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209.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昌高腔 的原始碼
←
新昌高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新昌高腔.jpg|350px|缩略图|右|<big>新昌调腔剧团上演调腔《汉宫秋》</big>[http://www.chinawriter.com.cn/NMediaFile/2018/0514/MAIN201805141317000512873898846.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514/c404004-29987500.html 来自 中国作家网 的图片]]] '''新昌高腔''',又称[[高腔]]、[[高调]],[[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因为仅存[[浙江|浙江省]]新昌县一个剧团,故名新昌高腔。新昌高腔历史悠久,[[历史]]长达400年以上,能够演出[[元朝|元代]][[杂剧]]《[[西厢记]]》、《[[汉宫秋]]》中的部分折子。目前,新昌高腔严重衰落,现存唯一的一个剧团为新昌调腔剧团。2006年5月20日,新昌调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最古老的声腔== 调腔,俗称高腔,或高调。它是元朝统一中国后,北曲南腔相互交融所派生的一个声腔,也是中国保留至今的最古老声腔<ref>[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u7ai1083734_k4.html "新昌调腔"为明代"四大声腔"遗音 有600多年历史],东方网</ref>。自元代起,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是调腔的鼎盛时期,广泛流行于越、台、明、温、严、婺、处诸州,到了明朝中叶,随着[[乱弹]]等[[声腔]]的兴起,才打破调腔一统天下的局面。特别是清未到解放前夕,由于迭经战乱,[[艺人]]流散,[[调腔]]倾于灭绝,只有在新昌尚存一息。 从[[明朝|明代]]至解放,很长的时期,新昌调腔的演出活动非常频繁。明[[成化]]《新昌县志·风俗篇》记载:“正月望前,市人俱出钱做灯,又做戏文通宵达旦才止”,“客多请鼓吹,作杂剧,颇纷华”。 ==分类== 调腔的戏分古戏和时戏<ref>[http://tv.cntv.cn/video/C14092/c75014eb235846a0b1ce344c185ff874 (探索·发现)新昌调腔分为古戏和时戏两种表演形式],央视网</ref>。清代以前的戏称古戏,明代以后的戏称时戏。这两种戏在[[表演]]和[[音乐]]的[[风格]]上迥然不同。 古戏典雅清丽,体局好静,刻画细腻,真切感人,为调腔之精华。它的另一特点为:[[曲牌]]专曲专用,各剧目间音乐个性鲜明,颇有南戏遗风。时戏多为[[明朝]]以后传奇,大多反映宫廷斗争和群雄争霸。风格多高亢激昂,气势磅礴。时戏中另有一类家庭伦理戏,大多反映小市民生活,《三婿招》《双玉配》等,这类戏[[幽默]]风趣,耐人寻味,音乐亦轻松活泼,节奏明快,饶有[[喜剧]][[色彩]]。 调腔的时戏通俗易懂,戏的内容大都反映宫廷斗争,群雄争霸。尽管艺术价值不及古戏,但老百姓爱看这样的戏。所以调腔剧团下乡演出的时候,演的都是时戏。 调腔时戏特别粗犷有力,观众的心情很容易受感染而觉得很振奋。演员唱戏的时候,用的是假嗓,音很高,只唱半句,接着就有[[乐队]]的人的来[[帮腔]],也有台下的观众跟着帮腔的,[[场面]]非常热闹。调腔的吹打可以说是动人心魄。特别是在点将、发兵、坐堂等需要制造气势的时候,开场会是一阵由缓转紧的“狂、狂、狂”震耳欲聋的大台锣声,紧接着是“胡、胡、胡”深沉雄浑的大筒声,又紧跟着“呜嘟、呜嘟”宏大而又凄切的目连号声,这么一来,使台下看戏看得有点累了的人,一下子就有了精神。 ==视频== ===<center> 新昌高腔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调腔名家王莺《甄清官开仓》品品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新昌高腔 </center> <center>{{#iDisplay:k07848ty0rb|560|390|qq}}</center> <center> 西厢记-元杂剧 </center> <center>{{#iDisplay:n0662sllil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新昌高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