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28.2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教育网 的原始碼
←
教育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教育网.jpg|缩略图|[https://xlts.dj-edujy.com/zh/#baidu2PC#67246?bd_vid=10026562666883541445 教育网]]] '''教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它主要面向 == 教育和科研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互联网络。1996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四大骨干网之一。 简介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 CERNET始建于1994年。截至2003年12月,CERNET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2.5Gbps,地区网传输速率达到155Mbps,覆盖全国31个省市近200多座城市,自有光纤20000多公里,独立的国际出口带宽超过800M。 CERNET目前有10个地区中心,38个省节点,全国中心设在清华大学。CERNET距今联网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超过1300个,用户超过1500万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 随着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升级,新一代教育网必然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亚洲教育网素质教育云平台是国内首个实现三网合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 == 地区分布 == CERNET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CERNET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的运行管理。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等10所高校,负责地区网的运行管理和规划建设。 CERNET省级结点设在36个城市的38所大学,分布于全国除台湾省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CERNET已经有28条国际和地区性信道,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香港特区联网,总带宽达到250Mbps。与CERNET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达1000多家(其中高等学校800所以上),联网主机120万台,用户超过2000 万人。 == 发展状况 ==[ CERNET基本具备连接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联网能力,并完成了CERNET八大地区主干网的升级扩容、建成了一个大型的中国教育信息搜索系统。<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10/17/1005628_26933002.shtml 校园网(作业)]</ref> CERNET建成了总容量达800GB的全世界主要大学和著名国际学术组织的10个信息资源镜像系统和12个重点学科的信息资源镜像系统,以及一批国内知名的学术网站。 CERNET建成了系统容量为150万页的中英文全文检索系统和涵盖100万个文件的文件检索系统。 CERNET是中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为了适应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远程教育工程的要求,1999年,CERNET开始建设自己的高速主干网。利用国家现有光纤资源,在国家和地方共同投入下,到2002年底,CERNET已经建成20000公里的DW DM/SDH高速传输网,覆盖我国近200个城市,主干总容量可达40Gbps;在此基础上,CERNET高速主干网已经升级到2.5Gpbs,155M的CERNET中高速地区网已经连接到我国35个重点城市;全国已经有1000多所高校接入CERNET,其中有100多所高校的校园网100~1000Mbps速率接入CERNET。 CERNET是我国互联网研究的排头兵,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CERNET完全是由技术人员独立自主设计、建设和管理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在网络建设的同时,CERNET还注重加强网络安全工作,1999年CERNET建成国内第一个网络紧急响应中心CCERT,并提供服务。迄今为止CCERT小组已经先后处理了2000多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有效的保证了CERN ET正常的网络运行秩序,促进了CERNET网络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CERN ET还是中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试验网络,是以现有的网络设施和技术力量为依托,建立了全国规模的IPv6试验床。1998年CERNET正式参加下一代IP协议(IPv6)试验网6BONE,同年11月成为其骨干网成员。CERNET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高速网INTERNET2的互联,国内仅有CERNET的用户可以顺利地直接访问INTERNET2。 CERN ET也是国家信息网络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仅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期间,CERNET研究人员与其他合作单位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百篇,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ref>[https://www.unjs.com/xuexi/quanke/20140524000000_1062630.html 教育网]</ref> CERNET还支持和保障了一批国家重要的网络应用项目。例如,全国网上招生录取系统在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录取工作中发挥了相当好的作用。 CERNET的建设,加强了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缩小了与国外先进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差距,也为国家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2000年8月,教育部党组批准CERNET转制方案:组建赛尔网络有限公司,负责CERNET主干网的运营与维护,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及服务水平,发展网络增值业务。同时,保持CERNET原有的科研体制不变,继续承担国家的科研项目,保持网络技术的领先。 == 筹建历史 == 从1994年开始,伴随着国家五个大型项目的实施,CERNET获得迅速发展。 启动工程 1994年7月----1995年12月 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 技术攻关 1996年10月----1998年12月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升级工程 1998年3月----1999年4月 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主干网升级工程。 扩大规模 1998年11月----2001年7月 国家“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地区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 跨越发展 1999年9月----2001年12月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高速主干网建设”。 == 建设背景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近两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为进一步保持其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又相继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计划”,并正在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 现有由于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以学校教育社区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升级,为无网站的学校提供新一代教育网、校园网、班级网,必然成为其升级和新建的最佳选择,亚洲教育网素质教育云平台是国内首个实现三网合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跨平台使用。 == 重要意义 == 有利于中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建立教育网能够使中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和科 研人员在全国和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成为中国高 等学校进入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快捷方便的入口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 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处于一个全力发展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阶段。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高潮正在到来,若干个国家级计算机信息网络工程正在规划或开始筹备建设之中。这些工程能够加速和推动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使中国能够参加世界范围内信息交流和技术竞争,使信息产业成为中国下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程教育网的建设先行一步,能够提供网络试验和研究开发网络技术的试验环境,而商业网是不能进行这类试验的,可以积累经验,提供成熟技术,培养高层次的网络建设人材和大批能够很好使用网络的教育和科研工作人员。 有利于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根据发达国家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技术的计划和经验,首先建立由政府资助的教育和科研试验网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建设教育网的过程中,将为建设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作好各种技术准备和进行部分试验,积累经验,锻炼队伍,争取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下一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竞争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教育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