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92.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旌忠寺 的原始碼
←
旌忠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旌忠寺</big> ''' |- | [[File:旌忠寺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旌忠寺 外文名称;Jingzhong Temple 位置;江苏扬州市汶河路文昌阁附近 保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寺;智顗大师 |} '''旌忠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汶河路文昌阁附近。在旌忠巷东端北侧,东临仁丰里,相传此地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旧址。旌忠寺是江苏省重点[[寺庙]]。陈太建年间(569-582年)名为寂照院。因隋炀帝在此听智藻讲法而成名刹。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为祭祀岳飞,改名功德院。又因寺内原有纪念隋唐间注《文选》的扬州人曹宪、李善的文选楼,名寺额为"文选精忠"。咸淳年间,赐额"旌忠寺"。1984年起旌忠寺全面修建。重建后的旌忠寺寺门朝南,纵向依次为山门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寺内有500年[[银杏]]树一株。常住僧人18人。 ==序言介绍== 陈大建中(569-582年),天台僧智顗大师来扬弘法,兴建寺庙,就文选楼遗址建寂照院。隋大业间(605-618年),其弟子智藻宏扬天台教义于寺中,隋[[炀帝]]亲临听讲,使寂照院成为当时名刹。南宋隆兴中(1163-1164年)祀忠武王岳飞,改名为功德院,至咸淳间(1265-1274年),赐名旌忠寺。元重建大殿,明、清屡经修建。寺额旧题兼有"文楼旌忠"四字。[[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疏理沟道时,得宋人隶书"旌忠寺"石额,易之。又于寺外立圈门,额"古文选里"。大殿为楠木梁架,十分珍贵。 清顺治八年(1651年)造楼五楹,中礼文昌帝君,下礼昭明太子。今楼前古银杏一株,绿荫如盖。据[[《扬州揽胜录》]]载:"文选楼在小东门北旌忠寺内,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故址。太子选录秦汉三国以下诗文凡六十卷,名曰《文选》,楼以是名。……炀帝游江都,常幸此楼。……民国初年,楼将圯,寺僧法权募资重建大楼五楹,备极壮丽。楼上中楹供太子塑像,首戴角巾,俨然儒者气象。楼前题'梁昭明太子文选楼'额,楼下题'六朝遗址'额。千余年[[文化]]古迹焕然一新,其功不可没也。"文选楼亦名藏经楼,今楼上贮有清代重要的佛教经典--乾隆版《龙藏》一部,共七千余卷,按千字文顺序排列,分装于21只樟木经柜内,保存完好,为扬州珍藏的古[[文物]]之一。 1981年12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旌忠寺为扬州市开放寺庙之一。僧众已陆续回寺修持,佛事活动亦已恢复,经多方募化,自1984年起已开始全面修建。大雄[[宝殿]]已重修升高,于1988年12月竣工;殿内佛像,全部重塑,1991年9月完工。大殿中央供[[毗卢佛]],两旁是帝释、梵王二天王;大殿左右两侧供二十诸天王;大殿梁架上塑一千尊小佛,"千佛绕毗卢";佛坛后是"海岛观音"群像。殿后新置两座砖砌三层小宝塔。念佛堂内供"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藏经楼的下层是法堂,供释迦牟尼玉佛一尊,系缅甸佛教徒所赠。山门殿即将修复。<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542313116833619 探访扬州千年名刹——旌忠寺] , 百度 2018-06-18 </ref> ==保护情况== 旌忠寺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为扬州佛教协会驻地。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v0530ipnjc7|480|270|qq}} <center>“悯忠寺”复杂而又沧桑的历史</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旌忠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