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6.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有限理性 的原始碼
←
有限理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31/c4d34161c3d048b39ad42585bc2f6abc.pn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51241146_81981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有限理性'''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114518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ref>》(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ref>[https://www.sohu.com/a/500696857_121089534?_trans_=000019_wzwza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f>,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是为抓住[[问题]]的本质而简化决策变量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理性行为。 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有限理性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的假设 “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的假设建立在每个人都有的成就感上。当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行事的范围内自主工作,创造成就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使其获得一种自己创造力得以发挥的满足。为此,传统的集权于上级领导,下级人员没有自主权,只得服从指挥的管理方式,仔细看来已经束缚了下级人员在工作中创造性的发挥,而人真正的价值恰恰在于他的创造力。基于“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假设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则要求恰当地分权,让每个人在他所接受的授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工作、决策,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并从中塑造人本身。此外,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要依靠严密计划下的决策一致性,以及相应设计的新型组织体系。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 (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借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像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 另一方面,由于种种条件的约束,决策者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方案,而非最优的方案。 根据以上几点,决策者承认自己感觉到的世界只是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极端简化,他们满意的标准不是最大值,所以不必去确定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由于感到真实世界是无法把握的,他们往往满足于用简单的方法,凭经验、习惯和惯例去办事。因此,导致的决策结果也各有不同。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有限理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