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7.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铁城 的原始碼
←
李铁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李铁城</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dr/270_500_/t011bc9ec946bf8d906.jpg?size=400x57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doc/1441005-1523284.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李铁城''',笔名李若素。[[河南省]]新密人。1936年出生,1954年支援东北到[[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昂昂溪第七中学)当[[教师]],1979年回到[[郑州]]。曾任《莽原》杂志社编辑、《乡镇企业报》主编、《河南文化志》主编<ref>[https://www.sohu.com/a/260098967_657700 轻听|祭炎帝文 ],搜狐, 2018-01-17</ref>。1995年出版《新道德经》,2005年出版《李铁城诗词选》,《李铁城书画集》,2001年《祭炎帝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现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ref>[http://www.henanxinyuwang.com/focus/22281.html 李铁城:与这样一位好人交往,是一种福气 ],新豫网, 2021-04-22</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河南省文史馆馆员 别 名 ---- 李若素 出生日期----1936年 出生地点----河南新密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4年《新道德经》在《淮海文汇》节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代表作品----《李铁城诗词选》,《李铁城书画集》 ==著作成就== '''经世之作--《新道德经》''' 先生生于民族危亡之秋,长于动荡艰困之岁。一生有两大爱好:读书与游历。半个多世纪以来,游历了名山大川,饱览了名胜古迹文化圣地,除西藏、新疆外足迹遍及全国,又经历了教书、放牧、住牛棚、政治风暴等,他的好学深思的习惯,使他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有深刻领悟。有时候在半夜他会突然为一句话披衣起床,掌灯记下所思。他研究大量文献,收集各种信息。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他看到世界暴力犯罪猖獗,全球性腐败泛滥,利益争夺引发战争,深深认识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平共处,民族振兴,加强法制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提高对人道德品质的培养塑造。他根据自然、人类、社会规律,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古今中外文明成果,把自己人生感悟融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于一炉,用凝练典雅的今古文,以当代人观念与时代精神,呕心沥血写出了一部蕴涵智慧与创见的奇书--《新道德经》。全书共一万余字,分立身、治国、事理三篇,揭真谛、明事理、析祸福、讲治乱、究穷达、辨兴衰,针砭今日世界之弊端,阐述立身处世治国经世之法则。是人生指南,治国箴言,被著名作家柏杨先生誉为"句句是真言"。1994年该书在《淮海文汇》节发后,即被国内有影响的《新华文摘》《散文选刊》等多家报刊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的手抄传阅,有的教子背诵,被国人誉为"五四运动以来阐述人生问题最为精辟的警世之作"。 该书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的分野,探索人类生存中的一般法则。它既吸收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途径,又注入了时代的崭新内容,是当代人新的管理理念、人生指南式的百科全书。是作者在更大范围更高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内涵与实质的继承超越和发展,如儒家的入世精神,以至儒家学说中常见的仁、义、善、恶、名、实、利等常见的命题的沿用和全新的阐释;吸收了法家的以法治国的思想,并进一步论述法制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汲取了墨家的简朴、躬身实践、"非攻"思想,道家的退让妥协、平衡和谐思想等。它初看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但稍一品味,它又属于当代人的,提出了如"生命不灭论"、"生命价值转换论"、"无欲即无道,无为即无德":尊重人的正当欲望,欲的三种分类和相对不同对策、"道德核心说":正直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和核心、德与法的关系、求同存异的哲学基础、"势"的分类及"度"的重要性、爱情是条件的交易说、友谊的分类、人的生存资本说、命运的存在、名利的全面理解、幸福的根源、人类发展的九大法则(生存、竞争、节律节制、和谐、平衡、胜利、现实、未来、创新)、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大同的变化等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学说。