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4.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明城墙 的原始碼
←
明城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明城墙</big>''' |- |<center><img src=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526/057583bd076440fea8d083637257f680.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na/468745736_41939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南京明城墙 修建年代: 元至正年间至明洪武年间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级别: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华门) |} 南京'''明城墙''',整体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墙,现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内城)城墙。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明王朝都城四重城垣的格局。 [[南京]]明城墙营造时,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根据南京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形成由内向外"南斗北斗"的环套格局。其中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还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成功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 1956年10月,南京明城墙分多段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南京明城墙全段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sohu.com/na/468745736_419393 历经沧桑久而弥坚的南京明城墙] 搜狐 2021-05-26 </ref> == 南京明城墙简介 == 南京建城史从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冶城山建冶城始,迄今已2500年。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 越大夫[[范蠡]]在中华门外长干里筑越城,成为建南京城垣之始。 目前所称的“南京城墙”,就是指明代京城城墙,它也是我国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巴黎城长29.5公里)。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时隔一千八百年后,[[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至1983年文物普査时实测,现存城垣外形完整的长度计19.802公里,半损坏的长度计1.549公里,总计保存长度21.351公里。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 历史 == 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它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超过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 经近年抢救性修复,现在明城墙的完好总长度已经达到23.743公里。南京市委、市政府还不惜拨出重金,先后建成了以古城墙为背景、护城河为依托的“月牙湖公园”,建造了能够传递历史信息的“水西门遗址广场”和以瓮城、城墙为主题的新建筑群体“汉中门市民休闲广场”等。 == 作用 ==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工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 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明城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