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65.1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的原始碼
←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112%2Fcf985b2d2014437884d8d2df37291c26.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8820225&t=e16441acbb253518d270e028a0f0d82a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9C%9D%E4%BA%91%E4%B9%B1%E4%BA%BA%E7%9B%AE%2C%E5%B8%9D%E5%A5%B3%E6%B9%98%E5%B7%9D%E5%AE%BF 图片来源]]]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出自南北朝[[吴均]]的《[[登二妃庙]]》<ref>[https://so.gushiwen.cn/mingju/juv_554e461468ac.aspx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古诗文网] </ref>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晨的云彩奇诡变幻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是因为娥皇、女英居住在此吧。 她俩或在巫山之下摘采未开的荷花,或在洞庭之中巧摘荇菜。 思君心切,希望船更轻巧、更快速,一行千里,乘风破浪。 此处浓浓相思弥漫,尤其是那江边生长茂盛的湘妃竹。 注释 二妃庙:又称黄陵庙。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 朝云:早上的云彩。 帝女:指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或说指传说中的天帝之女瑶姬。 菡(hàn):即荷花,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莲花的花苞。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 荇(xìng):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 轻薄:指船的轻巧灵便。说明二妃为了尽快见到夫君,希望船更轻巧,船速更快。 舻舳(lú zhú):大船。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下垂的样子。 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种竹,名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 ==赏析== [[File: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2.jpg|缩略图|左|[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w=580/sign=ea17a762b2014a90813e46b599763971/d448f333c895d143594bfcf378f082025baf0714.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6%9C%9D%E4%BA%91%E4%B9%B1%E4%BA%BA%E7%9B%AE%2C%E5%B8%9D%E5%A5%B3%E6%B9%98%E5%B7%9D%E5%AE%BF 图片来源]]]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70716cae207048d59933390264a93291&from=kg0&highlight=%E6%9C%9D%E4%BA%91%E4%B9%B1%E4%BA%BA%E7%9B%AE%EF%BC%8C%E5%B8%9D%E5%A5%B3%E6%B9%98%E5%B7%9D%E5%AE%BF 登二妃庙 百度汉语] </ref>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葳蕤,纷多貌。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ref>[http://www.wywzj.cn/gscw/15124.html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意思翻译、赏析 文言文之家] </ref>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所以很多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登二妃庙]]》一诗即是吴均在潭州时,登临二妃庙的咏怀凭吊之作。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