因此,此书既没有时间空间限制,也并非针对某国、某地区、某民族、某宗教、某信仰情况,而是面向全人类全社会,适合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信仰的一般法则。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陈昊苏会长给先生来信说:"向世界介绍这一中国人的智慧成果,我愿勉力为之,因为我相信这或许对全人类的未来都能产生重大的效益······"。内蒙古自治区80多岁的达斡尔族鄂维元老教师说:"《新道德经》对人生体会深刻,有很深哲理,以生花妙笔写来,读之受益匪浅。能与李家老祖宗李耳之《道德经》同样传之千古"。云南丽江东巴族李静生(东巴文化研究所所长):"此书在丽江文化人中传阅,看了书的人都惊叹于作者的睿智与哲思"。河南巩义小李河村村主任兼鑫旺集团董事长张春望把此书列入该村学校、村民、企业的必读之书。尤其是本书的语录体特点,只言片语,思想深邃,一针见血,点到为止。它并非系统全面论述某一专题,故必须综合理解全书,不能断章取义。在艺术风格上,先生文笔虽用古汉语句法,但在保持和追求古汉语的简约典雅、凝练精美、喻赋生动的同时,做到通俗易懂,不艰涩玄奥。两千五百年前有老子的《道德经》,两千五百年后有拼弃了前人抽象思辨、具有更广阔视野的、可感可视可操作的具体人生,具有人文主义哲学特点的当代的新《道德经》。是上至总统国王,下至平民百姓不可不读之书!是弘扬炎黄文化华夏文明的一部力作,是一部跨世纪之作!必将影响当代,泽及后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必将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宝典。 '''对华夏文化的巨大贡献--碑碣艺术''' 先生的碑碣创作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可以说是在又一领域为东方文明华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碑碣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它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对历史事件、人物、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记载,客观反映了当时的文明状况。如玛雅石碑的发现破译,使现代人知道了古代墨西哥与中美洲地区玛雅人的文字、宗教、天文、历法,了解了玛雅并不是一个单一王国,而是有许多相互对立的小国和城邦组合而成,丰富了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我国西夏碑的发现,使我们知道了在世界上已消失的西夏文字和历史,丰富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内涵。碑碣已成为社会人类发展史中一个国家、民族某阶段的文明象征,是前人对后人的教谕和嘱托,是子孙后代的重要历史文物,对文明的传承和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古至今碑碣都受到极大的珍视,尤其在当代,不少国家都立法保护。 盛世立碑修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少地方为恢复本地的名胜古迹,开发旅游景观,纷纷邀请文化人为当地标志性的人物或古迹撰文作记,树碑立传。这不仅反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众多的碑文作家中,李铁城先生是一个有重大贡献的作家之一。素有"南有魏明伦,北有李铁城"之说。二十多年来,他以历史为视野,多角度全方位从事碑文创作。从内容来说上从炎黄二帝(他写的《祭炎帝文》2001年编入高中语文教材)、先哲圣贤,文学巨匠、下到社会贤达、普通百姓。从体裁来说有碑志记传、诗文书画。从书体来讲有真草隶行。他撰文并书写了《轩辕黄帝之碑》、《孔子之碑》、《嫘祖之碑》、《诗圣杜甫之碑》、《郑氏三公之碑》、《韩昌黎先生赞碑》、《刘禹锡之碑》、《唐诗人李商隠碑》、《司马光之碑》等十余通重要碑碣。由于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重要历史人物辈出,在中国发展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先生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造就了先生一个人创作出众多著名历史人物的碑文,这使他成为自古迄今的第一人。尤其集碑文创作与文字书写于一身来说,他更是唯一的人。先生创作的碑文,思想内涵的丰厚与书法的艺术水平都达到了经典的境界。出版的《轩辕黄帝之碑》、《孔子之碑》,便是有力佐证。 立于黄帝故里的《轩辕黄帝之碑》,歌颂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开启"万世一统之基业",传播"千秋文明之曙光"的伟大功绩;呼唤今人"同心同德,共襄盛举,民族振兴","薪火相传","共辉祖光"。在2006年全球亿万华人瞩目、56个民族团聚中原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前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国家、省内外领导人以及海内外嘉宾看到《轩辕黄帝之碑》,无不敬仰有加,交口赞叹。