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4.44.1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剑叶 的原始碼
←
李剑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剑叶 | 外文名 = Kent Li | 图像 = [[File:李剑叶.jpg|缩略图|center |[http://dingyue.nosdn.127.net/cb0qAcf6Fd92mu2DBdwzcfo6=jftuIall6HDntoulgBSV1451648933200compressflag.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163.com/ 来自网易网]]] | 出生日期 = 1977年 | 出生地点 = 上海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职业 = 产品设计师 |代表作品 = 爱你五百年戒指;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火炬及火种盒设计 }} == 基本信息 == * '''中文姓名:'''李剑叶<br> * '''外文名称:''' Kent Li<br> * '''国 籍:''' 中国<br> * '''民 族:''' 汉族<br> * '''就职公司:''' 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br> * '''出 生 地:'''上海<br> * '''出生日期:'''1977年<br> * '''职 业:'''产品设计师<br> * '''毕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br> * '''代表作品:'''爱你五百年戒指;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火炬及火种盒设计<br> * '''主要成就:'''爱你五百年戒指 Smartisan T1包装设计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火炬及火种盒设计 未来民航候机登机概念系统设计 Next Simplicity品牌战略策划和品牌概念设计<br> == 李剑叶 == '''<big>李剑叶</big>''',(Kent Li),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副总裁,著名的“[[爱你五百年戒指]]”设计者 1999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200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师从柳冠中先生,获硕士学位。 2002年,就职于摩托罗拉北亚设计中心,产品设计师。 2004-2012年,就职于香港飞利浦设计中心,是[[飞利浦]][[香港]]最年轻的中国籍产品设计顾问;2013年就职于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副总裁;2018年7月,入职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 人物简历 == 李剑叶,男,年龄40,籍贯上海,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同年应届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师从[[柳冠中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是"未来城市交通工具概念设计研究",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中国城市未来个人化交通工具研究及其设计》。 * 工作经历 1999年,汽车设计作品"汽车便利店"参加"现实与未来,城市与交通"--通用清华汽车设计大赛,获三等奖。 2000年,与张帆合作汽车设计作品CAESAR"恺撒",参加2000年三菱汽车国际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 2000年,携汽车设计作品STEED"骏马"参加德国弗茨海姆Pforzheim设计学院国际交通工具设计论坛。 2002年,开始参加摩托罗拉公司手机的开发项目,如MOTO A780,e365等。 2004年,开始在香港飞利浦设计中心工作,参与了PHILIPS 868, Xenium等手机项目。 2004-2012年,就职于香港飞利浦设计中心,是飞利浦香港最年轻的中国籍产品设计顾问,负责的项目中一半以上的设计工作都出自他的手笔,而且手下领导着6个外国设计师。 2013年,入职锤子科技,担任工业设计副总裁,也是锤子科技早期的主要高管之一。 2018年7月,李剑叶入职[[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 学习经历 · 1999年--2001年师从导师柳冠中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从事"未来城市交通工具概念设计"方向的学习研究。通过三年的经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掌握了交通工具设计开发的系统理论以及设计的主要流程步骤。 参加2000年和2001年德国国际交通工具设计学术论坛期间,得到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前景开发部副总裁莱西卡先生和上海泛亚技术中心的设计总监马征昆先生的短期培训。通过培训积累了大量实际交通工具开发方法和设计方面的经验。 · 参加2001中国上海首届油泥模型学术咨询会和短训班,在日本DCI设计公司黑木胜美先生(原日产汽车高级模型师)的悉心指导下掌握了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专业技术。