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46.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暴瘖 的原始碼
←
暴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暴瘖'''喉瘖,中医病证。以声音不扬、嘶哑甚至失音为主要表现的喉病。其发病急、病程短为急喉瘖,又称暴瘖,与西医的急性喉炎类似。久病声音嘶哑为慢喉瘖,又称久瘖,与西医的慢性喉炎类似。急喉瘖多因感受风热邪毒,风火热毒蕴结于喉,经脉阻塞;或风寒外袭,寒邪凝聚于喉,脉络阻滞等引起。<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25552531 针灸穴名解·三焦经]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18edd1cea012af5e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典故 ==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郁冒蒙昧,心痛暴瘖……”指突然失音或声音嘶哑的病证。实者多因感冒风寒,或寒包热邪;虚者多因肺伤津枯。《[[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包热邪,或本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食寒物。并宜辛凉和解,稍兼辛温散之。消风散用姜汁调服,缓缓进之。或只一味生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尤宜。若咽破声嘶而痛,是火邪遏闭伤肺,昔人所谓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也。古法用清咽宁肺汤,今改用生脉散合六味丸作汤。” == 常见证型 == 常见证型有:①风热型喉瘖。证见喉中不适,干痒咳嗽,音低而粗,发声不扬,喉痛灼热,伴发热,微恶寒,口干渴,舌边微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方用疏风清热汤等。②风寒型喉瘖。证见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咽喉微痛,干痰,喉嗽不爽,鼻塞流清涕,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苔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方用六味汤等。急喉瘖可外用冰硼散、珠黄散吹喉。慢喉瘖多因久病肺肾阴亏,阴虚生内热,虚火上炎于喉引起。 == 临床症状 == 临床有偏肺阴虚和偏肾阴虚之别。偏肺阴虚,证见声音嘶哑日久,喉痒微痛,咽干口燥,干咳少痰,气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利咽,方用百合固金汤等;偏肾阴虚,证见声音沙哑,日久不愈,口干咽燥,入夜尤甚,虚烦不寐,手足心热,眩晕,耳鸣,面潮红,盗汗,腰脊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滋肾、降火、清咽,方用左归饮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暴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