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91.17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续宾 的原始碼
←
李续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p style="text-indent:2em;">'''李续宾'''(1818年-1858年11月16日),字如九,一字克惠,号迪庵,湖南湘乡(今湖南涟源)人,晚清湘军名将。<br> * 嘉庆二十三年五月十八日卯正生于湖南湘乡<ref>傅耀琳.湖湘文库《湖南人物年谱》第三册.湖南省: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ref>,贡生出身。咸丰二年(1852年)在籍协助其师[[罗泽南]]办团练,对抗太平军。 * 次年随罗泽南出省作战,增援被太平军围困的南昌。咸丰四年(1854年),在湘军攻占湖南岳州(今岳阳)、湖北武昌、田家镇(今武穴西北)等重要作战中,常当前锋、打硬仗,以功升知府。次年一月,随罗泽南南下,连占弋阳府、广信府(今上饶)、德兴、义宁府等府县。十二月,随罗泽南赴援湖北。咸丰六年(1856年)罗泽南战死后,接统其军,成为湘军一员重要统兵将领。 * 咸丰八年(1858年)十一月,在三河之战中陷入太平军的重兵包围,最终战死(一说自杀),所部尽覆,使湘军元气损伤颇大,清廷下诏以总督例赐恤,赐谥忠武。有《李忠武公遗书》存世。 ==基本信息 == {| [[File:U=3811301691,1990451949&fm=173&s=366D47A65C923FE70F7D19BC0300504B&w=640&h=457&img.jpg|缩略图|右|[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3811301691,1990451949&fm=173&s=366D47A65C923FE70F7D19BC0300504B&w=640&h=457&img.JPEG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8215833055783756&wfr=spider&for=pc 来自纵横国史]]] |- | 姓名 李续宾 --------------------------------------------------------------------------------- |- | 字号 字如九,一字克惠,号迪庵 --------------------------------------------------------------------------------- |- | 民族 汉族 --------------------------------------------------------------------------------- |- | 官职 浙江布政使 --------------------------------------------------------------------------------- |- | 谥号 忠武 --------------------------------------------------------------------------------- |- | 出生地 湖南湘乡 --------------------------------------------------------------------------------- |- | 出生时间 1818年 --------------------------------------------------------------------------------- |- | 去世时间 1858年11月16日 --------------------------------------------------------------------------------- |- | 所处时代 清朝 --------------------------------------------------------------------------------- |- | 主要作品 《李忠武公遗书》 --------------------------------------------------------------------------------- |- | 主要成就 镇压太平天国叛乱 ---------------------------------------------------------------------------------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李续宾出生于“世传忠厚,耕读相承”之家,十余岁时因其父李登胜患病久治不愈,数年间花费甚巨,以致家道中落,三个哥哥不得不外出经商。他留在家中,侍奉父亲之余,还要操持家务。当时,李续宾在宅子周围的闲地上广种果木、茶树数百棵,又开荒二十亩种植棉花。 他为了贴补家用,每到秋冬农闲时节还进山打猎,间或从事谷物贩运。 * 李续宾操持家事的同时,仍坚持学习书法、经义。他听闻同乡理学名士罗泽南在乡中开馆讲学,有意拜罗泽南为师,但因受家事牵累,十几年间始终未能如愿,便将弟弟李续宜送到罗泽南门下受业。直到[[李登胜]]的身体有所好转,李家家境也逐渐宽裕。李续宾才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拜入罗泽南门下,成为罗门弟子,时年已三十岁。<ref>《李忠武公年谱·卷一》: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公二十五岁,秋,振庭先生疾愈,改筑家塾曰“面壁书屋”。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公二十九岁。四月,公所种麦大熟,视常所种收倍之,与诸兄尽偿去年所贷。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公三十岁。十月,诣罗忠节公问学,且视勇毅公。</ref> === 投身军伍 === * 道光十九年(1839年),[[崇信都]]、[[敦行都]]一带因“盗贼横行,白昼聚众劫夺”,在李登胜的倡议下,成立乡团自保。李续宾主持练团事务,规定团丁“有事则鸣锣以集之,无事则各自执其业”,并“擒杀诸强不法者”,使得“一乡以安”。此后,湖南各地盗患严重,靠近广西的边界地区更是“劫杀甚尤”。但崇信都、敦行都一带一直比较安宁。 *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新宁天地会首领李沅发趁乱起事,攻取新宁县城,并欲进犯宝庆府(治今湖南邵阳)。邵阳教谕彭洋中与李续宾的二哥李续家先后致书李续宾,请他管带练团协助官府平乱。李续宾招募二百余农家丁壮,“教之击刺”,并会合新宁当地乡兵,夜捣“贼巢”,大破[[李沅发]]。李沅发只得撤出新宁,率部逃往广西,最终被清廷镇压。李续宾则解散所募团丁,返回乡间继续务农、持家。 * 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纵兵攻掠广西诸府县。湖南境内也是人心惶惶。李续宾遂加强了对团丁的操练。 *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由广西攻入湖南,直逼省城长沙。湘乡知县朱孙诒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大办团练,并邀请正在长沙任教的罗泽南回乡主持全县团练事宜。李续宾作为罗泽南的学生,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协助其创立湘勇(湘乡勇)。当时,李续宾还曾率团丁驻防宁乡,协守长沙。 * 咸丰三年(1853年),前礼部侍郎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以罗泽南所部湘勇为基础,先后收编楚勇(新宁勇)、宝勇(宝庆勇)等各地练勇及部分绿营兵,将这些兵勇统一整合成军,号称湘军。李续宾也加入湘军,随罗泽南东进江西,抵抗太平军西征部队,后转战江西、湖南两省,相继剿灭安福、莲花、永兴等地的匪乱。