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95.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建新 的原始碼
←
李建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建新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李建新.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6%9D%8E%E5%BB%BA%E6%96%B0&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72 原图链接] [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MkLELjboJmLkEmrELjboImLkEk74TkKILmrELjbgRmLkEkLY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TEl%20OKaIPjeh5yupNj%20lHzrGIOzzgEl%20XJ6IPjeh5yuF9j%20h5yupNj%20lHzo%3D%3D_-132912128&query=%E6%9D%8E%E5%BB%BA%E6%96%B0 图片来源搜狗]]] | 图像说明 = 北京大学教授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新疆大学数学系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低生育率水平研究、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 }} '''李建新''',[[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www.shehui.pku.edu.cn/sz/content.aspx?nodeid=72 教师简介 李建新 ],北京大学</ref>。2007年,获北京大学2007年度"北京银行教师奖"<ref> [http://school.freekaoyan.com/bj/pku/daoshi/2020/04-11/15865853011081846.shtml 李建新 ],搜狐, 2020-04-11</ref>。 ==人物经历== 1983年[[新疆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毕业。 1995年7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毕业。 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培训中心进修人口学。 1990年7月至1991年5月[[印度]]孟买国际人口科学院(IIPS)人口研究生班。 1997年10月至1999年9月[[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博士后。 2004年1月-4月赴美国密西根大学春季课程学习。 ==主讲课程== 《人口统计学》社会学本科选修课、《人口社会学》双学位专业必修课、《人口问题》社会学研究生选修课、《分类数据变量分析-应用与实践》社会学研究生选修课。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学、社会人口学、老年健康研究、社会统计学。 ==主要贡献== ===主要著作=== 《低生育率水平研究》(合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转型期中国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主要论文=== "社会、个体比较中的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7;No.4。 "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人口研究》2007;No.3。 "中西部农村地区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 《人口学刊》2006;No.5。 "新疆穆斯林人口现状与家庭生殖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西北民族研究》2007;No.1。 "也论中国人口百年战略"《人口研究》2006;No.1。 "风险社会与人口结构风险" 《中国研究》2005; No.1。 "国际比较中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特征" 《学海》2005; No.6。 "滞后与压缩――中国人口生育率转变特征"《人口研究》2005;No.3。 "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对海洋渔业资源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口学刊》2004; No.5。 "中国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 《人口与经济》2004; No.5。 "中国与印度未来人口实力比较研究" 《人口学刊》2004; No.6。 "文明冲突中的中国文明与人口――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人口要素" 人口研究,2004;No.1。 "社会支持与中国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增刊。 "生活方式与健康自评"(第十五章),曾毅等主编《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Old-Age Support in Rural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China Population Today Vol.20, No.6, Dec.2003。 "舟山渔民人口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证研究"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No.6。 "三种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以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为例" 人口研究,2002;No.6。 "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人口与经济,2003;No.3。 "公用地悲剧"与中国人口思考 人口研究,2003;No.2。 "中国人口:不能以追求减少人口数量为目标" 人口研究,2002;No.4。 "全球化与中国人口" 人口学刊(长春)2002;No.3。 "我国人口与海洋渔业资源系统仿真模型的建构" 人口与经济,2002;No.3。 "经济转型期我国人口变化对水产品消费的影响" 经济问题,2002;No.4。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与环境问题" 人口与经济,2002;No.1。 "Maintain a Low Fertility Level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Population Today Vol.18, No.5, October 2001。 An Initial Simulation Study of Market Force and Marine Aquatic Projects: Zhoushan's Experience,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N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P. 2397-2407.