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4.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的原始碼
←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提尔皮茨号战列舰.jpeg|有框|右|<big>提尔皮茨号战列舰</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828/278837a9faa644ff9bd31d0e3cfeef16.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7748163_99930900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德语]]:Tirpitz)又名提尔比茨号战列舰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建造的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的第二艘舰<ref>[https://m.sohu.com/a/253672002_448904 二战德国最强的战列舰之一,俾斯麦级第二艘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搜狐,2018-09-13</ref>,它以原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缔造者、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命名。该舰于1936年11月在威廉港的战争海军造船厂船厂进行[[龙骨架]]设,并于两年半后下水。全部工程是在1941年2月完成,并随即投入德国舰队服役。如同其姊妹舰俾斯麦号一样,提尔皮茨号的主炮装备有分布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的380毫米SK C/34型[[舰炮]] 。经过一系列的战时修改,提尔皮茨号比俾斯麦号还要重2000公吨,这使它成为了[[欧洲]]海军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重型[[战列舰]]。 在1941年初完成海上试航后,提尔皮茨号曾短期担当德国波罗的海舰队的核心,旨在预防苏联[[波罗的海]]舰队逃脱的试图。一年后,该舰航行至[[挪威]],对同盟国的入侵起到威慑作用。尽管驻扎在挪威,提尔皮茨号也被用于拦截前往[[苏联]]的盟军护航船队,并于1942年执行了两次同种任务未遂。这是它唯一能担任的角色,因为自圣纳泽尔突袭以来,针对大西洋线路的护航行动太过危险。提尔皮茨号作为存在舰队,迫使[[英国皇家海军]]在该地区留存了包括战列舰在内的重要海军力量。 1943年9月,提尔皮茨号连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一起炮击了[[斯匹次卑尔根岛]]的盟军战略要地,这是它唯一一次使用自身主炮攻击敌方的表面目标。不久,该舰受到英国微型潜艇的袭击而受损,并随后遭到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空袭。1944年11月12日,提尔皮茨号被装备有12,000英磅(5,400千克)高脚柜炸弹的[[英国]][[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兰开斯特轰炸机]]在空袭中取得两次直接命中和一次近距脱靶,舰只迅速倾覆。[[甲板]]的火势蔓延至其中一座主炮塔的弹药库,引发了大爆炸。舰上阵亡人数估计为950至1204人。1948年至1957年间,挪威与[[德国]]对提尔皮茨号进行了联合打捞,起获的舰体残骸被拆解出售。 ==建造及特点==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是根据“G”号合同,以“替代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Ersatz Schleswig-Holstein)作为临时代号进行订购,以取代已淘汰的前无畏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建造合同被授予威廉港的[[威廉港战争海军造船厂|战争海军造船厂]],其中龙骨是在1936年10月20日安放。舰体于1939年4月1日下水,在精心制作的下水典礼上,伊尔莎·冯·哈塞尔(Ilse von Hassel)作为舰名出处、海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女儿主持为舰只命名。而前德意志帝国海军的阿道夫·冯·特罗塔上将则发表了下水演说,阿道夫·希特勒亦有出席观礼。舾装工作于下水后展开,至1941年2月完成。英国[[轰炸机]]曾反复袭击造舰的港口,虽无炸弹命中提尔皮茨号,但袭击拖慢了工程的进度。提尔皮茨号于2月25日投入舰队服役,随即于波罗的海进行海上试航。 提尔皮茨号的标准[[排水量]]为42,900公吨,满载排水量则达52,600公吨,全长251米,舷宽36米,最大吃水深度10.60米。它由3台勃朗-包维利[[齿轮传动]][[蒸汽轮机]]和12台燃油过热水管锅炉驱动,总输出[[功率]]可达163,023千瓦特,在速度实验中曾达到30.8节(57.0千米每小时)的最高速度。其标准乘员编制为103名军官及1962名士兵;在战争期间则还增加至108名军官及2500名士兵。竣工时,提尔皮茨号配备有三组FuMO 23型[[搜索雷达]],分别安装在前部、前桅楼和后部测向仪上。它们后来被具有大型天线阵列的27型和26型雷达所取代。1944年顶桅上安装了代号为“霍恩特维尔”的30型雷达,而其舰艉的105毫米[[高射炮]]测向仪上则加装了213型“维尔茨堡”[[火控雷达]]。 提尔皮茨号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八门380毫米C/34型舰炮:两座背负式炮塔在前——即“安东”及“布鲁诺”,以及两座在后——“采撒”及“朵拉”<ref>[https://xw.qq.com/cmsid/20200103A0G30Y00 德国海军的病人——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从诞生到终末经历了什么?],腾讯网,2020-01-03</ref>。其副炮包括十二门150毫米C/28 L/55型[[速射炮]],十六门105毫米38型高射炮、十六门37毫米C/30型速射炮和最初的十二门20毫米30型高射炮。20毫米炮的数量最终增加至58门。1942年以后,八门533毫米水上[[鱼雷]][[发射管]]被安装在两座四联装炮架上,其中舰身的每侧各一座。舰只的主装甲带有320毫米厚,分别由一对50毫米厚的上甲板和100至120毫米厚的正甲板所覆盖。380毫米炮塔在正面和侧面的装甲厚度则分别有360毫米和220毫米厚。 ==视频== ===<center>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二战德国最强的一级战列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center> <center>{{#iDisplay:b0776bmcctt|560|390|qq}}</center> <center>德系战舰来临 《战舰世界》提尔皮茨介绍</center> <center>{{#iDisplay:y0166pbrhiz|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