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85.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日本薯蓣 的原始碼
←
日本薯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日本薯蓣.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7314328116&di=860f1f295572742dbf6ee53037feca43&imgtype=0&src=http%3A%2F%2Fp3.pccoo.cn%2Fbbs%2F20151205%2F2015120509523655949102.png 原图连接]日本薯蓣]] '''日本薯蓣'''(学名:Dioscorea japonica Thunb.)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直径达3厘米左右,外皮棕黄色,干时皱缩。茎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右旋。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纸质,变异大,通常为三角状披针形。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东部、四川。喜生于向阳山坡、山谷、溪沟边、路旁的杂木林下或草丛中。 块茎入药,为强壮健胃药;也供食用。 * 中文名 日本薯蓣 * 学 名Dioscorea japonica Thunb. * 别 称 尖叶薯蓣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百合目 * 亚 目百合亚目 * 科薯蓣科 * 属薯蓣属 * 组周生翅组 * 种 日本薯蓣 *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1784 ==目录==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芦头 零余子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田间管理 病虫防治 病害 虫害 主要价值 ==日本薯蓣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直径达3厘米左右,外皮棕黄色,干时皱缩,断面白色,或有时带黄白色。茎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右旋。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纸质,变异大,通常为三角状披针形,长椭圆状狭三角形至长卵形,有时茎上部的为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下部的为宽卵心形,长3-11(-19)厘米,宽(1-)2-5(-18)厘米,顶端长渐尖至锐尖,基部心形至箭形或戟形,有时近截形或圆形,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1.5-6厘米。叶腋内有各种大小形状不等的珠芽。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至数个或单个着生于叶腋;雄花绿白色或淡黄色,花被片有紫色斑纹,外轮为宽卵形,长约1.5毫米,内轮为卵状椭圆形,稍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长6-20厘米,1-3个着生于叶腋;雌花的花被片为卵形或宽卵形,6个退化雄蕊与花被片对生。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5-2(-2.5)厘米,宽1.5-3(-4)厘米;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5-10月,果期7-11月。<ref>[https://plant.cila.cn/zhiwuku/shuyu/ 薯蓣 2018/11/21 16:33:00 ]</ref> ==日本薯蓣产地生境== 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淮河以南(海拔300-800米)、江苏、浙江(150-1200米)、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600-1000米)、广东(500-700米)、广西、贵州东部(800-1200米)、四川。喜生于向阳山坡、山谷、溪沟边、路旁的杂木林下或草丛中。 ==日本薯蓣繁殖方法== 日本薯蓣的繁殖方法主要是以芦头繁殖为主,其次是用零余子繁殖,这两种方法应交替进行,单用任何一种都易引起退化。 芦头 在秋末收获日本薯蓣时,选取芽头饱满、颈短、粗壮、无分枝、健壮无病虫害的日本薯蓣芦头作繁殖用,长15-20厘米,取下后晾4-5天使伤口愈合,防止感染腐烂。然后用湿沙贮存,在室内的一角,先铺一层湿沙,厚约15厘米,再铺15厘米的芦头,一层芦头一层稍湿的河沙,堆至60-90厘米,上盖一层河沙,再盖一层稻草即可越冬。一般室温保持在5℃为好。待翌年春季化冻后栽种。贮存期间常检查温湿度,随时调节。直至翌年春季取出栽种。 零余子 日本薯蓣茎叶枯黄时,于10月下旬左右,收摘零余子,选无损伤、无病虫害、大而圆的零余子,置于木桶内或室内,用于沙贮藏。翌春天气转暖栽种。作高畦或高垅,3月中旬在作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3当翌年年春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于3月中旬栽种。取出芦头和用零余子繁殖的1年生小日本薯蓣根,选其中健壮、无病虫害的种栽分别栽种。栽种时在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开深10厘米,宽15厘米的沟。将繁殖材料依顺序卧放于沟内,头尾相接,株距15-20厘米,每行最后1个繁殖材料应回头倒放。沟内每公顷施混合肥22500千克,之后覆土与畦面持平。每公顷用种75000-150000个。合理密植可提高产量。 ==日本薯蓣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地:根据日本薯蓣的生物学特性,宜选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块进行种植。 整地:选好地后,要深耕土地。以秋末冬初翻耕土地为好,经过风化,翌年种植时土壤疏松,在栽种前,每公顷施堆、厩肥67500-75000千克,均匀撤在地面上,再细翻1次,深50厘米左右,然后耙细整平,做成宽120厘米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畦面呈瓦背形。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当苗高5-6厘米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因苗小根浅,宜浅耕,以免伤苗,当苗高10厘米时进行第2次中耕,并进行间苗,零余子栽种的按株距15厘米定苗,苗高30厘米进行第3次中耕,之后搭架,封行后不能进行中耕。 追肥:结合中耕进行追肥,定苗后每公顷追堆、厩肥22500-30000千克、饼肥750千克,或施人畜粪水30000千克。肥料充足,可再追施1次。 [3] 立柱搭架:最后1次中耕,在每株旁插1支柱,可用细竹竿、柳条等,长2米左右,将两行相邻4根支柱上端捆紧固定,牢固不倒。然后引蔓上架,这样通风透光,茎、叶生长旺盛,可显著提高产量。 灌排水:苗期春旱应及时浇水,7-9月旺盛生长期也应满足水分的供给,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植株才能旺盛生长。水分过少块根扁平、瘦小,水分过多易发病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1/200710020593.html 薯蓣种苗扦插快速繁殖方法]</ref> 病虫防治 病害 褐斑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危害叶片。雨季严重,被害叶片发病,叶面病斑褐色,呈不规则形,严重时,后期病斑穿孔。防治方法:轮作;清洁田园,烧毁病残株;发病期可用50%的瑞毒霉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炭疽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危害茎叶。患病叶片上有略下陷的褐色病斑,并具有不规则的轮纹。7-8月雨季发病重。防治方法:栽之前用l:l:120波尔多液浸种栽5分钟晾干栽种;收获后,清洁田园,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前喷65%代森锌500倍液;发病后喷50%多菌灵1000倍液。连续喷2-3次。 虫害 蓼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幼虫危害叶片。幼虫黑色,是日本薯蓣的一种专食性害虫。常密集在叶片背面取食叶片,严重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幼龄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 蛴螬:危害根部。防治方法:整地时施毒土或毒饵诱杀。 红蜘蛛:危害叶片。防治方法:7-8月喷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或20%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日本薯蓣主要价值== 块茎入药,性味甘,性平;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助五脏, 强筋骨;主治治脾胃亏损,气虚衰弱,消化不良,慢性腹泻,遗精,遗尿等。 也供食用。<ref>[https://www.cbxm.com/doc-view-2166.html 薯蓣主要价值]</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ref>[https://plant.cila.cn/zhiwuku/shuyu/ 薯蓣 2018/11/21 16:33:00 ]</ref>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日本薯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