( in English)。 "环境转变论与中国环境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北京)2000,No.6。 "稳定低生育率水平的涵义与作用" 人口与计划生育(北京)2000,No.6。 "世界人口格局中的中国人口转变及特点"人口学刊(长春)2000,No.5。 "稳定低生育率与生育政策调整最佳时期"人口研究(北京)2000,No.4。 "倒金字塔理论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 中国人口科学(北京)2000,No.3。 "人口与环境的理论研究及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北京)2000,No.3。 "论生育政策与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口研究(北京)2000,No.2。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压缩型"环境问题特征"社会科学(上海)2000,No.4。 "中国西部大开发-人口与计划生育要先行"(合著)人口与计划生育(北京)2000,No.2。 "后人口转变论质疑" 人口研究(北京) 2000,No.6。 "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渔业消费品影响的仿真分析" (合著)人口研究,2001,No.4。 "新疆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动研究"(合著)西北民族研究(兰州)2001,No.3。 "低生育率的社会学后果研究" 社会科学(上海)2001,No.2。 "也论中国人口数量与结构问题" 人口研究 2001,No.5。 "新疆塔塔尔族调查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2001,No.4。 疏附县人口数量变化的一些特点问题及对策《脱贫治富的人口对策(论文集)》第一集,1992年1-1-92。 新疆人口的控制与实施 《西北人口(兰州)》1992年第3 期 3-1-92。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流动对农村社区的影响(合著)《社会学与社会调查(北京)》1993年第5 期 5-1-93。 疏附县人口产业结构及其转变对策 《脱贫治富的人口对策(论文集)》第二集,1993年1-1-93。 维吾尔族地区妇女生育率分析《人口研究(北京)》1993年第2 期1-1-93。 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分析《人口研究(北京)》1993年第4 期4-1-93。 对新疆人口年龄结构的调整与分析(合著)《人口研究(北京)》1994年第4 期。 新疆两次人口普查间人口出生率变动成因及人口控制效果评价(合著)《西北人口(兰州)》1994年第1 期1-1-94。 人口转变新论《人口学刊(长春)》1994年第6 期 6-1-94。 中国人口的婚姻状况与死亡水平差异《中国人口科学(北京)》1994年第5 期。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转变的特点 《社会学与社会调查(北京)》1994年第4--5期6-1-94。 新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离婚对比分析(第十三章)《中国八十年代离婚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95。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再分析及其调整(合著)《人口与经济》1995年第3 期。 Marital Status and Mortality Differentials in the Chinese Po《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Vol.7,1-1-95。 中国少数民族女性人口(第九章第一节)《中国女性人口问题与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0-1-95。 京城百姓与住房《市场与人口分析》第1 期1-1-95。 发展中的'承德人口控制模式'《人口与经济》1995年第1 期 2-1-95。 山西翼城县'晚婚晚育加间隔'政策实施效果及思考 《人口研究》1995年第2 期。 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1-96。 七、八十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演变及思考《人口学刊》1-1-96。 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与我国农村人口调控《中国人口科学》3-1-96。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农村生育政策《人口与经济》4-1-96。 生育空间与生育政策挤压《人口学刊》4-1-96。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合著)《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第3 期。 不同生育政策选择与中国未来人口《人口研究》1997年第1 期1-1-97。 参与的主要研究课题 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过程对其人力资本变化的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高龄人口健康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人口素质研究"课题。 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研究"。 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发展"子课题。 "北京市1%数据分析"子课题。 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发展战略比较研究"课题。 ==获奖记录== 1993年,获第一届"蔡竞平"人口奖。 1995年,获北大"五四-青鸟杯"优秀论文一等奖<ref>[https://www.520730.com/star/4481.html 李建新个人资料 ],巴陵时尚网 , 2016-10-02</ref>。 1995年,获世川良一优秀青年奖。 2001年,获北京大学中流与喜马拉雅基金会研究奖助金。 2001年,论文"'后人口转变'质疑"被评为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年,论文"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一线的实证研究"获北大第九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论文"滞后与压缩――中国人口生育率转变特征"被评为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获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的调研工作突出贡献奖。 2007年,获北京大学2007年度"北京银行教师奖"。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社会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建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