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2.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晋书·宣帝纪 的原始碼
←
晋书·宣帝纪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晋书457.jpg|缩略图|[http://book.kongfz.com/236254/1261536554/ 晋书]]] [[File:晋书461.jpg|缩略图|[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114573 晋书]]] '''晋书·宣帝纪'''出自于《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ref>[https://www.gushiwen.com/dianji/81.html 古诗文网]</ref> ==原文==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帝少有奇节,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黄初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晋书•宣帝纪》) ==译文==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里,古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姓司马,司马懿司马懿少年时既有奇节,聪明而又谋略,博学多闻,潜心于儒家 研究。汉末天下大乱,司马懿经常慨然为天下有心。 汉建安六年(201),宣帝被选拔为向朝廷报事的上计掾。魏武帝当时为司空,闻宣帝之名而欲征召他任职。宣帝知道汉朝国运已经衰微,不愿屈服于曹氏,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拒绝征召。魏武帝使人夜里去刺探他,宣帝卧床不起。魏武帝为丞相,又征召为文学掾,给使者下令说:“若再推辞不来,就把他逮捕起来。”宣帝惧怕而就职。于是使他与太子一起相处以切磋学问,后迁为黄门侍郎,又转为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为主簿。魏国建立后,迁为太子中庶子,每次参与议定大事,总有奇策异谋,为太子所信赖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 后迁为军司马,对魏武帝说:“昔日箕子陈述治国之谋,把食放在首位。当今天下百姓不参加耕种的有二十余万,这不是治国的长远谋略啊!虽然战事未停,应该一边耕种一边守备。”魏武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务农积谷,国家费用丰足。 魏武帝在洛阳去世时,朝野人士以为会出现危险局势而害怕。宣帝统领丧事,内外宁静无事,奉灵柩回邺安葬。魏文帝袭职即王位,封宣帝为河津亭侯,转为丞相长史。黄初五年,天子南巡,在魏吴边界观兵。宣帝留镇许昌,改封为向乡侯,转为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宣帝坚意辞让。天子说:“我处理各种政务,夜以继日,没有片刻休息时间。任此职并非荣耀之事,只是为我分忧罢了。”天子病重时,宣帝与曹真、陈群等在崇华殿之南堂拜见天子,天子临终遗命让他们辅助少主,给太子下诏说:“有人离间此三公的,要慎重处理,不要怀疑他们。” 宣帝内心嫉妒而外表宽厚,对人多猜忌,善用权谋,魏武帝察觉宣帝有雄心大志,又听说宣帝能像狼一样回首反顾,想试验他。召来同行,使他走在前面,令他反顾,他面正向后而身不动。魏武帝又曾梦三马食于一槽,心中很厌恶。于是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作人臣的人,你以后要防备。”太子平时与宣帝友善,每每庇护他,故得无事。宣帝于是勤于职守,废寝忘食,以致采樵牧马人之间,也要走动询问,因此魏武帝才安心。后来平公孙文懿时大肆杀戮。杀曹爽时,支党皆夷灭三族,不论男女老幼,姑姊妹女子已经嫁人的都杀掉,最后竟篡夺曹魏天下。 <ref>[http://wyw.5156edu.com/html/z2872m5946j3169.html 在线文言文]</ref> ==作者简介==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在随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龄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去世后,谥号“[[文昭]]”,后配享太宗庙廷。 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ref>[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d68e09d1c76f.aspx 古诗文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840 中國文學別集 ]] [[Category:843 晉及南北朝別集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晋书·宣帝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