当时,湘勇所部共有由官府发饷的中营、右营(湘右营)两营官勇,以及由主将募饷供养的四百余勇。罗泽南自领中营,命李续宾统领右营及余勇。<ref>《李忠武公年谱·卷一》:七月己巳,始析千一百人为两营,罗公所将曰玉字中营,公所将曰右营,其留湖南者号之左营,实自成一军,不相属也。中、右营皆三百六十人,饷于官,馀四百人号曰馀勇,则公与罗公募饷以食之,而皆隶于公。两营称为湘军,……十月壬午,衡、郴土贼大起,巡抚骆公檄军回援,益军为五百人,实八百馀人,定营名曰中营、右营。</ref> === 大战岳州 === * 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任命罗泽南为湘军统领,以李续宾为湘军总营务。不久,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督率水、陆两路湘军,自衡州大举北进,正式向太平天国宣战。但却先后兵败于岳州、靖港,只得退回长沙。而在此期间,罗泽南、李续宾所部一直留驻衡州,“以防南路土匪”,并未随军北征。 * 曾国藩经过一番休整,再次挥军北上。他命塔齐布进攻岳州(治今湖南岳阳),后又命罗泽南、李续宾率所部随后增援。太平军放弃岳州,退守城北二十余里处的城陵矶。塔齐布认为太平军兵力雄厚,打算和罗泽南进驻岳州固守。李续宾坚决反对,认为这是重蹈此前岳州兵败的覆辙。 * 罗泽南认为“岳州四面环水,惟大桥一路上通省垣,贼所必争”,遂和李续宾率所部扼守大桥。太平军果然集结万余兵力,自城南九塘岭逾岭而下,进攻大桥。罗泽南、李续宾奋力死守大桥,终于击退太平军。罗泽南追至九塘岭,见太平军过万人马“分踞坡岭”,遂命李续宾率右营驻扎在九塘岭南,以防太平军抄尾。他自率中营再战,进逼至高桥,大败太平军。 * 李续宾随后移驻芭蕉湖,与罗泽南营相距三里。而塔齐布则屯驻于岳州城东南。当时,太平军在罗、李两营周边扎下八座营寨,夜夜出兵袭扰,并不断增加兵力。罗泽南主张退到城里防守。李续宾仍旧反对,并与塔齐布合谋,制造出援军大至的假象,成功得骗过了太平军。太平军连夜撤走,退至一处土山上据高而守。有将领便竖起旗帜,指挥军卒与湘军相对抗。 * 李续宾率兵赶至,但因两军众寡悬殊,部下兵勇皆有惧意。他分兵五队,自己只带十余人,纵马冲上土山,将正在指挥的太平军将领斩首,夺其旗帜。所部皆奋勇进击。当时,李续宾所部皆打白旗。塔齐布立马观战,大赞“白旗无敌”。太平军溃败途中恰有石垒当道,遂引为防御据点,向李续宾部开炮射击。此时风雨骤至,李续宾乘着雨势大破太平军,擒斩两千余人。 * 李续宾随后又率右营先后攻破太平军五座营垒,追逐太平军至城陵矶,再破其三座营垒,俘斩千余人。太平军最终只得放弃城陵矶,撤往武昌。不久,清廷以“堵截要隘,首破贼营”之功,加授李续宾为知县,赏戴蓝翎。<ref>《李忠武公年谱·卷一》:乙丑,败贼于九唐岭,夷其两垒。闰月戊辰朔,破贼小垒三。明日,逐之,至于城陵矶,更破其三垒,斩刈千馀,俘百二十有八。骆公因告捷,使者反,手书殷勤,馈功牌四百。塔、骆疏岳州战状,入告,诏曰:“李续宾堵截要隘,首破贼营,著以知县升用,并赏蓝翎。”</ref> === 克复武汉 === * 岳州城陵矶之战后,湘军水陆并进,追击太平军直入湖北。塔齐布、罗泽南等部陆师先后攻取崇阳、咸宁,与水师会攻武昌。李续宾每战“常为军锋”,先后在花园、鲇鱼套、八步街大破太平军营垒,“制贼死命”,最终迫使太平军放弃武昌、汉阳,收复武汉三镇。罗泽南乃将军中战守事宜悉数委托于李续宾。清廷也擢升他为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 * 湘军随即又分兵东下,追击太平军。罗泽南、李续宾沿长江南岸进兵,攻破兴国州(治今湖北阳新),进逼至半壁山。而太平军为阻遏湘军攻势,已在半壁山、田家镇一线重兵设防。当时,罗、李所部仅有两千六百人,却要面对数万太平军,众寡悬殊。而塔齐布又被阻隔在十里外的富池镇,无法来援。李续宾亲自斩杀三名逃卒,激励军心,率士卒拼死力战,最终大败太平军,攻占半壁山,并乘胜进击,配合水师夺取对岸的田家镇。他经此一战,“知兵之名震天下”,被清廷授为安庆知府,获赐挚勇巴图鲁勇号。 * 李续宾又与罗泽南渡江北攻,接连收复蕲州(治今湖北蕲春)、广济(治今湖北武穴)、黄梅,一路屡破太平军,进入江西境内,与曾国藩亲率的湘军水师一同围攻九江。