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0.2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方学渐 的原始碼
←
方学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方学渐 | 圖像 = [[File:T01ea560901a1f0a0b9.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p4.so.qhmsg.com/bdr/171__/t01ea560901a1f0a0b9.jpg 原圖鏈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方学渐'''(1540~1615),方祉次子。字达卿,号本庵,桐城人(今[[安徽]]桐城市区凤仪里),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以子大镇贵,赠大理寺少卿。学渐著有《迩训》二十卷,《[[桐彝]]》三卷,及《[[心学宗]]》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人物介绍 == 方学渐(1539-1615)字达卿,号本庵。[[安徽]]桐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为诸生祭酒二十余。领乡荐,弃去,专事讲学。方学渐(明善先生)是[[继何唐]]之后于桐城兴教倡学的乡里大师。他终生未仕。为诸生时即与士人结社论文,讲论学术。晚年筑桐川会馆,献身讲学,为桐城风教的振兴和此后人才的涌现作出了一定贡献。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的创始人。 方学渐,人称明善先生,为方家《易》学创始人,著有《[[易蠡]]》,方学渐少学有成,但屡试不第,遂一意问学,力主兼容儒释道三家,崇尚实学,图以朱学补阳明心学的空幻,声震于皖江、东吴。朱彝尊云:"方氏门才之盛,甲于皖口,明善先生实浚其源。东南学者,推为帜志焉。为诸生祭酒二十余年,后专事讲学。据《安徽文献书目》,记录赴东林讲学的《[[东游记]]》外,著有《易蠡》、《桐彝》、《[[迩训]]》、《心学宗》、《[[性善绎]]》、《[[铜川语]]》等书。因方学渐曾受学于泰州学派的耿定理,《明儒学案》把他列入《泰州学案》。祖父方讳印,[[弘治]]甲寅任天台县令,廉洁恬静。甫一年卒,祀名宦。子方大镇(公元一五五八--一六二八年)、孙方孔灱(公元一五九一--一六五五年)、曾孙方以智(公元一六一一年--一六七一年),都是当时有学问的名士兼官吏,也是直接间接参加[[东林党]]的人物。明代中叶桐城学术大兴人才迭起。先有何唐、[[童自澄]]、方学渐等结社讲学,继有[[方以智]]、[[钱澄之]]等著名学者兴办学馆,传播各种学说,讲述各种文论。 == 人物生平 == [[File:01300000252663122584888191173 s.jpg|缩略图|左|350px|[http://a0.att.hudong.com/42/88/01300000252663122584888191173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doc/sp/qr/history/version.do?ver=9&hisiden=wVUYACAM,ERUdEXxZSQ,gkIBQ 图片来源]]] ===早年时期=== 方学渐幼读经史,十岁能文。12岁丧父,将"立品、读书、择友"作为自己座右铭,勤勉奋发,学识过人。汉阳张甑山为桐城教谕,十分器重方学渐,曾向主试官推荐,对此,方学渐不以为然。及至应试,避而不就,并说:"因人诡遇,吾不为也。"后与邹东郭、吕新吾、[[冯少墟]]、[[顾泾阳]]、[[高景逸]]等名士交游,学识益进,以布衣主文坛讲席二十余年,他的讲学活动遐迩闻名,不但在皖江一带到处传扬,而且远扬东吴,博得东林党的好评。东林党人请他到"[[东林书院]]"讲"身心性命之学"。高攀龙尤其推崇他,把他与东林盟主顾宪成并称。晚年于桐城建"桐川会馆",邀教渝张甑山、桐城学者何唐为主讲,开桐城设馆讲学之先河。弟子数百人顶礼受教,其中有后来成为方以智老师的王宣。黄宗羲说他:"少而嗜学,长而弥敦,老而不懈"。 ===四方讲学=== 方学渐曾出游各地,四方讲学。著有《会言》、《东游》、《北游》、《南游》等书。出游讲学时,每逢地方官员迎送,必事先派人谢绝。他淡泊守志,喜善规恶,崇尚礼仪,所著《祠规》、《[[饮酢诗歌]]》记述了当时族祭、婚嫁、吊庆应遵循的礼俗。对家乡建庙宇、修桥梁、办塾学、修家谱都尽力资助,热情参与。还捐资置义山于县城外西山之麓,用以埋葬无主尸骨。年75卒,学者私谥明善先生。