龙形山守军第183师第549团败退,杨宏光命令第548团段家珍团长亲率两个连迂回日军突进部队,第549团正面死守,挡住日军,在龙形山前形成对峙之势。28日,杨宏光命令前来支援的友军炮三连六门七十五山炮炮轰当面之敌。日军措手不及,不支后窜。夜间,杨宏光投入第547团正面突进,日军的挺进大队抵挡不住,逃回奉新,183师抢回龙形山据点。数日后,日军在一次对183师的突袭中动用战车协同进攻,师部高射机枪连配合炮三连炮轰扫射,击伤多辆战车,日军反而被183师的优势火力吓退。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杨部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累建战功。1940年5月任新三军代军长,1941年1月晋升新三军中将军长。[[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翌日,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任命杨宏光为九江前进指挥所主任,要求[[新三军]]日夜兼程到九江接受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兼第十一军军长笠原幸雄的投降。笠原幸雄统辖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各地的日军,九江属敌十一军兵站驻地,作战物资、车辆船只很多,该军所辖部队大部未能撤走,南方各省日军也陆续北上到九江聚集,所以九江是华中日军受降的重点。杨宏光率部于8月下旬到达沙河,命令日军九江守备司令晋见,当即指示:驻九江日军所有武器一律收交仓库,并绘图具报各种仓库的地点位置。原驻九江市附近日军一律集中在日军原先圈划之军事区,让出市区所有军营,派人打扫卫生,待新三军进驻,统限三日内完成任务呈复。9月3日,新三军浩浩荡荡开进九江,百姓倾城出动,扶老携幼迎王师,道路两旁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雷鸣,欢呼之声惊天动地,屋顶、树上、楼窗门户到处都是欢迎的群众。激动的人群簇拥着将士们,杨军长所乘的车辆被人群围住,时走时停。有位须发皆白、年约七十余岁的老人,举起右手拇指,悲喜交集地说:"久不见汉官威仪,今见国土重光,我死也无憾了!" 5日,新三军司令部庄严肃穆,笠原幸雄、参谋长富佛伴藏、十三师团长、二十二旅团长、八十四独立旅团长等一行日军军官向我受降官新三军军长杨宏光、参谋长卓立、一八三师师长余建勋、新编十二师师长唐宇纵等人脱帽行鞠躬礼。礼毕,[[笠原幸雄]]在受降书上签字,并解下悬在腰间的军剑,双手呈交给[[受降主官杨宏光]]。该剑为八百年前铸造,是日本天皇所赐,被笠原幸雄视为珍宝。6日,新三军开始接收日军的武器弹药、军事装备和军用设施等,历时十天。据统计,共接收日军第十一军所属步兵第十三师团、第五十八师团、第二十二旅团、第八十四独立旅团、第八十七旅团以及海、空军和后勤人员一部共63000余人,战马7900余匹,步枪30000余支,轻重机枪2000余挺,山炮、野炮、海岸炮、守城炮以及各种步兵炮等1000余门,弹药器材以及其他军事物资200余库,各种汽车、摩托车300余辆,运输轮船包括商轮、小汽艇、小驳船、小火轮等100余艘。还有工厂、场站、修理所等100余所。[[九江受降]],是抗战时期云南军队主持的第一次受降仪式,这是对新三军的健儿们宏民族之光、浴血奋战的最大褒扬。 1945年9月下旬,新三军这支光荣的抗日杂牌军奉命裁撤,杨宏光擢升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次年随滇军赴东北"剿匪",1948年6月出任设于[[锦州]]的第六兵团副司令官。外受中央军嫡系歧视、内有滇军卢派势力排挤以致明升暗降的结局、特务的严密监视和毫无胜算的内战前途,使杨宏光颓废至极,以吸食鸦片烟消磨日子。