但九江城池坚固,外围又有梅家洲、姑塘等据点支援,湘军屡攻不能破城。曾国藩遂决定先扫清九江外围。李续宾与罗泽南进屯盔山,攻打梅家洲,但最终因水师在湖口之战中溃败,只得撤回九江城下。时为咸丰四年十二月(1855年1月)。 * 太平军乘胜大举反攻,再次攻入湖北,并于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夺取武汉三镇。曾国藩认为“大军一动,则江西不复可支”,决定“以一军牵制贼势,而分军回援武昌”。他命胡林翼、李孟群等部回援,自己留在江西,同时命塔齐布继续攻打九江。而李续宾则与罗泽南到赣东一带攻剿太平军,在半年之中接连收复弋阳、兴安、广信、德兴、义宁等处,被授为记名道员。 * 后来,曾国藩又应湖北巡抚胡林翼之请,派罗泽南统率所部,配合正在武昌外围作战的胡林翼所部攻取武昌。10月,李续宾随罗泽南从江西义宁州拔营,西援武昌,连下通城,崇阳、蒲圻、咸宁。12月初,进抵武昌城下。 * 1856年,李续宾基本上是在武昌城下渡过的。1月5日,李续宾开始进攻城外的太平军营垒。4月6日,守卫武昌的太平军产得到援兵后,洞开武昌各门,向湘军发起反攻,战斗中,罗泽南左额中弹丧命,所部遂由李续宾接统。此后,李续宾与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北提督[[杨岳斌]]等与太平军相持于武昌城外。 * 9月初,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内讧,翼五石达开从武昌前线赶回天京。李续宾乘势攻占了鲁家巷太平军营垒13座。12月19日,守卫武昌的韦俊因其兄韦昌辉被诛,无心再守,遂大开各城门,撤出武昌。当天,李续宾与胡林翼,杨载福等进占武昌。接著,他率军乘势东下,在杨载福水师配合下,又攻下了武昌县(今鄂州市),大冶、兴国,因功升为记名按察使。 === 围攻九江 === * 1857年1月初,李续宾率所部万人顺江而下进入江西,直抵九江城下。九江自1853年9月被太平军占领后,一直在太平军手中。林启容在武昌将陷之时,就督军"日夜缮守具,屯米粮”,“浚深沟,设炮台”(《中兴别记》卷31《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501页),以防湘军来犯。 * 从1月6日开始,李续宾陆师与扬载福水师连战数昼夜,攻城不下,遂决定改变攻城战术,3月5日,他督湘军自宫牌夹起到东边白水湖尾修筑长壕,全长30多里,共6道,每道深2丈,宽3丈5尺,于6月筑成,三面合围九江。同时,他决定先扫清九江外围太平军据点,孤立九江。 * 9月下旬,首先进攻九江北面的小池口。由水师炮船昼夜轰击,城内房屋全被击毁。10月2日,风雨交加,李续宾令陆师用稻草,沙囊填满壕沟,士兵躲在稻草沙囊之后,直扑城下;然后向城内施放火箭,乘烟焰迷漫之时攻陷小池口。26日,李续宾率部进攻湖口,湘军缘梯攻城,用火箭击中太平军的火药库,登时瓦石飞空,墙垒破裂;守将黄文金见势难再守,开门撤走。梅家洲守军见湖口已陷,也弃垒而走。被分割于鄱阳湖内达三年之久的湘军水师与长江内水师会合。小池口、湖口、梅家洲被攻占后,九江便失去了依托,陆上三面被围,临江一面也被湘军水师控制,完全成为孤城。这年底,李续宾实授浙江布政使。 * 李续宾围攻九江,百计并施。但林启容毫无惧色,率军坚守城中,使湘军顿兵城下一年多仍不能得逞。1858年3月20日,李续宾再次攻打九江城。此时九江城内储备的粮食已吃光,太平军靠种麦自给,仍顽强抗击。5月8日、12日,湘军挖地道轰塌东门、南门城墙,登城士兵均被太平军抛掷的大桶火药炸死炸伤,缺口重又堵住。此战,湘军死伤无数,胡林翼向朝廷奏报说,湘军“伤亡士卒之惨”,使将士“莫不欷欧饮泣”。(《胡文忠公遗集·奏疏》卷28,第2页) * 19日,湘军用地道轰塌九江东南城墙百余丈,湘军士兵“前者伤,后者继进,冲上城头”。(《胡文忠公遗集·奏疏》卷28,第3页)林启容率部下浴血巷战,1.7万多将士全部英勇牺牲,其壮烈为太平天国战史中所仅见。李续宾经一年半苦战夺得九江,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战后,因功赏巡抚衔。 === 北攻庐州 === * 1858年6月,李续宾率部返回湖北。8月23日,太平军前军主将陈玉成按照枞阳会议商定的战略,攻克庐州(今合肥),进而准备攻破清军江北大营。