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6.1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民丛报 的原始碼
←
新民丛报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新民丛报'''《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于1902年2月由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从创刊到1907年11月停办,前后近六年,共出版九十六期。这是梁启超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81784612 康有为怎么会同弟子闹翻?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773dfdd19d8eb782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社会影响 == 《新民丛报》为辛亥革命前维新派的重要刊物。初期着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学说,言论激进,对中国知识界发生很大影响。仍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刊物。 《新民丛报》对中国社会的实际影响在其前後阶段有所不同。早期即自创办至1903年2月前,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客观上曾产生过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广大知识界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影响很大,启发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中期自1903年2月至1905年末,则加紧立宪保皇宣传,逐渐暴露其敌视革命的顽固立场,影响大为削弱;后期自1906~1907年冬,主要与革命派的刊物《民报》进行激烈论战,表现了对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极度恐惧,其言论对革命起了阻碍作用。 == 发展历史 == 《新民丛报》是20世纪初在日本发行的半月刊是梁启超主持的报刊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刊物。1902年2月8日,继《清议报》后,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每月旧历初一日、十五日发行。1903年2月起,改为十四日、二十九日发行。1904年2月以后,经常不能如期出版。1907年8月停刊,前后历时六年,共出96号,编辑和发行人署名[[冯紫珊]],实由梁启超负责,刊物上的重要文章也大都出于梁启超之手。 == 刊物创办 == 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该报为半月刊。由梁启超负责主编,冯紫珊负责编辑兼发行。 它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之一,报名取《大学》篇中"新民"之意。 在《新民丛报》的创刊号上,其《本报告白》宣言三条办报宗旨:"一、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来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原;二、本报以教育为主脑,以政治为附从。但今日世界所趋重在国家主义教育,故于政治,亦不得不详。惟所论务在养吾人国家思想,故于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词费也;三、本报为吾国前途起见,一以国民公利公益为目有,持论务极公平,不贪偏于一党派;不为灌夫骂座之语,以败坏中国者,咎非专在一人也;不为危险激烈之言,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 但实际上,该报在创办之初,以其清新明白的语言,生动犀利的文笔,着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极力宣扬变法维新,力倡民族主义,激烈抨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屈辱卖国的卑鄙行径,深得进步人士的欢迎。 梁启超本人在1902年10月16日出版的第十八号上发表了《进化论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有两处提到了"麦喀士(马克思)"和"社会主义",这是在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刊物上,最早向读者介绍马克思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对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个方面影响极大的译名的文字。 但是,随着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蓬勃兴起和民主革命思想的高涨,《新民丛报》也伴随着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的落伍而趋于保守。从1905年至1907年,该报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民主派进行论战的主要阵地,曾就革命与保皇、民主立宪与君主立宪、土地国有等问题与《民报》进行过激烈的论战。 == 刊物定位 == 《新民丛报》创刊号《[[本报告白]]》称:“本报取名《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初创时,分图画、论说、学说、口闻短评、中国近事、海外汇报、史论、地理、教育、学术、近事、名家说丛、舆论一斑、杂俎、小说、文苑、绍介新著各栏。第二年起“改定内容”,论著门中,着重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历史、地理、教育。说明“以教育为主脑,以政论为附从”,“为吾国前途起见,一以国民公利公益为目的”。 《新民丛报》初创时,主要论文几乎都出自梁启超之手,所撰长篇政论《新民说》,是当时较有代表性而影响广泛的文篇。梁启超强调“新民为今日中国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新民丛报》的指导思想。《新民说》全文共20节,约11万字,分期刊载,历时五年,后又出单行本。《新民说》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国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尤其是“新民”对于“新国家”的迫切与必要。梁启超曾在上面发表《饮冰室诗话》而引起“诗界革命”。 由于梁启超议论新颖、语言明快、文字生动,深受读者欢迎,使得《新民丛报》印数日增,最初仅印二千册,到了第二十号时,增至九千册,有时高达一万四千册,还经常再版、翻印。 == 发表论述 == 梁启超论孔教 1902年2月23日,《新民丛报》发表梁启超文章《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文章说:"虽保教党之用心,吾固深谅之而深敬之","而欲出移山填海之精神以保之;顾吾以为抱此隐忧者,乃真杞人也。孔教者,悬日月,塞天地,而万古不能灭者也。他教惟以仪式为重也","其与将来之文明,决不相容,天演之公例则然也。孔教乃异是,其所教者,人之何以为人也,人群之何为群也,国家之何以为国也。凡此者,文明愈进,则其研究之也愈要"。"东西古今之圣哲,其所言合于人格者不一,而最多者莫如孔子。孔子实于将来也界德育之林,占一最重要之位置,此吾所敢预言也"。"吾敢断言曰:世界若无政治、无教育、无哲学,则孔教亡;苟有此三者,孔教之光大,正未艾也。持保教论者,盍高枕而卧矣"。 康有为的《[[法国革命史论]]》 1906年9月,康有为撰写的《法国革命史论》开始在《新民丛报》上刊载。文章中说:孔子生于春秋时,已深恶封建之害民,日讥而去之。盖凡有封建,即有公卿、大夫、士千百数,不得已而定制:"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孟子亦频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而讥时君"率兽食人",言之如此其痛切也。若夫税敛苟重,尤痛言之。 国朝礼乐文教,皆述周公、孔子之余;政治法度,皆循汉、唐、宋、明之旧。八股弓石之愚民,因乎明制;种举选补之用吏,多属汉人。将镇皆可起徒走而致,公卿皆可从科举而得。尚虑宗室亲王之恃势凌民,至禁不得出京三十里。封爵极少,间以大功得爵,只有禄位而无土地;亦无僧寺之能纵横。虽乾隆之世,而亦受蠲租兴学之仁政。我中国乎,凡法压制之苛害,盖皆无之。 吾国经三代之政,孔子之教,文明美备,万法精深,升平久期,自由已极,诚不敢妄钦狂泉、甘服毒药也。我国人以孔子经义之故,经秦汉大革命之后,平等自由已极,今知之,应大呼"孔子万岁";应大呼"中国人在地球万国先获平等自由二千岁"而已。(文章摘要) == 新小说 == 1902年11月《新小说》在日本横滨创刊。该刊附设于《新民丛报》,由梁启超、韩文举、蒋智由、马君武等主办,成为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详细阐述了小说必须改革的主张,将小说看成改良社会的有力工具。 梁启超介绍马克思 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文中说:"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又说:"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马克思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优"。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新民丛报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