1946年5月30日,其旧将潘朔端师长率184师举行海城起义,揭开了滇军走向新生的序幕。10月15日,锦州解放,杨宏光被俘虏,旋即被释放,以争取其旧部。两天后,六十军在曾泽生军长的率领下举行了著名的[[长春起义]]。杨宏光回滇,于1949年初出任云南省军管区副司令,后任云南省保安司令部中将高参,12月9日在[[昆明参加起义]],为云南和平解放作出应有贡献,保持了晚节。 == 人物轶事 == 杨宏光一生戎马,不带家眷随军,家人一直居住在[[县城营盘上]](今县幼儿园)和太平老家。抗战前后,将军在1940、1945年和1946年三次回家。1945年秋,回绥江三天后便装出席绥江中学欢迎会,介绍抗战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当栋梁之材,将来为国家出力,赠送学校一个缴获的地球仪,1库大约500册的中学生文库,赠送全校200名学生每人两支维纳斯铅笔盒、一札印有USA的美国航空信封。1946年冬,继母去世,杨宏光回家安葬,从太平沿会仪溪步行,至会仪上船,运至县城汶津门上岸,将军全身缟素,念及忙于报国而未尽孝,一路痛哭流涕,借助孝棒才得以前行。绥江百姓深受感动,说忠孝节义,杨军长是真正做到了。办完丧事后,杨将军穿着便服,亲自带一份礼物到新街子看望95岁的寿星江伯珩。据陈德富回忆,江老很激动,笑着说:"我是一个老百姓,怎么敢劳军长大驾"。杨将军说:"我回到绥江来也是一个老百姓呀!你是城里的老寿星,我应该来看你"。将军看望寿星出来,看到一个小孩在街上跌倒,连忙走上前去扶起来,并替他拍去身上的泥土,笑着用绥江话说:"小娃娃以后走路要下细点。"这件事在老百姓中传为佳话,称赞将军尊老爱幼,没有一点官架子。杨宏光不因致仕而骄奢,而是不分贫富贵贱,友爱乡党。曾有范、苟二人"浮上水",在将军回乡之际,自发在门前站岗,遇一衣服褴褛的老头欲进门,便大声斥责,阻止进入,适逢将军走出,老头大骂"杨宏光,你当官不得了,喂起狗咬人了",老头原是将军亲舅,将军遂下令今后不准任何人把门。因营盘上老宅破旧,将军想拆除新建。有人建议他将前邻吕陶村秀才的几间街房买下来,或用新街子的店房换过来,扩大公馆的建筑面积。吕家的房子楼上是旅店,楼下是茶馆,一家人靠此维持生活,既不愿卖,也不愿换。私下里议论说:"杨伯诚当大官了,看不见老百姓了,他修公馆要撵老百姓搬家了。"杨宏光将军听到这些议论后,觉得不是滋味,决定改变自己的想法。在绥江中学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县长[[黄崇华]],国民党县党部书记[[赵元章]]推他坐首席,将军谦逊地说:"你们是我的父母官,我是你们管辖的老百姓,我不能坐首席。"坚持坐在第三位置上。他对全体在场人员表态:"我虽然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回到了家乡绥江仍然是一个老百姓,官高不压乡党嘛。我杨伯诚不做对不起绥江父老乡亲的事,也不买房换房修什么公馆了。"杨宏光将军说话算话,家人仍然住在原来破旧的房屋里,直到1952年县幼儿园迁入。将军虽少有时间返回故里,却十分关注[[绥江]]。1936年向绥江图书馆捐赠书籍,1946年向绥江中学(今绥一中)捐献100银圆购买图书。当得知大汶溪义渡经费紧张,便将祖上遗留下来的谷租数石之土地捐出。其位于[[昆明翠湖]]边的寓所更是绥江人外出求学、参军、寻职的接待处,将军对这些青年才俊多有奖掖。将军自己则清廉自守,不治家产,以致家人为维持必要开支,暗地里与吴芝和、绥江读书会等势力进行枪支交易。1950年6月,[[杨宏光将军]]在[[昆明]]病逝,终年58岁,其抗日壮举将永远彪炳史册! [[Category:革命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宏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