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71.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浩然 的原始碼
←
李浩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浩然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李浩然.jpg|缩略图 |center|[https://baike.baidu.com/pic/%E6%9D%8E%E6%B5%A9%E7%84%B6/3308372/1/b7003af33a87e950352a051992684443fbf2b2111e3f?fr=lemma&ct=single#aid=1&pic=b7003af33a87e950352a051992684443fbf2b2111e3f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6%B5%A9%E7%84%B6/3308372?fr=aladdin 图片来源百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68年7月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清华大学 | 职业 = 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李浩然''',男,1968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长<ref> [https://wenwen.soso.com/z/q874463728.htm 李浩然的介绍 ],搜狗, 2016-05-18</ref>。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博士。 李浩然致力于研究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利用化工和生物化工的基本原理强化冶金过程,构建生态化矿物加工工业,以发展清洁氢能源。他曾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副主任<ref>[http://school.freekaoyan.com/bj/ipe/2020/05-24/15902931621183760.shtml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浩然 ],中国科学院, 2020-05-24</ref>,合作编著有《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人物介绍== 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方向为生物矿化过程及矿物加工工程。研究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利用化工和生物化工的基本原理强化冶金过程,构建生态化矿物加工工业,致力发展清洁氢能源。1990-1992负责MnO2 三相氧化工艺,氧化工段技术负责人;1992年-1998年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副主任,负责"Na,Ca,V等金属过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活化""水-矿物-微生物系统铁-锰-钒循环机制";1998年以来负责国家长远项目"深海多金属结核做生物固定化载体"、"大洋多金属矿生物冶金技术、三相氧化清洁生产新工艺",自然科学基金"有机废水还原金属氧化物废料的微生物催化作用、堆式原位生物反应器的铁循环的生化过程",863项目"极端嗜酸菌共培养及矿业废弃物利用",973子课题"水-矿-微生物系统中极端微生物催化与转化",中科院-印度科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洋底生物矿化过程及大洋复杂矿物综合利用"。 ==科研项目== (1) 高效低成本模块化光合微生物燃料电池过程研究,主持,国家级,2012-01--2015-12 (2)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产生与传递的机理研究,主持,国家级,2009-01--2011-12 (3) 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废水发电关键技术,主持,国家级,2007-10--2010-12 ==人物荣誉== 承担河北和河南省重点产业化项目"低品位复杂矿生物法综合利用"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化学发光检测、BOD在线检测等方面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授权2项。负责的"大洋多金属结核及氧化锰矿生物还原浸出"项目通过中科院鉴定。"氧化锰矿微生物还原浸出及综合利用" 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建立一系列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形成了氢能源和矿物资源利用技术平台。合作编著《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发表论文== (1) Power Production Enhancement with a Polyaniline Modified Anode in Microbial Fuel Cell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1,通讯作者 (2)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graphite to enhance electron transfer from bacteria to electrodes,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通讯作者 (3) Power production enhancement with a polyaniline modified anode in micribial fuel cells,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1,通讯作者 (4) Anodic electron shuttle mechanism based on 1-hydroxy-4-aminoanthraquinone in microbial fuel cells,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2010,通讯作者 (5) The Factors Affecting Biofilm Formation in the Mediatorless Microbioal Fuel Cell,Chemical and Biochemial Engineering Q,2010,第1作者 (6)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performance in two-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s,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0,通讯作者 (7)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cetate in a cathode-on-top single-chamber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with a mipor cathode,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0,通讯作者 (8) Effects of Inoculation Strategy and Cultivation Approa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Microbial Fuel Cell using Marine Sediment as Bio-matrix,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8,通讯作者 (9) Improving Energy Accumulation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by Metabolism Regulation using Rhodoferax ferrireducens as Biocatalyst,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2008,通讯作者 (10) Effect of Bio- and Abio- factors o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a Mediatroless Microbial Fuel Cell,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7,通讯作者 (11)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on microbial fuel cell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bioenergy,Biotechnology Advances,2007,第2作者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生物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浩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