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97.23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左車 的原始碼
←
李左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o7700062sn8oqq7p4nq.jpg|缩略图|李左車被抓到韓信軍中(影劇片段)]] '''李左车'''為[[秦]]末年間謀士,赵国名将[[李牧]]之孙。初為[[趙國]]廣武君。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韩信]]出兵攻打趙國,李左车向是为赵相国的[[代王]][[陈餘]]建議带兵繞道汉军後方断其粮草,但陈餘不以为然。結果趙軍大敗,[[趙國]]被滅。李左车被俘,獲[[韩信]]禮待,采用其先虚后实之兵法,取得燕齊之地。 李左車還給後世留下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除此之外,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在歷史評價上,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他為韓信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息,以德政安撫人心。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極具戰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他的書籍《廣武君略》中的用兵謀慮,直至今日還有一定的影響。 關於他的死應該是病死的,任何相關的歷史上都沒有記載說他是如何死的。只知道在[[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過起了潛心山林,修心悟道的生活。從此就沒了消息了,所以說關於他的死應該是年老後因病去世的。 [[File:P5q0005sr3p52o81575.jpg|缩略图|讓韓信屈尊下問的李左車]] ==史記== 燕趙大地歷來不乏軍事天才,廉頗、李牧都已耳熟能詳...... 李左車,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末的時候,原先已經覆滅的六國紛紛展開復國運動。作為趙國的名將之後,李左車盡心輔佐新立的趙王歇,由於輔佐有功,被封為廣武君。在代王兼趙國大將軍[[陳余]]的麾下效命。 ===陳余武斷指揮,左車良計難施=== 魏豹叛漢歸楚後,[[韓信]]率領[[灌嬰]]、[[曹參]]攻打[[魏國]],結果擒獲了魏豹,收復了魏地。在平定了魏國之後,[[劉邦]]又命令[[韓信]]等人繼續攻打趙國和代國,漢王三年的閏九月,韓信率領他的軍隊打敗了代軍,在[[閼與]]擒獲了代國的相國夏說。滅掉代國之後,韓信和[[張耳]]繼續帶領部隊向[[趙國]]進發,意圖攻取趙國。 韓信和張耳帶著好幾萬人馬,想要向東占領井陘關,以此作為跳板攻打趙國。 趙王歇和成安君[[陳余]],派探馬探聽到漢軍要襲擊他們後,馬上就把很多兵力聚集在井陘關,號稱有二十萬。擺開架式後,準備跟來犯的韓信部隊決一死戰。 李左車認為,漢軍千里匱糧,士卒飢疲,且井陘谷窄溝長,車馬不能並行,宜守不宜攻。只要嚴守,就可以萬無一失。於是,他向趙國主帥陳余陳述其利害,並自請帶兵3萬,從間道出其後,斷絕漢軍糧草。陳余不以為然,不嚴守井陘,堅決主戰。 可惜的是,成安君陳余在關鍵的時刻關鍵性地拒絕了李左車的軍事建議。《[[史記]]》上說,陳余是一個迂腐的儒生,常常聲言,正義的軍隊決不使用陰謀詭計。 說穿了,不使用陰謀詭計基本上只是他拒絕李左車的計謀的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因為,從本質上看,李左車的計謀並不算是典型的陰謀詭計,以「兵不厭詐」的基本軍事標準來看,李左車的計謀還是相當陽光的,其實就是一個「堅壁清野」的軍事策略罷了,何來陰謀詭計之嫌。 成安君陳余擱置李左車的良計不用,骨子裡就是驕傲和輕敵,認為韓信的部隊無足掛齒,自己可以輕鬆戰勝對手,既然自己可以輕鬆戰勝對方,那還需要奇計幹什麼呢? 當然,他拒絕李左車的計謀,既可能源於自己的過於自信,還可能源於自己對李左車軍事謀劃能力的輕視,此外,他對自己信心的過度膨脹,也可能是建基在對韓信的不正確的輕視之上。 總之,一個決定趙國存亡和陳餘生死的錯誤拒絕就這樣鑄就了。成安君這樣對李左車說,兵書上有雲,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他們;雙倍於敵人的兵力,就一定要和他們交戰。如今韓信的兵力號稱有幾萬,其實呢,只有幾千。以這樣一點點兵力,竟然跋涉千里前來攻打我們,一定是精疲力竭,為強弩之末了。現在像他們這樣疲乏困頓的時候,我們尚且退避不敢迎擊他們,以後遇見更強勁的敵人,我們豈不是更要畏首縮腳嗎?那麼,不但全天下的人會恥笑我們,就是那些原本懼怕我們的弱小諸侯,不也會因此壯膽狂妄前來攻擊我們嗎? 且說韓信,暗地裡派出諜報人員潛入趙國軍隊的營帳之中,特意打聽成安君的軍事部署情況,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怕他採納李左車的計謀,如果那樣,他們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所幸的是一向不糊塗的成安君這次是徹底糊塗到頂了,因為他竟然放棄了那個軍事戰略裡面的滅敵必殺技,實在太不可思議了,如果別人這麼幹還好說,像成安君這樣智慧超群而且身經百戰的人作出如此判斷,實在是匪夷所思,只能解釋為,上天特別眷顧韓信而要夷滅成安君了。 