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80.1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收益现值法 的原始碼
←
收益现值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9pH1WnaX&id=3F928E4876473FB6CB7E4A151F90B9FA42615A5F&thid=OIP.9pH1WnaXTT6Ey-TC71PSqQHaG2&mediaurl=https%3a%2f%2fts1.cn.mm.bing.net%2fth%2fid%2fR-C.f691f55a76974d3e84cbe4c2ef53d2a9%3frik%3dX1phQvq5kB8VSg%26riu%3dhttp%253a%252f%252fp4.qhmsg.com%252ft0131477ddfd1ba113c.png%26ehk%3dCQ9G8BVCtNGKou96ADcIgsZ8PheBKFvg6VfeXlXIoOg%253d%26risl%3d%26pid%3dImgRaw%26r%3d0&exph=318&expw=344&q=%e6%94%b6%e7%9b%8a%e7%8e%b0%e5%80%bc%e6%b3%95&FORM=IRPRST&ck=BA88F866822C6D219B3BE0B1CC4FE6F5&selectedIndex=9&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收益现值法'''<br><img src="https://ts1.cn.mm.bing.net/th/id/R-C.f691f55a76974d3e84cbe4c2ef53d2a9?rik=X1phQvq5kB8VSg&riu=http%3a%2f%2fp4.qhmsg.com%2ft0131477ddfd1ba113c.png&ehk=CQ9G8BVCtNGKou96ADcIgsZ8PheBKFvg6VfeXlXIoOg%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知乎</small> |} 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ref>[[李红勋 . 资产评估与管理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0]]</ref> 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从资产[[购买者]]的角度出发,购买一项资产所付的代价不应高于该项资产或具有相似[[风险因素]]的同类资产未来收益的现值。收益现值法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的实质:将资产未来收益转换成资产现值,而将其现值作为待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收益现值法的[[基本理论]]公式可表述为:资产的重估价值=该资产预期各年收益折成现值之和。 ==简介== '''收益现值法现值法''' 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从资产购买者的角度出发,购买一项资产所付的代价不应高于该项资产或具有相似风险因素的同类资产未来收益的现值。收益现值法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的实质:将资产未来收益转换成资产现值,而将其现值作为待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收益现值法的基本理论公式可表述为:资产的重估价值=该资产预期各年收益折成现值之和。 '''影响因素'''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超额利润;2)折现系数或本金化率;3)收益期限。 '''优缺点''' 收益现值法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评估方法,它主要考虑资产的未来收益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1、收益现值法的主要优点 1)能够较真实、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格; 2)在[[投资决策]]时,应用收益现值法得出的资产价值较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 2、收益现值法的主要缺点 1)预期[[收益额]]的预测难度较大,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2)在评估中适用范围较窄,一般适用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评估]]。 '''前提条件''' 收益现值法通常是在[[继续使用假设]]前提下运用的,应用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1)被[[评估对象]]必须是[[经营性资产]],而且具有持续获利的能力; 2)被评估资产是能够而且必须用货币衡量其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或整体资产; 3)产权[[所有者]]所承担的未来[[经营风险]]也必须能用货币加以衡量。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才能运用收益现值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收益现值法计算公式''' 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的基本理论公式为:资产的重估价值等于该资产预期各年收益折成现值之和。 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从资产购买者的角度出发,购买一项资产所付的代价不应高于该项资产或具有相似风险因素的同类资产未来收益的现值。收益现值法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的实质:将资产未来收益转换成资产现值,而将其现值作为待评估资产的重估价值。 '''适用收益现值标准的资产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及整体资产产权变动的资产评估。整体资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不是由该资产中的投入的价值来决定,而是由它产出的价值决定的。 2)以房地产和自然资源业务为目的的资产评估。这两种资产业务能够带来级差收益,其价格可根据租金来评估,适用收益现值标谁。 3)以无形资产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资产评估。这种资产可为所有者带来超额收益或垄断利益。在评估中,以其带来追加收益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净现值率=项目的净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合计。 净现值率是一种动态投资收益指标,用于衡量不同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大小,说明某项目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实现的净现值大小。净现值率小,单位投资的收益就低,净现值率大,单位投资的收益就高。 {| class="https://cn.bing.com/images/search?view=detailV2&ccid=3DlvKxkA&id=F92586B1B44B9920DA527B135FBFEA8DC780FAA8&thid=OIP.3DlvKxkAwaOuaUIGCpny2wHaE8&mediaurl=https%3a%2f%2fpic1.zhimg.com%2fv2-b777172e110e60c8b09112f08dbb1ebd_r.jpg&exph=1280&expw=1920&q=%e6%94%b6%e7%9b%8a%e7%8e%b0%e5%80%bc%e6%b3%95&FORM=IRPRST&ck=D9527A0AEE6998FB5E9E4B68CEAE7581&selectedIndex=34&ajaxhist=0&ajaxserp=0"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收益现值法'''<br><img src="https://tse4-mm.cn.bing.net/th/id/OIP-C.yTcgwTKPCiMwEfAMfSQr1gHaFH?pid=ImgDet&rs=1"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知乎</small> |} ==其他信息== '''适用范围''' 适用[[收益现值标准]]的资产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及整体资产产权变动的[[资产评估]]。