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新街村(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 的原始碼
←
新街村(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新街村 </big> ''' |- |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 新街村 所属地区: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 |} '''新街村'''隶属[[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地处松华乡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40公里,到乡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市区70公里。东邻嵩明县,南邻寻甸县,西邻富民,北邻嵩明县。辖新街、马劳力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93户,有乡村人口1701人,其中农业人口1701人,劳动力119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52人。全村国土面积15.91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976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蔬菜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117亩,人均耕地2.6亩,林地15225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8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路灯。 全村有 493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493户通电(占农户总数的100%)。该村到乡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28辆。到2008年底,全村有7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7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5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历史沿革= 现今的新街社区原马喇利村,属古驿道重要交通驿站,原属嵩明县辖地,是倘甸、亦郎、禄劝等地官贾至省会途径要到,山道林茂草深,土匪为患,抢劫过往行人。 明代为了维持交通安全,在此山险路僻之处设置哨所,名马喇利哨,派兵常驻守哨,日久成为村落。据道光昆明县志记载,马喇利哨在城北90里。明崇祯时,经云南分守还普带管兵巡案普道布德司右参政,派杨恩查哨,查到哨头李召庆委实在哨防守,故请奏皇帝赏给李召庆冠带把总,管理马喇利哨,由昆明县衙署每年拨守哨费铜钱3千文,故而划归昆明县,昆明县对马喇利哨按两院 (督察院、安察院)札由,一应杂派差事俱优免,哨头李召庆锲石两院答付碑记,今已400余年。 中华民国时期,住户逐渐增至20多户,嵩明县政府向云南省政府申报,要求将马喇利哨划给[[嵩明县]],民国23年 (1934年)7月16日,经云南省民政厅调查,认为当地群众风俗习惯与嵩明相同、土地相连,裁决划给嵩明县管辖,因当地住户遵守明代两院答付碑记,不愿划给嵩明县,他们扶老携幼到省政府、昆明政府请愿,故而没有划成。民国31年 (1942年),石耳朵李行在马喇利哨当哨长,带领撒脚地人在该地踩街,(当时无人居住),由清水沟、发着、茨门楼合设街市,从此得名哨新街。清代属昆明县北仓堡,民国属苍竹乡。 1950年9月,昆明县人民政府,在建政期间,调整区划规模,准备将哨新街调整给嵩明县管辖,消息传到哨新街,当地群众联名上书到昆明县人民政府,昆明县人民政府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打消调整念头,并为该地恢复学校,给群众做好安定工作。政区隶属昆明县第四区苍竹乡,1953年属昆明市第七区双哨乡,1956年10月属龙泉区,双哨乡。1958年夏秋之交,并入官渡区。2004年由官渡区划归盘龙区。 2009年8月松华乡撤乡改设街道,新街村委会随之改设社区。 新街的原著居民是彝族和苗族,现在居住在此的汉族据当地人讲是在明清时期随边疆屯军而来。古时,新街由周边4户富农共同筹资建设,作为当时昆明进京、去贵州、四川的必经之路,新街是重要的军事哨点。在民国时期,仍然享有“一不抓兵,二不派款,三不交粮”的优惠政策,也享有 “最远的城镇户口”的优待。新街社区的彝族聚居村那古箐至今还保有一块明清时期的石碑。 =资源经济=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117亩(其中:旱地 4117 亩),人均耕地 2.6 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 15225亩;水面面积50亩;其他面积 4469 亩。 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0.2万元,实现了2012年小康社会拟定目标值,超出1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8万元,占总收入的50.01%;畜牧业收入 165.6万元,占总收入的 49.3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6头,肉牛130头,肉羊1230头);林业收入2.3万元,占总收入的0.68%。[[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低。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粮食、烤烟,主要销售往省内。曾发展烤烟特色产业。少量种植有中草药当归、[[柴胡]]等。目前有大量三七种植。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93户,共有乡村人口1701人,其中男性856人,女性845人。其中农业人口1701人,劳动力119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74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61人,参合率80%;享受低保7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6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3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2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拥有教师13人,在校学生197人,距离乡中学30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96人,其中小学生197人,中学生99人。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返回「
新街村(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松华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