韓信迅速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隱伏待擊。這支部隊的任務是直等到韓信的大部隊佯裝敗逃後,乘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時,這些傢伙就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趙營,把趙軍的旗幟拔掉,插上漢軍的小紅旗,這招很損,就叫心理戰吧,日後,項羽深陷四面楚歌之中,與這個陳余軍隊深陷漢軍旗幟之中,有異曲同工之妙,想想看,四周都是別人的旗幟在飄揚,不表明已經淪陷了嗎?即使還沒有淪陷,也有已經淪陷的幻覺。 次晨,韓信和張耳率主力出井陘口,並在綿河東岸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果然,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漢軍伏兵乘虛搶占了趙軍營寨。趙軍見此大亂。漢軍乘勢前後夾擊,大敗趙軍。韓信斬陳余,擒趙王,滅亡了趙國。 這一仗打得是非常之精彩。打完仗以後,所有的部下都到韓信的軍帳中來,對韓信表示祝賀,說,元帥您領導我們打的這一仗確實打得很漂亮,但是我們到現在還沒想通這個事兒。兵法上是這麼教我們的,「右倍(背)山陵,左前水澤」,什麼意思呢?就是安營紮寨、行軍布陣,我們的後面應該是山,這樣我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畢竟敵人要從後面的山上翻過來偷襲我們是很困難的;陣前應該是水,畢竟敵人要過水來打我們也是很困難的,一般像這樣安排的營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帥您恰恰完全相反,哎呀,我等左思右想還是不得其解。 韓信聽了這些疑問,就笑著說,其實這個道理兵書上也說了,可惜各位平時沒有留意。兵書上怎麼說的呢?「置於死地而後生,置於亡地而後存」,像我們這種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鬥,一定要把我方置於死地才有戰鬥力。何況諸位想想,我們這支軍隊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不過散兵游勇、烏合之眾,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是臨時糾集起來的,這叫做「驅市人以戰」,等於是在街上臨時吆喝一幫人,也沒有經過軍訓就讓他們去打仗了,這樣他能打仗嗎?惟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置於死地,讓他們每個人都感到處在生命的險境,然後必然殊死作戰,為自己的生命而作戰。 大家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麼個道理。 韓信同時又下了一道命令,說,誰要是看到了李左車,都不准傷害他,一定要把一個活著的李左車給本將軍帶來。 ===李左車論「攻燕伐齊」=== [[File:642305250.jpg|缩略图|李左車在韓信軍中(影劇片段)]] 當李左車被韓信的部下五花大綁送來之後,韓信不但沒有對這個敗軍之將進行任何羞辱,而且在態度上也沒有絲毫的褻慢。他親自走到李左車的跟前,解開了他身上的繩子,非常恭敬地請他向東坐下,而自己則謙卑地向西坐著。這種狀況,就猶如一個虔誠恭敬的學生在專心侍奉他的老師。 廣武君李左車推辭說:「我聽說『打了敗仗的將領,沒資格談論勇敢,亡了國的大夫沒有資格謀劃國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敗國亡的俘虜,有什麼資格計議大事呢?」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卻能稱霸,這並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在於國君任用不任用他,採納不採納他的意見。果真讓成安君採納了你的計謀,像我韓信也早被生擒了。因為沒採納您的計謀,所以我才能夠侍奉您啊。」韓信堅決請教說:「我傾心聽從你的計謀,希望您不要推辭。」韓信多次試問李左車,說:我是推心置腹誠心誠意地想聽取先生您的計謀,請您千萬不要拒絕我的求問。你看看,這個韓信是多麼的謙卑、克制、理性和充滿溫柔的心思呀,我敢拍著胸脯打保票,如若韓信同志對劉邦等領導同志一直能夠保持這樣溫潤圓通的姿態,韓信日後被誅殺的可能性一定會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其被誅殺被夷滅三族的悲劇命運也可以徹底扭轉。 於是李左車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俗話說:『狂人的話,聖人也可以選擇』。只恐怕我的計謀不足以採用,但我願獻愚誠,忠心效力。成安君本來有百戰百勝的計謀,然而一旦失掉它,軍隊在鄗城之下戰敗,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早晨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二十萬,誅殺了成安君。名聲傳揚四海,聲威震動天下,農民們預感到兵災臨頭,沒有不放下農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發日子,專心傾聽戰爭的消息,等待死亡的來臨。像這些,都是將軍在策略上的長處。然而,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用以作戰。如果將軍發動疲憊的軍隊,停留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要戰恐怕時間過長,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兩國堅持不肯降服,那麼,劉項雙方的勝負就不能斷定。