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4.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新教育大纲 的原始碼
←
新教育大纲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新教育大纲.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9.doubanio.com/view/subject/l/public/s5869575.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975586/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新教育大纲'''》,中国现代教育学著作。杨贤江(原题李浩吾)著。1930年[[上海]]南强书局出版,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共3章。第1章教育的本质,用唯物主义历史观阐述教育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第2章教育的进行,论述了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揭露了资本主义教育的反动性、社会主义教育的进步性和革命性。第3章教育的概观,阐述了教育和经济、政治的关系。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有依存关系;教育既受生产方式也受政治制度制约,又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变革起促进作用;教育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教育的“本质”是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为全社会共享;但是到了阶级社会,教育成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所实施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批判了当时中国流行的“教育神圣说”、“教育清高说”、“教育救国论”、“教育万能论”、“教育独立说”等观点。认为要变革社会制度,只有革命。在革命中,教育应当作为武器,在革命胜利后,教育便应当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本书是中国第1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教育的理论著作,在当时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书,但受到进步教育工作者和知识青年的欢迎,成为革命根据地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读物。对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刻。 ==作者介绍==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父(英甫),笔名李浩吾、莱多易,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浙江余姚(今慈溪)人。主要教育著作有《新教育大纲》和《教育史ABC》。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ref>[https://www.neac.gov.cn/seac/mzwh/201607/1078532.shtml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ref>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ref>[https://www.sohu.com/a/404903363_448629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f>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center> 新教育大纲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教育公共基础:杨贤江的代表作是什么?</center> <center>{{#iDisplay:h3245pkakio|560|390|qq}}</center> <center>教育公共基础:教育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的观点是?</center> <center>{{#iDisplay:j3236c5mho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新教育大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