遗著主要有《易蠡》10卷,《[[孝经绎]]》1卷,《[[心学宗]]》4卷,《桐彝>>3卷、续2卷,《尔训》20卷,《崇本堂稿》22卷、续2卷,《别稿》4卷。 ===学术主张=== 方学渐早年师事耿定向,就学谱论他属于王门左派,故[[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将他列入"泰州学案"。可他偏偏不赞成王畿的"四无说",斥责"《[[天泉证道记]]》为傅会"。企图恢复正统王学。但是,他治学以"崇实"为主旨,强调"理是实理,事是实事",坚持"究良知而归实"的学术价值取向。在这个取向的指导下,他实际上借"濂洛之教"来救王学末流的空疏之弊,其结果却同他的主观愿望相反,以折中程朱陆王为归宿,真正地背叛了王学的立场。正因为方学渐的哲学是调和"心学"和"理学"的产物,故它绝不是"道学"的简单翻版,而是有着独特的内容。他的哲学重点在于论述"心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心体至善"、"性定是善"。但当他论证"心体至善"的道理时,所依据的理论则是"生理"说。他说:"阴阳、刚柔、仁义,皆生理也,虽不能无杀而杀,亦所以生之也,此可以识性善之原矣",认为从"生理"的本质在于生物成物(即使不得不灭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物成物)就能了解"心性"何以至善。因为"生理"既然"生生毫无杀机",是至善的,那么得"生理"以成的人性,就不能不是至善的。方学渐还认为,"欲"同"性"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既然"性"源于"理",那么"欲"也就与"理"相关。他说:"赤子初生,口欲食,眼欲视,体欲安,意欲适,四者所谓感物而动,性之欲乎!而理在其中,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这是将"感物而动"之欲说成即"性"之"欲",认为这种基于"性"而发的"欲",根因于"理";"理"是"天理",则"欲"也就是"天性"。这是对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说教的批判。 == 家庭情况 == 方学渐生有三子,长子方大镇,万历进士,任浙江巡按、大理寺丞、左少卿等高官。次子方大铉历任京官户部主事。三子方大钦。孙子[[方孔照]],崇祯年间任湖广巡抚。曾孙[[方以智]],崇祯进士,翰林院编修,定王讲官,永历朝拜为内阁大学士。故有"一门五理学,三代六中书"之美誉。 [[File:Bki-20121003161002-230508678.jpg|缩略图|右|350px|[http://pic.baike.soso.com/p/20121003/bki-20121003161002-230508678.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v23419397.htm 图片来源]]] == 学术著作 == 方学渐逝世时七十五岁。一生著书二十多种,多已佚失,今尚存数种:《桐彝》、《迩训》、《庸言》、《心学宗》、《性善绎》、《东游记》。另外,其易学著作《易蠡》的部分材料,保存于方孔的《[[周易时论]]》;《[[桐城方氏诗辑]]》、《[[桂林桐城方氏家谱]]》及郡、县方志内,还散见有他的诗文。佚著有据可供稽考的目录为:《桐川语》、《北游记》、《南游记》、《七解》、《二解》、《一言》、《百八铭》、《[[崇本堂稿]]》、《[[孝经绎]]》、《先正编》、《诗读》、《[[桐川语录]]》、《[[崇实会记]]》、《连理堂集》、《会言》、《[[桐川会言]]》、《[[归去吟]]》、《十九章》、《[[崇本堂别稿]]》。上列这十九著作,除了几种可能相同外,绝大多数不可能异名同实,它们的佚失,是很可惜的事。 == 人物成就 == 著有《会言》、《东游》、《北游》、《南游》、《祠规》、《[[饮酢诗歌]]》等书。遗著主要有《易蠡》10卷,《孝经绎》1卷,《心学宗》4卷,《[[桐彝]]》3卷、续2卷,《尔训》20卷,《[[崇本堂稿]]》22卷、续2卷,《别稿》4卷。 方学渐死后,明万历皇帝敕封为[[文林郎]],江西道[[监察御史]]。门人学者私谥为"明善先生"。方学渐主讲性善之旨,经世之道,抨击那些空幻虚伪的学说。这是继何唐归里讲学之后,又一个大学者对桑梓文化教育事业的开拓和贡献。其毕生推理学振风教,重礼义传家,为方氏的兴旺作出巨大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参考资料 == [[Category:明朝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方学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