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3.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文学读者研究 的原始碼
←
新文学读者研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13196094/1bd10f71abd7ade6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5325/5527687883/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新文学读者研究'''》,作 者: 施龙,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是一种用[[口语]]或文字作为[[媒介]]<ref>[https://www.sohu.com/a/202957329_652768 沉浸媒介: 重新定义媒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搜狐,2017-11-07</ref>,表达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的方式和手段。当文字不单单用来记录([[史书]]、[[新闻]]报道、[[科学]]论文等),而被赋予其他思想和情感,并具有了艺术之美,才可称为文学艺术,属于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剧小说、剧本、[[寓言]]、童话<ref>[https://www.doc88.com/p-5713113738896.html 关于传统童话故事可读性的几点思考],道客巴巴,2016-09-28</ref>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内容简介== “新文学读者研究”系[[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施龙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作者从传播、接受的角度研究新文学读者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别讨论了知识青年读者与新文学的互动,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新文学读者之于新文学审美特质的意义及其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功能,故重点虽在于分析新文学读者群的结构、梳理其历史演变,而最终的落脚点则在以之为场域,辨析新文学的审美现代性与社会文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书稿证明了文学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还在于突出了青年问题的重要性,可以为国家在文艺管理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也可以为相关青年问题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介绍== 施龙,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毕飞宇小说的幽默——以插入语和排比句为例》《北洋政府的文化管理机构与文化政策》等[[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文学读者研究》。参编《中国新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新文学读者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新文学的政治哲学属性及其对读者的召唤性 第二节 新文学出版与新文学的流通 第三节 新文学副刊与新文学的[[社会]]基础 第二章 新文学读者群结构变迁概观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文学读者 第二节 作为新文学读者群的新潮社 第三节 从知识青年到社会大众——新文学读者群结构性转化的意义 第三章 知识青年读者与新文学的互动 第一节 “底”的表征:“时代精神”的“不留余地” 第二节 “孤独者”:知识青年的自画像 第三节 “我们”:[[知识]]青年的心理掩体 第四节 “新文艺腔”:“新思潮的门面”与世界的“心理替代物” 第四章 新文学读者与新文学审美底色 第一节 “人的道德”与“诗的经验主义” 第二节 新文学的现代性:“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场”——以朱自清为线索 第三节 “古雅”作为新文学的底色 第五章 新文学与新文学读者:文艺与政治的分流 第一节 新文学阅读的“自生自发秩序” 第二节 边缘知识青年与新文学的[[政治]]化 结语:在文学与社会两间的新文学读者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新文学读者研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