湖广总督宫文得报,便命令“李续宾迅速进兵,攻克太湖,即乘势扫清桐城、舒城一路,疾趋庐州,会图克复,兼扼贼北窜。”(《剿平粤匪方略》卷201,第39页)李续宾接到命令后,于8月31日拔营增援安徽。 * 9月22日,他与江宁将军都兴阿一起攻克安徽太湖。随后,即兵分两路,都兴阿率部南攻安庆, 李续宾率部北攻庐州。他连占潜山、桐城、舒城,进抵庐州城南70里的三河镇。三河镇位于界河(今丰乐河)南岸,东濒巢湖,是庐州南面的屏障。该镇原无城垣,太平军占领后,新筑了城墙,外添砖垒9座,凭河设险,广屯粮草军火,接济庐州、天京,因而在经济,军事上都居重要地位。当时太平军守将为吴定规。当李续宾率军北进时,陈玉成会同后军主将李秀成攻破江北大营,并连下六合,扬州。 === 孤军深入 === * 李续宾一月之内,连下四城,进军迅猛,但部队伤亡较重。仅舒城一战,湘军“阵亡不少,带伤约五百人以外。”(《李忠武公遗书·奏疏》第38页)他也感到兵力不足,在进军三河时向朝廷报告说,“臣所部八千人因克复潜山,太湖、桐城及此间(舒城)留兵防守,分去三千人。数月以来,时常苦战未尝得一日之休止。伤损精锐,疮痍满目,现已不满五千人,皆系疲弱之卒。三河一带悍贼虽多,自揣犹足以制。若遇大股援贼,兵力亦恐难支。”(《李忠武公遗书·奏疏》第40页)尽管如此,他仍抱侥幸心理,指望能在太平军援军到达之前,迅速攻下三河。湘军开始进攻三河镇外太平军营垒,“近者被其火药所焚,远者遭其枪炮所轰,难以近其城垒。”(《李忠武公遗书·奏琉》第41页)李续宾见状,只得收兵。 * 7日,他再次分兵三路进攻,仍遭太平军的顽强抵抗,损失3000余人才攻下镇外9垒。是日,陈玉成率大队援军赶到,扎营于三河镇西南30里的金牛镇。稍后,[[李秀成]]也率部赶到,驻于三河镇东南30里的白石山。太平军大队援兵及时赶到,众达10万人,声势甚壮。李续宾部湘军陷入太乎军的包围。此时,他已感到“胜负之机,殊难预料”(《李忠武公遗书·奏琉》第40页),他的部下也劝他退守桐城。但李续宾继攻占武昌之后,又克名城九江,为一股虚骄之气所支配,虽知战胜的可能不大,却不肯撤退,决心在三河与太平军决一死战。 === 败亡 === * 15日深夜,李续宾派兵7营分左、中、右三路偷袭金牛镇。次日黎明,当行至距三河镇15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时,与陈玉成军遭遇。激战开始时湘军曾一度得手,杀退太平军。当湘军正要追击时,忽大雾迷漫,咫尺难辨。陈玉成亲率火队从湘军左后杀出,将湘军偷袭部队中右路围困在烟筒岗一带。李续宾闯报,急率4营往援,连续冲锋十数次,均不得入,只好撤回大营坚守。此时,驻扎于白石山的李秀成部闻声赶来助战,三河镇守军也立即出击,将李续宾大营团团包围,7座营垒被太平军逐一攻破。李续宾虽“勇气百倍,怒马当先,往来奋击”(《李忠武公遗书·褒节录》第30页),但终不能出,最后在激战中阵亡(一说自缢)。时年41岁。 * 三河之战,李续宾所部5000精锐全部被歼。陈玉成、李秀成于三河大捷后,即乘胜南进,接连收复了舒城,桐城、潜山。围攻安庆的都兴阿部也被迫撤回太湖。 * 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李忠武公遗书·褒节录》第13页),成为打击太平军十分有效的清军将领。他的战死,对湘军打击甚大。胡林翼哀叹道:“此番长城顿失。……以百战之余,覆于一旦,是(使)全军皆寒,此数万人,将动色相戒,不可复战。”(《胡林翼全集·书牍》卷10)又说:“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丧,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胡林翼全集·书牍》卷12)曾国藩则“哀恸填膺,减食数日。”咸丰帝闻之也“不觉陨涕”,并命照总督阵亡例赐恤。<br> == 人物评价 == * [[曾国藩]]:续宾随罗泽南征剿,循循不自表异。岳州之战,所将白旗,号为无敌,田家镇以少胜众。九江之败,士卒多逃,独所部依依不去,众称其能得士心。军中人人以气节相高,独默然深藏。然忠果之色,见於眉宇。远近上下,皆信其大节不苟。臣所立湘勇营制,行之既久,各营时有变更,独续宾守法,始终不变。