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2.1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汉魂 的原始碼
←
李汉魂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李汉魂'''(1894-1987),字伯豪,汉族,[[广东吴川]]人。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抗战胜利后,游历考察[[欧洲]]、[[拉丁美洲]]等二十多个国家,1949年春去[[台湾]],出任台湾当局总统府上将参谋长,后任内政部部长。1982年曾回[[北京]]、[[广东]]等地探亲、访问。著有《岳武穆年谱》、《欧洲散记》等。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汉魂 | 图像 = [[File:李汉魂.jpg|缩略图|李汉魂]][http://p1.so.qhimgs1.com/bdr/495__/t01f58f966dc64bc761.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李汉魂&src=tab_www&correct=李汉魂&cmsid=b274425e660014d440ea477b6840b9de&cmran=0&cmras=0&cn=0&gn=0&kn=6#multiple=0&gsrc=1&dataindex=238&id=30d202f7fc7f630218f3b40daa1338e1&prevsn=126&currsn=186&jdx=238&fsn=66&adsimgsn=0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894年 | 出生地点 = 广东吴川 | 逝世日期 = 1987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伯豪,南华 | 职业 = 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 | 知名于 = 《岳武穆年谱》 <br>《欧洲散记》 }} == 人物生平 == 李汉魂小时在家读书,曾肄业[[广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又改考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及武昌陆军预备学校第二期,1916年转入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他早期参加同盟会,后参加中国国民党。 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军官,后因病回乡,在吴川中学执教。不久到粤军第二师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5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驻粤各军政编为国民革命军,李汉魂在[[李济琛]]的第四军第十二师任参谋长,跟随师长张发奎参加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的战斗,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贡献力量。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汉魂改任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参谋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及围攻武昌等几次重大战役,11月回师武汉休整,李汉魂升任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从广州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抗,造成分裂局面。第四军扩编的部队已分为两派,拥蒋的陈铭枢到上海去找蒋介石,赞成反蒋的张发奎则投靠汪精卫,为巩固武汉,扩编成立二十五师,李汉魂升任该师少将副师长。是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继续誓师北伐讨奉,李汉魂首战河南上蔡城战役胜利,又在临颍阵地,攻溃奉军,进占许昌、开封,俘获奉军师长富双英。胜利回师武汉,被提升为二十五师中将师长。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恩来]]、[[朱德]]等举行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3日,起义军南下广东,李汉魂随张发奎尾追至赣州。9月,取得李济琛同意,再率部回广东,奉命驻守惠州,以阻止[[叶挺]]、[[贺龙]]起义部队东进,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建立革命政权。 张发奎即调李汉魂等部队回广州镇压起义。 1928年,李汉魂参加蒋介石的北伐,在山东配合友军歼灭张宗昌军阀残部后,集中整编,第四军改为第四师,张发奎任师长,李汉魂任副师长。 1929年参加蒋桂战争,经历了花县。北流、衡阳几次混战失败后,李汉魂辞职离开第四军赴港居住了一个时期。造粤桂合作后,1933年,陈济棠任命李汉魂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1934年调任独立第三师任师长兼粤北区绥靖委员,并任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后驻汕头,负责地方"绥靖"及指挥粤东军政。 1936年初,在汕头出现一个日军倒毙事件,引起日中关系轩然大波,日方竟派来3艘军舰,威胁恫吓,李汉魄及其所部官兵,怀着满腔怒火,赶修工事,堵塞漏洞,成立各组织准备应战。同时和战士们披甲佩剑,守卫在南海边缘潮汕地区的国防第一线,正在此时,陈济棠却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起来,发动"六一西南事变"企图打着"北上抗日"的旗号,挥师到武汉之后,由长江而下,直指南京,实行武装反蒋,以便取而代之。李汉魂见此外患严重之际,国内豆箕相煎,对团结抗日甚为不利,他认为陈济棠厚己是私恩,反抗中央是公敌。经一再恳劝无效,遂"封金挂印",辞职赴港。井发电文三通:一为苦劝陈济棠息兵同结,共御外侮;一为呈国民党中央元首,阐明西南兴兵内幕,请统筹大计团结抗战;一为请粤省各级将领共体时艰,不可苟从。电文发出之后,影响甚大,陈济棠众叛亲离,下野赴港。西南事变解决之后,李汉魂即返粤复职。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继而"八·一三"进攻上海,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动下,全国军民奋起杀敌抗日,全面开展。李汉魂升任六十四军军长,请缨北上抗日。 1938年春,奉准开赴陇海线,5月16日,日军土肥原师团主力万余人,大炮七八十门向归德,兰封进犯,企图截断陇海路,阻止我国军队从徐州南下的通道。李汉魂奉命为薛岳第一兵团第一路总指挥,部署所部分三路防守,亲率六十四军主攻盘踞罗王泰之敌,用重炮直射敌据点,战斗异常激烈。5月27日夺回了罗王寨。同时,七十一军也克复了兰封,从而打通了陇海线,使徐州会战后的主力部队得以沿陇海线西进。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特授予他"华胄荣誉奖章"。 1938年7月22日,日军进攻武汉,李汉魂奉调参加武汉保卫战,负责指挥浔线的战斗。 25日,日军又在九江附近登陆,九江失守,敌军又沿南浔线星予洲登陆,向德安进犯。李汉魂调集8个师的兵力,运用"一鼓作气"的战术,把敌1万多人压到从深不到3里的张古山的狭地之中,最后聚而歼之,取得了德安大捷。所部获"钢军"锦旗奖1面。 1938年10月21日,广州失守。 11月李汉魂受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12月率师回粤。1938年3月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改组,李汉魂当选为主任委员。 1939年12月中旬,日军2个师团和1个旅团分三路向粤北进攻,李汉魂受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暂编的第二军、六十二军、六十四军及中央军增援部队,在北江西岸追剿敌军,取得胜利。为此,广东各界在曲江召开了胜利祝捷大会。 1940年1月,李汉魂辞去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职,全力从事广东政务,他在广东任省政府主席6年8个月。 抗战胜利后,李汉魄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后到欧美考察。 1949年元旦,[[李宗仁]]代总统职,他应召回国任上将参军长:3月,何应钦继孙科组阁,李汉魂任内政部长,不久,辞去职务,转道香港赴美定居,1982年应廖承志同志的邀请回国访问。1987年6月3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由女儿李浈带回祖国安放在广东韶关古刹--南华寺。 == 人物作品 == 李汉魂生前癖爱收藏书画,忱于佛教哲理,公余还爱舞笔弄墨。著有《岳武穆年谱》、《梦回集》、《日记》(上下集)。《欧洲散记》、《拉丁美洲游记》以及北伐回忆录《我是沙场过客》等书。 == 人物评价 == 1984年11月21日,李汉魂以90岁高龄,为当时的吴川县县长许国雄亲笔回信,爱国爱乡热情洋溢。在信中,李汉魂对国家发还物业请当地政府代管;重新题写了故居"寿母亭"、"敬一堂"、"勤园"、"布衣一巷"、"布衣二巷"5个重点建筑物名;对故乡人的关垂他深表感激;相信当地政府善诱利导必使乡梓发达兴旺。 李汉魂的后人秉承李汉魂的遗愿,爱国爱乡倾注全力。新世纪来临之后,李汉魂后人频频回到故乡吴川市黄坡镇岭头村,各方奔走,捐出巨资、献出物业,组建"李汉魂教育基金会",对乡梓后代将产生深远影响。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汉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