整体资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不是由该资产中的投入的价值来决定,而是由它产出的价值决定的。2)以房地产和[[自然资源]]业务为目的的资产评估。这两种资产业务能够带来[[级差收益]],其价格可根据租金来评估,适用收益现值标谁。3)以[[无形资产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资产评估。这种资产可为所有者带来超额收益或垄断利益。在评估中,以其带来追加收益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基本参数''' 适用收益现值标准的场合,资产价格决定于两大[[基本参数]],即预期收益和本金化率,在永续经营条件下,收益现值标准的模型是:收益现值=预期年收益额/本金化率 1)收益额。收益额从静态来看是企业[[税后利润]],但从动态来看,采用[[净现金流量]]更为准确。 2)本金化率([[折现率]])。本金化率从本质上决定于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还要考虑行业性风险、市场条件、经营风险等因素。 收益法是将评估对象[[剩余寿命]]期间每年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资产的现值,以此作为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据此理解,收益法的评估参数有:各年的预期收益额,折现率(适用本金化率)和资产的寿命期。 '''比较分析''' 1、权益[[现金流折现模型]]和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比较在理论上,无论用企业现金流折现,还是用权益现金流折现,只要现金流的内容和折现率的性质相对应,二者之间的差额恰好是负债的价值。权益现金流折现模型从直观上看似简单,其实除了对于金融机构评估外,没有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简单易用。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既可应用于整个企业的价值评估,也可应用于[[业务部]]门的价值评估,尤其是对于多种业务经营的企业。由于企业的负债在各业务单元之间一般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如果使用权益现金流折现模型计算[[业务单元]]的价值,则需要把债务和利息分摊到各个业务单元,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据以了解[[价值创造]]源泉的信息也将减少。而使用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则可以避免债务计算的麻烦。 2、调整[[现值模型]]和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比较 运用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时,[[节税收益]]是通过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调整[[债务成本]]实现的。在调整现值模型中,节税收益则是单独通过对税收节减额折现实现的。这两种模型如果运用正确,并且对[[资本结构]]的假设相同,结果就一样。这两个模型虽然对节税收益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是都反映了莫迪格利尼-米勒公式的结论:即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企业价值和资本结构无关。因此,资本结构的影响只能通过税收或市场的不完善对[[企业价值]]产生。调整现值模型和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相比,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调整现值模型更加科学。首先,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在评估企业投资计划、[[企业战略]]或单个业务单元时,总是假定和整个企业的风险、资本结构相一致,这种假定并不符合现实情况;第二,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一般总是假定企业资本结构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变,而实际上资本成本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如果运用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逐期对折现率进行调整,其结果既复杂又[[不准确]]。调整现值模型由于将债务融资影响因素分离开,因此可用于评估更加复杂和动态的交易。当资本结构在预测期间变化较大,尤其是对于杠杆收购公司等的价值评估来说调整现值模型更加适用;第三、调整现值模型使管理者可以将日常经营和融资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区分开来,更好的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价值创造的信息。 3、[[经济利润]]模型和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的比较 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在实践中应用最广,经济利润模型也日渐普及。和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相比,经济利润模型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突出显示]]企业是否赚回其资本成本,并据此评价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二是可以作为衡量企业任何单独一年绩效的有效工具,而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却不能。例如,不能通过实际的企业现金流量和预计现金流量的比较进行[[企业绩效]]的考核,因为任何一年的企业现金流量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的影响很大,而这些投资的随意性很强,管理者只要牺牲长期价值创造,拖延投资,就能轻易改变年份的现金流量状况。所以,[[经济利润]]模型更多的用于企业[[绩效评估]]中,如果不涉及到绩效评估,选用哪种模型完全在于使用者的习惯和直觉。 '''转让''' 如果品牌在有限期间内使用 ,如转让五年的 收益现值法 使用权 ,则品牌[[评估值]]=∑ ni= 1 (各年预期超额利润×各年折 现系数)即 :E= ∑ ni=(1+ Rt) (1+r)iE :评估值 Ri:未来第i个收益期的预期超额收益额 r:折现率 ,可参考选用平均资金利润率 我国的《商标法》规定 ,注册商标的使用期为10 年 ,有效期满 ,可续注。因而一般将[[注册商标]]看作[[永久性收益]]的[[无形资产]]。在这种情况下 ,首先预测若干 年内(一般为5年)的各年预期超额利润 ,再假设前若干年的最后一年开始 ,以后各年预期收益额均相同 , 最后将企业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和本金化处理。 基本公式 : 品牌评估值= ∑前若干年各年 超额利润额 ×各年[[折现系数]]+ 以后各年的年金化超额利润率 本金化率 × 前若干年最后 一年的折现系数本金化率可等同于折现率。 如果品牌在有限期间内使用 ,如转让五年的使用 权 ,则品牌评估值=∑ ni= 1 (各年预期超额利润×各年折 现系数)即 :E= ∑ ni=(1+ Rt) (1+r)iE :评估值 Ri:未来第i个收益期的预期超额收益额 r:折现率 ,可参考选用平均资金利润率 我国的《商标法》规定 ,注册商标的使用期为10 年 ,有效期满 ,可续注。因而一般将注册商标看作永 久性收益的[[无形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 ,首先预测若干年内(一般为5年)的各年预期超额利润 ,再假设前若干年的最后一年开始 ,以后各年预期收益额均相同 , 最后将企业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和本金化处理。 基本公式 :品牌评估值= ∑前若干年各年 超额利润额 ×各年折现系数 + 以后各年的年金化超额利润率 本金化率 × 前若干年最后一年的折现系数 本金化率可等同于折现率 '''视频''' '''收益现值法的计算及应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2547406/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收益现值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