历年节省饷项及廉俸,不寄家自肥,概留备军中非常之需。量力济人,不忍他军饥而己军独饱。驭下极宽,而弁勇有罪,往往挥泪手刃之。至於临阵,专以救败为务。遇贼则让人御其弱者,自当其悍者。分兵则以强者予人,而携弱者自随。弱者渐强,又易新营。军中每言肯携带弱兵,肯临阵救人者,前惟塔齐布,后惟续宾。三河之败,亦由分兵所致。此军民所由感泣不忘者也。<ref name="MY9">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031156/1237tqiO07XdhjbQdA4bBepKTIVtuUr9DrgUlbZT7EX-KIhv11l0yOEKpUJxMMjd8t7NSiQ70Nq9qORnDEaH7UcY7_4KWRcf_ADX-ok4 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五.国学导航.2019-06-18]</ref> * [[咸丰帝]]:巡抚衔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当贼匪围扑长沙之时,首倡团练,屡建奇功。嗣后赴援江西,调回湖南,旋随曾国藩东下,克复武汉。凡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攻克巨垒、坚城,该藩司无不亲历行间,身先将士。通计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馀城,大小六百馀战,以少胜众,所向无前。一时诸将之中,无与伦比。本年七月,赴援安徽,甫逾币月,连克潜、太、舒、桐。朕以其谋勇素优,威望众著,方冀其肃清皖北,净扫狂氛,特膺懋赏,乃因进图庐郡,先剿三河,苦战旬馀,杀贼逾万。江浦、六合、庐江逆党大股来援,以五千兵勇当十馀万之贼。将士伤亡,从容赴义。其忠勇义烈之气,虽死犹生,实深悼惜。<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031156/46c3PGvwpJjQV_SvmqPcQ1FxE34C5FKZ3klPwkYNTW-8BwVCGKYPMb1NTAo6ZGqBJ6Zhi0J9KGLwKC-88EBn6pYj8PiJ814bwmp8l5o-rVU8gJyJXX1TtI1M4V-qR8hNoSToff7Gxw8Ns5ISRcQ 清咸丰朝实录:卷二百七十二.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06-18]</ref> * [[赵尔巽]]:李续宾果毅仁廉,治军一守罗泽南遗法,戡定武昌、九江,战绩为一时之冠。李续宜独以持重称,殆鉴於其兄之锐进不终而然耶?王珍、刘腾鸿皆出奇制胜,骏利无敌,惜早殒,未竟其功。蒋益澧经挫折而奋起,平浙、治浙,并著显绩,信乎能自树立。诸人并湘军之杰,不以名位论高下也。 * [[钱基博]]:[[汤鹏]]、[[魏源]],大言经世而行或不掩;[[罗泽南]]、李续宾、[[王錱]],笃实辉光而其德日新。[[汤鹏]]、[[魏源]],犹以华士腾口说;罗泽南、李续宾、[[王錱]]则以醇儒笃躬行。而遭逢世屯,奋身扞乡里,练丁设防,遂创湘勇,而起书生以当大敌,蹈难不顾,师弟僇力,转战大江南北,师殕而弟子继之,智名勇功,后先彪炳,羞武夫之颜,关其口而夺其气,亦其素所蓄积然也。汤鹏、魏源,高文雄笔,沛然出之,声采炳琅,腾诵士大夫。而罗泽南、李续宾、王錱,文采不艳,辞达而已;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尤足以匡世拂俗,而有补于当世。 <ref>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长沙:岳麓书社,2010</ref><br> == 史籍记载 == * 《清史稿·卷四百八·列传一百九十五》 <ref name=MY9/> <b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清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续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