像這樣,就是將軍戰略上的短處。我的見識淺薄,但我私下認為攻燕伐齊是失策啊。所以,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 韓信說:「雖然如此,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廣武君回答說:「如今為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恤陣亡將士的遺孤。方圓百里之內,每天送來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勞將士。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而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在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就會聞風而降服。即使有聰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如果這樣,那麼,奪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謀求了。用兵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而後採取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韓信說:「好。」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於是派人報告漢王,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用以鎮撫趙國。漢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就封張耳為趙王。 ===李左車哪去了=== 《史記》對李左車的記載就到此為止了,在記述攻齊過程中只是提到[[韓信]]、[[酈食其]]、[[蒯通]]等人,而對李左車的事跡卻隻字未提。漢代典籍中又未見記載。人們對這樣一位功績卓著的歷史人物,其下落如何、死葬於何處卻不得知曉。於是,後人對其提出過種種猜測:有的說他根本就沒到過齊國,其墓當在趙州(見《元各郡縣誌》<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192204 《元各郡縣誌》]</ref> 及《古今圖書集成》<ref>[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res=81155 《古今圖書集成》 ]</ref>);有的說他平齊之後又隨韓信入楚,被[[樊噲]]殺於漢高祖[[劉邦]]巡遊夢澤的帳中(見拍攝的電視劇本);還有的說其墓在無棣縣三十里車鎮(見《山東通志》<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363177 《山東通志》]</ref>和《無棣縣誌》<ref>[http://m.ishare.iask.sina.com.cn/f/22098894.html 《無棣縣誌》]</ref> )。總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1977年無棣在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時,對車鎮北一里的「李左車墓」進行了清理發掘,發現是一座東漢時期的大型墓葬,證實這不是李左車之墓(參見《無棣文史資料》第三輯郭世雲文《李左車墓之謎》)。 而實際上漢高祖四年(前203年),韓信平齊後,被劉邦封為齊王。翌年又更封於楚。雖然在漢軍攻齊的多次戰鬥中,《[[史記]]》未提李左車,但事實上李左車早已隨韓信來到齊國,以佐韓信攻齊。李左車的謀略思想上報給漢王劉邦後,對劉邦的思想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派酈食其到齊國去說服齊王,下齊七十二城,亦是對李左車「先聲後實」以威懾敵,「使喧言者東千齊」策略的進一步運用。從後來的在廣饒大王鎮韓家橋發現的李左車墓和出土的「漢將軍李左車」銅鼎上亦可看出,此時的李左車不但已隨韓信入齊,而且亦由漢王劉邦任為將軍屯兵大王了。大王,原稱大王橋,並有韓橋、李橋相距數里均橫跨在陽河上,相傳是為了紀念劉邦、韓信和李左車三人的功績而建。大王南臨青州和臨淄,北臨燕、趙和渤海,東臨濰水(今山東濰坊)與壽光,西臨樂安(今山東廣饒)與博昌(今博興柳橋)城,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所重。向東則可直趨膠東,向西、向北可拒燕控趙,向南可護援齊都,阻防楚軍,並且此地土質肥沃,經濟發達,既益「漁鹽之利」,又獲「桑糧之豐」,是屯兵養銳的軍事重地。 韓信攻齊,派李左車屯兵大王是不無道理的(其境內至今還留有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後屯」村名)。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韓信被改封入楚後,劉邦為了穩定齊國的局勢,「北控燕、趙,而西南與彭越衡格」,將「左車其為依而留於齊」(明李舜臣語),後來終葬於此了,是符合歷史真實的。現在廣饒縣尤其是大王鎮境內李姓居多(全鎮5萬多人,李姓就占三分之一左右),且聚族集中,其世系淵源明晰可辨。