为海内外华人了解炎黄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振兴民族经济,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民族文化,创建和谐世界起到了有益作用。在2007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立50周年时,先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代表受邀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日,时孔子碑刚刚刻竣未立,先生带去照片赠送日本友人,受到赞誉和敬重,起到文化交流作用,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我国"软实力"作出了贡献。之后《孔子之碑》出版,它将和先生撰写的其它碑碣一样,流传千秋万代,成为后世子孙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之碑》是2006年3月为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而立的。我国从清末宣统及1911年辛亥革命起,从曲阜到全国各地孔庙,都没有专门为孔子立碑全面介绍他的事迹和评价他的贡献,先生的《孔子之碑》在当代在全国尚属首次。铁城先生饱蘸激情,以古雅凝练的辞赋语言,雄浑博大的气势撰成孔子碑文。扼要介绍孔子生平及教育、政治、伦理、哲学思想,并充分评价他对中国文化及民族成长,对世界文化、社会进步方面的伟大贡献。同时结合当代国际形势指出"科技大昌而兵连祸结,商贸欣荣而贫富不均,交往频密而猜忌时起······。故1988年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同声呼吁:二十一世纪人类应从孔子处汲取智慧,良有以也"。指出孔子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同时指出其不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人研究当代史留下一重要资料。其文气魄宏伟,豪迈厚重;浓郁酣醇,韵味悠长。他为河南巩义鑫旺集团撰写的《振兴门记》,热情地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农村的兴旺景象,总结了近年农村经济发展和衰败的规律,提出了"天不佑贫,因振而兴","天不佐富,因德而继"的观点,对新农村建设具有警示意义,这八个字也可成为现今格言警句。先生还创作了大量记述普通百姓嘉言懿行的碑文。先生的碑文作品,有意识地开创了既有古文的简约凝练,富有韵味,典雅隽永,又有现代汉语的通俗易懂,力避艰涩深奥的文体。 先生不仅感悟历史,从那里挖掘现实思想,而且还寄情山水自然,启示人生。《中原山水赋碑》用雄健的笔触,豪放的激情,讴歌了中原形胜,厚重人文。嵩县天池山摩崖石刻《忘忧石记》,让人领悟了"中坚而外圆,默然守静,与世无争,大水突来,岿然不动,隐忍以度时艰"的人生哲理。浮戏山《卧龙台碑》是他创作的《沁园春》词碑,在长5米高3米巨大白色花岗岩上的金字狂草书,雄浑豪放,发出了"欲与鹰鹘竞傲游","齐踊跃,看后来居上,独立龙头"的呼唤,不仅赋予大自然文化内涵,更激励游人奋发向上。在我国最古老的巨柏--嵩阳书院两颗将军柏的诗碑中,对世放歌:"盘古开天河混沌,伏羲曾经巢其身","汉武惊呼大将军"。"世人自古有代谢,江河滔滔流不歇,此树青苍葆无极,中华浩气永不灭"。激昂的诗情和奔放的行草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用书法绘画表达人生感悟哲学思想''' 先生的书法艺术,集先生的一生学养,各家之长,既有晋唐之源,颜柳之宗,又有自己的创新,形成独特风格。他对自己的书法要求甚严:不求类人,只求像己;不求比猫画虎,只求抒真性情。先生楷书《轩辕黄帝之碑》、《孔子之碑》用笔厚重饱满,中锋行气,显示出先生的深厚功力。点法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或扬或抑,左顾右盼,上俯下仰,寓静于动。竖如中流砥柱,大浪袭来岿然不动;横似殿阁梁栋,力承千钧。结体稳中有险,敛放有度,严谨庄重而有变通。整碑书法给人以深厚醇健秀劲婉美,狮蹲虎立气宇轩昂之感。特别是碑中反复出现的"子""而""其""之""也"等字,或肥或瘦,或扁或长,或坐或卧,或站或行,形态各异,笔法多变,异彩纷呈,无一类同。隶书《振兴门记》、《嫘祖之碑》汲取《泰山经石峪》《张迁碑》《西峡颂》营养精华,创建了自己的笔法,更显厚重磅礴,大气雄浑。先生用行楷书写的《中原山水赋碑》柳意甚浓,兼含颜欧,且时参以行或草,写来自由舒展,天然成趣。行草书书写的环翠峪《卧龙台》词碑、嵩阳书院《将军柏诗碑》等,笔势潇洒秀逸奔放不羁。点或似空中坠石,或如小鸟卧枝;竖如悬崖瀑布,有势不可挡之慨。线条老辣,富有生命张力。字有断连,意穿气贯。欹正相生,通篇和谐。其书风清新劲健,有风波行舟之势;行笔洒脱飘逸,观之如云端翔鹰山林来风。转折处溢出敏捷才思,笔锋中迸发澎湃激情。他把草原的空旷意象,山峰的险峻特征,建筑的立体空间,音乐的节奏旋律,生命的生机勃发,大自然的和谐相生,哲学的理性思维,蕴寓于书法笔墨之中。陈昊苏先生对《诗圣故里巩义三圣碑》大家赞赏:"书法功力极深,众体皆备,与文章诗词相辉映,为祖国山河增添了光彩,令人钦敬"。 先生一生钟情大自然,热爱美术,从青年时代起利用假期四出游览,那时他的经济条件尚难购置照相器材,便以绘画记录所见。其绘画作品表现内容也大多是山川河流田园风情。他以对故乡的深情厚爱之情,表现在四十多年前对故乡风光的作品中。