因成果突出,特得到黑木先生的嘉奖。 · 2001年8月,参加[[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院长、国际著名学者[[恩左.马基米]]教授主持的"可持续设计国际工作室(Sustainable Design Workshop)"项目。提案"社区管家--社区交通/保安柔性设计系统"受到好评。更深刻认识到交通工具开发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折叠编辑本段专业成果 · 1999年本科期间参加"惠普杯"全国大学生电脑大赛交通工具设计组竞赛获得全国第一名的成绩,从此开始了对交通工具设计学习的不懈追求。 · 2000年参加三菱汽车国际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 · 2000年作品 [Steed] 在全系激烈的角逐中获胜,被选送参加德国普佛茨海姆国际设计竞赛暨国际交通工具设计学术论坛。该作品同时被选送参加2000中国工业设计周,并荣获院校优秀设计银奖(部级)。 · 2001年作品"易通"又一次脱颖而出,被选送参加2001德国国际交通工具设计学术论坛。 · 作品 [未来民航候机登机概念系统设计] 参展"科学与艺术--清华大学国际作品展",获得国际评委提名奖。QHY工业设计.中国 · 2000年 [社区智能交通系统] 获得由通用汽车公司举办的"现实与未来,城市与交通"汽车设计大赛三等奖 。QHY工业设计.中国 · 2000年参加学校组织的柳州"五菱"微型汽车改型设计比赛,荣获二等奖 。 == 产品设计成果 == · 作品"SCENE@" 获得2001年LG电子产品国际设计竞赛(LG Electronics Design Competition)荣誉提名奖(Honorable Mention)。 ·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火炬及火种盒设计方案中标并投入生产使用。 · 移动电话概念设计(合作)获2000中国工业设计周院校优秀设计金奖(部级),此作品并获"海尔杯"工业设计大赛--海尔杯高新设计奖。 · 家用电器系列产品设计方案获2000中国工业设计周院校优秀设计银奖。 · 家用扫描仪设计方案获由清华紫光举办的"紫光杯扫描仪外形设计大赛"二等奖。 == 出版著作 == · 《投石而知路--由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看未来汽车设计走向》--发表于《装饰 》杂志2001年第一期;《设计时代》(工业设计专业网站);《设计在线》(专业设计网站)。 · 《蜕变中的交通工具--最新汽车概念设计理念解析》--入选2001清华大学工业设计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QHY工业设计.中国 · 合作编写《高校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油泥模型制作教材》(未完成)。 · 日本三菱汽车国际设计竞赛作品--发表于《Car styling》No.137;《AXIS》2000年5-6月号;《Design Net》(韩)No.32 。 · "现实与未来,城市与交通"通用汽车设计大赛作品--发表于《今日设计》2000年第一期。 == 专业实践 == · 1999年底在柳州五菱微型汽车制造厂实习,并和车厂技术人员合作完成农用微型车内室仪表板的改型设计。 · 2000年完成研发中的北京电力公交车的色彩及标志设计。 == 专业技能 == · 熟练掌握交通工具设计专业软件ALIAS97、RHINO、CDRS。 · 精通数字化仪交通工具设计效果图制作。 · 高水平的设计草图绘制能力。 · 掌握专业汽车油泥模型制作技术。 == 教学实践 == · 2001年底协助柳冠中教授辅导工业设计系四年级学生毕业设计,成功完成毕业设计即校庆作品并获得国际评委提名奖。 · 2000年11-12月份承担清华四年级学生《综合造型基础》课的助教任务。 · 2000年底协助工业设计系扬霖老师完成工业设计系四年级《系统设计》课程,并辅导一组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方案设计等阶段提交出一份较完整的报告。 == 学校奖励 == · 获得1999--2000学年度清华大学优良学生奖。 · 获得2000--2001学年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平山义夫一等奖学金 ---------------------------------------------------- 现在李剑叶已经是飞利浦香港最年轻的中国籍产品设计顾问,负责的项目中一半以上的设计工作都出自他的手笔,而且手下领导着6个外国设计师。他曾主导无线通讯产品Xenium2007-08产品线设计策略和设计语言制定,眼下正在负责Next Simplicity品牌战略策划和品牌概念设计项目――要知道这正是飞利浦最新全球品牌定位的核心所在。 事实上,在加入飞利浦之前,李剑叶就创造了一系列让同行侧目的成绩。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读书期间,就获得三菱汽车国际设计竞赛和三星国际家电设计竞赛的一等奖。毕业后加入摩托罗拉北亚设计中心,主导了A780、E365等多个摩托罗拉通讯产品设计。同时拿到"W.C.P.S"台湾国际设计竞赛第三名并获BenQ奖,是唯一获奖的中国大陆设计师。 在同行看来,李剑叶实际代表了工业设计界最新的成长力量――来自大陆、在跨国公司受过良好的训练,懂得国际化的设计语言。而在此之前,大部分的设计人员都是来自海外或者[[台湾]]、[[香港]]。"除了会创作之外,设计师也要学会推销自己的东西,要有想法,也要懂得工作办法。"李剑叶认为这是本土设计力量能否崛起的关键因素。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剑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