直到民國時期,國民黨的抗日愛國將領[[李延年]]、[[李玉堂]]皆出於同地、同族,系李左車之後,《李氏族譜》<ref>[http://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PHHCC-R046072/reader 《李氏族譜》]</ref> 對此亦有記載。李左車的兵學謀略思想吸收了《[[孫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用兵之道,提出了以已之長,攻其之短的戰術原則,創造了「先聲後實」以威懾敵人的策略,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來,劉邦為了遏制韓信,把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讓他輔佐太子。這樣就對韓信起到一個震懾作用:如果你在外面膽敢有不臣之心,我這裡有比你更厲害角色收拾你。李左車便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李左車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在《[[聊齋志異]]·雹神》<ref>[http://liaozhai.weebly.com/3864931070.html 《聊齋志異·雹神》卷十二 第八篇]</ref> 中,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File:11on0004p893o16q32o9.jpg|缩略图|李左車墓圖片]] ==李左車墓== [[File:3812b31bb051f81938147d6ad8b44aed2e73e7d9.jpg|缩略图|位于安丘市西南部的雹泉]] [[File:E69d8ee5b7a6e8bb8ae6adbbe5be8ce8a2abe5b08ae782bae99bb9e7a59eefbc88e59c96e78987e4be86e6ba90-e7b6b2e7b5a1efbc89.jpg|缩略图|李左車死後被尊為雹神(圖片來源網絡)]] 說在位於安丘市西南部有一眼雹泉,在它的旁邊有一巍峨大廟叫做雹泉廟,也叫膏潤廟。廟內供奉的正是西漢開國大將李左車。 漢朝建立以後,李左車回到祖籍山東安丘的雹泉村,問盡了自己身邊的親戚好友,找到了自己的祖地,於是就在此地過起了潛心山林,修心悟道的田園生活。 關於他去世後埋葬在哪,由於相關史料的欠缺,其真實墓地所在現仍存疑慮,根據目前已知的比較可信的墓所說法就有5處之多,據查,在中國範圍內李左車墓有好幾座個,分布在河北的元市,和衡水深州市、河南開封市通許縣、山東等地。雖然其中一些墓地已被證實與李左車無關,但就如同他本人的故事一樣,其墓所仍舊疑雲重重。 但漢高祖劉邦為表其忠烈,追封他為「陰靈侯」,建廟祭祀,並封其為「雹神」。在民間,李左車很有聲望,也流傳著許多傳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雹神顯靈這一傳說,據說當年明洪武年間,被譽為「魚米之鄉」的江南楚地發生旱災,莊稼禾枯苗干,收成全無,到了陰曆六月六才下雨。此時,這個時節只有種植蕎麥才能在秋後有所收穫,但是種子很難求到。正當百姓無奈之時,一長須闊臉白髮老翁攜一大車出現在江南各省的阡陌之匯總,將滿滿一車飽滿勻實的蕎麥種無償施與百姓。百姓問此翁家在何處,他回答說:「我是雹泉老李。」秋後蕎麥大收,百姓這才安然渡過荒年。<ref>[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6%9D%8E%E5%B7%A6%E8%BB%8A&action=edit 秦末著名謀士 兵家怪傑李左車是怎麼死的?]</ref> == 影片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DiGvYhDU54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此人謀略可比張良, 韓信曾經向他求教, 他有一句名言流傳千古/談笑歷史風雲起/ 作者:談笑歷史風雲起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2eOazSkZ-I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韓信被殺了,李左車很快脫權想歸隱山林之中,其實他是最正確的 作者:歷史百家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e9bDoxOLU |alignment=inline |dimensions=64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 劉邦把李左車當做對付韓信的殺招,有一個成語叫做相生相剋 作者:歷史百家 }} ==參考來源== *[https://ctext.org/pre-qin-and-han/zh?searchu=%E5%BB%A3%E6%AD%A6%E5%90%9B%E6%9D%8E%E5%B7%A6%E8%BB%8A%E8%AA%AA%E6%88%90%E5%AE%89%E5%90%9B 先秦兩漢-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 *[http://www.yasue.cc/si_gei.html 《史記》] *[https://kknews.cc/history/28naqe.html 讓韓信屈尊下問的李左車] [[Category:生年不詳|L]] [[Category:卒年不詳|L]] [[Category:楚汉时期人物|L]] [[Category:西漢军政人物|L]]
返回「
李左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