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家乡山清水秀,白鹳绿鸭戏水,鱼虾螃蟹争游,水车磨坊吐雪。河两岸翠柳倒挂,谷十里樱桃满枝。春天樱花飘香,秋天红柿透甜。渔翁撒网扑鱼,农夫田园劳作。因此,先生的绘画作品不但表达了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也成为今天研究原始地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史料。 '''诗词歌赋意蕴深远品格高古''' 先生一生坎坷蹉跎,命运多舛,但依然志存高远。他的诗辞歌赋,主题韵调是一个被逐放者屈原式的心魂录,也是贝多芬式的伸志畅怀的命运交响曲,彰显其特立独行,或忧患国家,或愤世嫉俗,或冰雪自守的情操。 读他的诗词,常会产生唐吉柯德式的虔诚、大战风车与敦煌壁画中飞天起舞交错迭映的意象,执着大气中透着灵动。难能可贵的是,他身陷时代灾难中并未泯灭赤子童心,而是"采来春色染乾坤"。先生的诗词,是对正义的张扬,对邪恶的鞭挞,对朋友的挚爱,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的赞美的诗篇,无不流露出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情。这些感情有时倾诉,有时哀怨,有时呐喊,有时歌唱,真是酣畅淋漓,感人肺腑,显示出作者正直的人格和不媚俗、不附权势的节操。因此,用任何几句话是概括不了先生的诗和他人的特色的。他是一个自然之子,天然地与大自然水乳交融,无限依恋;他是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一边啄抚着血流汩汩的伤口,一边又傲视众禽;他是一位志士,志存高远,时刻准备着报效黎庶;他是一位仁人,悲悯着人世无尽的哀痛与不幸;他又是一位智者,品味和洞察着人生哲理;他终究是一位梦幻者,对人生总有一种美好辉煌的憧憬,始终在梦幻中生活,而且十分虔诚,这正是他现实人生的真实写照。"模糊荒径无人到,满地阳光似毯铺"(《幽谷》)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妙发自作者生命深处的热爱。"春梦阑珊风细细,花前独坐到天明"(《花前独坐》),"沧桑数度祠宇在,德入民心便是神"(《解州关帝庙》)此情、理、义、神俱足的诗词意境,是发自先生肺腑的倾诉,既是对世人而言,也是对时空而语。"欲知忧乐事,更下一层楼"(《登鹳雀楼》)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映成趣,充满哲思,内涵饱满。体现了诗人洞察社会,关注民生的朴素思想。"阵阵笛声惊残梦,轻风细雨过中条"(《雨中乘车过中条山》),描写了蒙蒙细雨中山村飘缈,浓云和车轮竞飞赛跑,幽谷中笛声惊醒了车内梦中人,醒来已过了中条山的诗情画意,典雅不让古人。著名已故诗人苏金伞谓先生诗词"咏物咏怀,具有真情。咏物亦咏怀,融为一体,故能动人"。陈昊苏先生说"先生诗词作品思想深刻,格调高雅,可使人从俗务中的到解脱而进入崇高之境。先生诗词确实不让唐宋古人,令人敬仰"。尤其捧读先生那些声情并茂义理足俱的长歌时,感受到了先生屈原宋玉之情怀,左思曹植之妙笔;看见了先生倾情投入时那悲喜交加的神情,听见了伏案疾书时笔走雷霆的声音。正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周俊杰对先生的思想和文采发自内心感叹:"李先生文才和思想境界,均可与古人相颉颃,可谓我国当代文学之典范,优秀文化之代表"(《中原山水赋》序)。 古典诗词,典雅第一,非高尚情操者不能支撑,非清新独到者不能被人认可。《李铁城诗词选》出版后,赢得读者强烈关注和好评。我从中选出数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也选了几首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描写同样内容的诗,均不署名放在一起,请研究古诗词的朋友挑选出几首最好的出来,居然挑中先生的。诚如河南文联原党组书记吴长忠在笔谈中所说:"可续唐宋之风者,李铁城先生者"。河南大学教授散文家翻译家刘炳善先生说:"读这些诗,我仿佛看到李白和李贺的影子"。 '''戏曲辞章高屋建瓴富有创新''' 李铁城先生曾发表大量戏曲诗词和戏曲评论文章,近年又撰写了《陈素真传》。在戏曲理论方面,他发表的《戏曲意境论》、《戏曲品格论》、《戏曲风格论》,在中国戏曲史上首次把中国戏曲分为二十中品格,即"二十四戏品"说,多有创见。 先生一生没有创作出如他人等身著作,作品不多但字字玑珠,内涵博大,理义精深,皆是生命感悟智慧结晶,既能谕人又能经世。特别是先生的《新道德经》一书,既是经世大策,又是思想宝库。因此,它不仅是先生的,也是华夏子孙的,更是世界的。 ==人物评价== 年逾七旬的铁城先生阅历丰富,涉猎广泛,根基深厚,是集文史哲诗书画于一身的思想家、学者、碑文家、诗人、书画家,为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他性情直率坦荡豁达,为人正派傲骨凛然,对友热情至诚至真,生活简朴,家中除书籍外别无长物。无论是先生的文章辞赋,还是书法绘画,无不蕴涵着哲学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字修养,透出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的挚爱与思辨,引人深思。 ==视频== ===0819《李铁城的碑碣艺术》 2017年8月18日发布=== {{#iDisplay:l05392hw3s4|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作家]] [[Category:诗人]][[Category:思想家]][[Category:编辑]]
返回「
李铁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