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98.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琮 的原始碼
←
李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李琮 ([[唐玄宗]][[李隆基]]长子)'''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母为刘华妃。景云元年,以皇孙封许昌郡王。 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晋封[[郯王]]。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 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五月,薨,追谥为靖德太子。唐肃宗即位后,追谥[[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以北的齐陵。<br> * 本 名 李嗣直<br> * 别 称 李琮、李潭 <br> * 字 号 靖德太子、奉天皇帝<br> * 所处时代 唐朝 <br> * 民族族群 汉族 <br> * 出生地 唐朝长安城<br> * 去世时间 752年<br> * 主要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长子<br> * 谥 号 靖德太子→奉天皇帝<br> * 陵 墓华清宫北齐陵<br> == 人物介绍 == 李琮(?-752年):原名李嗣直,[[唐玄宗]][[李隆基]]长子,生母是刘华妃。谥号“(大唐)奉天皇帝”。<br> 据新平郡王李俨墓志铭,李俨为李琮长子,但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李俨为李瑛长子。<br> 《明皇杂录》《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玄宗曾对李林甫提及李琮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这很可能是他虽为长子却未能被立为皇太子的原因。肃宗为皇太子时,李林甫为了谋害太子,曾提议玄宗立长子为储,玄宗也有所犹豫,但最终因太子恭谨孝顺而没有易储。<br> == 基本信息 == 景云元年(710年),祖父[[唐睿宗]][[李旦]]为帝,封李琮为许昌郡王。<br>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即位,李琮被改封为郯王。<br> 开元四年(716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兼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大使,改封庆王,赐名李潭。<br> 开元十五年(727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br>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授太子太师,改名李琮。<br>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进司徒。<br> 天宝元年(742年),兼太原牧。<br> 天宝十一年(752年)五月,病死,唐玄宗李隆基追谥为靖德太子,原葬于渭水之南细柳原。<br> [[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追谥为[[奉天皇帝]],其妻窦氏追封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北齐陵。<br> == 家族世系 == 安世亭侯李弇→李昶→西凉武昭王李暠→西凉后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奉天皇帝李琮 == 史书记载 == 《旧唐书·李琮传》<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oldtangsu/jts_111.htm 旧唐书·列传五十七 ],国学原典[引用日期2015-04-26]</ref> <br> 奉天皇帝琮,玄宗长子也,本名嗣直。景云元年九月,封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八月,进封郯王。开元四年正月,遥领安西大都护,充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藩大使。十三年,改封庆王,仍改名潭。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兼河西诸军节度大使。二十一年,加太子太师,改名琮。二十四年,拜司徒。天宝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载薨,赠靖德太子,葬于渭水之南细柳原,仍于启夏门内置庙祔享焉。<br> 肃宗元年建寅月九日,诏追册为奉天皇帝,妃窦氏为恭应皇后,备礼改葬于华清宫北齐陵,以尚书右仆射、冀国公裴冕为其使。初,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得罪废,令琮养其子,及天宝十一载琮薨,以瑛子李俅为嗣庆王,除秘书监同正员。 == 齐陵 ==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陪葬者有新平郡王李俨。 == 参考资料 ==
返回「
李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