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200.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排泄 的原始碼
←
排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排泄.jpg|缩略图|右|[http://n.sinaimg.cn/sinacn20/267/w640h427/20180503/96f9-fzyqqiq4961458.jpg 原图链接][http://k.sina.com.cn/article_3069142707_b6ef66b3001009yhv.html 来自新浪网]]] '''排泄'''是指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把所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氨]]等)、过剩的(水和[[无机盐]]类) 以及进入人体的各种异物(药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ref>[http://m.hqwx.com/news/2020-9/15991996349171.html 【2020年初级护师考试模拟题:基础护理学之排泄】]环球网校</ref>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的方式来完成。在生理上,排泄的涵义只限于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某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消化管所的粪便因主要内容物只是积存在消化管后段的食物残渣,并未进入血液,常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称为排遗。 ==基本解释== (1) [excrete;defecate]∶生物把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排泄了。 (2) [drain]∶使多余的水排出。 排泄不畅。 (3)即排尿,二氧化碳,便是排泄。(注:排便不是排泄,而是排遗)。<ref>[http://www.zhongkao.com/e/20190412/5cb06cee635e6.shtml 2019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点]中考网</ref> ==引证解释== 1. 使多余的水排出。 [[沈从文]] 《泥涂》:“这厂里[[大坪]]原来就满是积水,像一个湖没有排泄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章:“河水引过来以后,这边靠山区的土地干旱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还能排泄一部分低洼地的积水。” 2. 把无用的东西排出体外。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五:“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叶君健《火花》十一:“需要排泄,需要蹦跳几下,松动松动它的筋骨,准备新来一天的工作。” ==生物学定义== 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和机体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某些器官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糖、脂肪在代谢过程中完全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脱去氨基后,所余碳链也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氨基进而转化为氨、尿素或尿酸。二氧化碳通过呼吸器官(肺或鳃等)排出体外。多余的水和含氮化合物(氨、尿素、尿酸)的排除主要是通过排泄器官来实现的。 由于动物进化水平不同和适应多变环境的结果,排泄器官一般可分为下列5类:①[[原生动物]]的伸缩泡;②昆虫的马尔皮基氏小管;③[[甲壳动物]]的触角腺;④[[无脊椎动物]]的肾器官,包括原肾管、后肾管和肾管;⑤脊椎动物的肾脏。 ===意义=== 生物代谢产生的废物必须排出体外,否则将破坏内环境的稳定,导致中毒。如人患肾炎,排尿发生障碍,就出现尿中毒的症状。 排泄的对象是细胞代谢废物,排泄过程一般都是耗能的。是由排泄器官完成的,人体过量的Ca2+和Fe2+是随粪便排出的,而这些离子以及细胞一些分泌物都是细胞代谢过程产生的,严格地说,这应属排泄而不是排遗。同理,肺排出CO2,肝排除胆汁,也都应属于排泄。排泄的过程同时也是保持体液稳定的过程。饭菜咸了要多喝水,结果尿多,而排尿的结果既排除了过多的水,也排除了过多的盐。 动物的代谢废物主要是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和蛋白质等分子分解产生的含氮废物,如NH3、尿素、尿酸等。呼吸系统负责排出CO2。排泄系统则是排除含氮废物。 在于大多哺乳类来说,它们经两种主要的途径进行排泄作用。其之一为肾脏产生尿液(见泌尿系统),经排尿作用排出体外;另外一种为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肺部呼出体外。 排尿作用受激素抗利尿激素所控制,此激素能增加远曲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并透过改变其自身浓度来控制排尿量,它是由脑小丘制造,并于脑下垂体储存及分泌。 排汗是另一种排泄作用,它可以排走水分及盐,但其实这个机制的主要目的是降温。狗只并没有皮肤排汗机制。 人类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以及辅助的泌尿器-用以排出尿液;以及大肠-用以排出固体的废物。 皮肤及肺部皆有排泄的功能:皮肤以流汗的方式排走水分及盐,肺部则排出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为人体最主要的代谢废物。 昆虫,它们的排泄系统包含了马氏管。马氏管是位于中肠和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盲管,代谢废物会经扩散作用或者主动运输进入马氏管,马氏管就会将代谢废物运送到肠。这些废物会经由粪便排出体外。 ===植物排泄系统=== 植物没有排泄系统。植物能够利用无机氮,植物分解蛋白质而产生的含氮基团可在合成过程中反复使用。动物和植物不同,动物和人没有氨基酸库,不能储存作为能源之用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人和动物摄入的蛋白质除经消化,改造而成身体的建筑材料,供生长发育之用外,多余的蛋白质必须放出氨基,然后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在细胞中储存,或进或加工后排出。 ===排泄器官作用=== 排泄器官的主要作用是将体液转变成尿排于体外;控制排尿量,影响体液的容量和渗透压等;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性的重要系统。将体液变成尿一般是通过排泄器官的超过滤、重吸收以及分泌等功能而实现的。 ===与排遗的区别=== 排泄和排遗的区别是:前者是代谢废物,后者是未能消化吸收之物。 ==排泄器官== ===伸缩泡=== 见于淡水的原生动物、海绵以及海产的纤毛虫类。[[草履虫]]的伸缩泡是固定的,并具有与[[内质网]]相联的小管系统。变形虫的伸缩泡无固定位置,由一层薄膜组成,薄膜外被一层小泡包围,小泡层的附近布满线粒体。每个小泡的膜和伸缩泡膜融合后,小泡将液体排入伸缩泡内。伸缩泡内充满清亮的液体。液体的渗透浓度比细胞质的低,钠离子含量高而钾离子含量低。 伸缩泡的充盈与排空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当伸缩泡的体积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收缩,将内含的液体排除到细胞外。伸缩泡节律性收缩和介质的渗透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提高介质的渗透浓度,节律活动减慢或停止;降低介质的渗透浓度,节律活动加快。原生动物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扩散而排除CO2、氨以及其他代谢产物。 ===触角腺=== 或称绿腺,见于甲壳动物的头部。每侧的触角腺由末囊、迷路、肾管和尿囊组成。末囊位于食道旁,迷路是一条弯曲复杂的管子,尿囊开口于大触角的基部。由于各类甲壳动物生活于不同的环境,触角腺的变异甚大。例如,有的虾无迷路,寄居蟹的尿囊具有盲管,伸到腹部,海生的甲壳动物一般不具肾管。触角腺具有超过滤、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血液经过超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中的Na+、K+、Cl-等被肾管和膀胱重吸收,进入血液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注射酚红的实验表明,尿中的酚红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说明触角腺在形成尿的过程中,除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外,还有分泌功能。 ===马尔皮基氏小管=== 简称马氏小管。昆虫纲、蜘蛛纲以及某些陆生的节肢动物,如蜈蚣、马陆等的排泄系统由马氏小管与后肠组成。马氏小管是一些细长的管子,管子的一端开口于中肠与后肠之间,另一端为盲端,浸浴在血腔中。不同种昆虫的小管数目变化很大,少至2条,多至150条以上。但是每种昆虫的小管数目是恒定的。 在马氏小管内形成的原尿,尿量甚多。例如竹节虫,每小时所产生的原尿量相当于该动物的体液量。尿液的成分见表2,尿中除了各种离子和尿酸外,还有氨基酸和糖等化合物。原尿的总渗透浓度几乎和血浆的相等。原尿中K+的含量特别高,大约是血浆的8倍,其他离子浓度都比血浆的低。小管内尿液的电位比小管外血腔中血液的电位高出10~20毫伏。一般认为,K+从血液分泌到小管,是一个逆电化学和浓度梯度的主动转运过程,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而其他离子,由血液进入小管则靠被动的扩散。原尿进入后肠后,大量水、盐类、糖和氨基酸等都被后肠重吸收,而尿酸被排除。尿酸是昆虫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昆虫后肠吸收水的能力很强,所以尿酸往往以结晶的形式被排出。 ===肾=== 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它由数以百万计的肾单位组成。典型的肾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管两个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球囊(鲍曼氏囊)所组成。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由入球小动脉分支而成,毛细血管吻合后汇入出球小动脉。肾小囊的内层与毛细血管壁紧贴,而外层和肾小管的管壁相连。肾小管可分成3段:近曲小管、髓襻(亨利氏襻)和远曲小管。多个肾单位与集合管相连,集合管开口于肾乳头。由于各纲脊椎动物的进化水平不同,肾单位的结构也有很大的差别。肾单位不仅是肾脏的结构单位,而且是功能的单位。血液经过肾脏后,由于肾小体的超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形成了尿。 ===肾器官=== 原肾管见于扁形动物、袋形动物以及原始的环节动物。原肾管是一条细长的导管,起始端由管细胞或火焰细胞所组成。细胞形成的腔内,只有一条纤毛的细胞叫管细胞;腔内具有多条纤毛,呈火焰状的叫火焰细胞。原肾管经有收缩作用的尿囊和外界相通。 对原肾管的功能还不清楚。一般认为原肾管具有超滤作用。电镜的观察表明,在涡虫原肾管火焰细胞的胞壁上有一些宽35纳米的缝隙,缝上有细丝横过,推想这些结构,可能起阻挡大分子蛋白进入原肾管内的作用,而让水和盐类自由进入管内。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火焰细胞上的纤毛作整束的活动。可能由于纤毛的运动,一方面促使管内的尿液前进,另一方面形成负压实现过滤作用。晶囊轮虫体液的渗透浓度为80毫摩尔/升,而排出尿液的渗透浓度为42毫摩尔/升,比体液的低。说明原肾管对盐类可能有重吸收作用。如果将该虫放入蒸馏水,排出的尿液变得更稀,说明原肾管是参与渗透调节的。 ===肾管=== 见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各纲的身体结构变化较大,排泄器官也如此。不管排泄器官变异如何,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都在心脏部位和循环系统紧密相联。瓣鳃类有1对肾管。 肾管由海绵状的腺部和薄壁尿囊所组成。肾管的一端和围心腔相通,另一端开口于外套腔(图3)。围心腔液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液。心壁起超滤作用。围心腔液经肾管的重吸收或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田螺的肾管对Na+、K+、Cl-以及H2O 都有重吸收的作用。 在章鱼超滤作用发生在鳃心上,肾管有分泌K+、Ca2+、Cu2+、Zn2+、 SO厈-以及氨的作用。肾管吸收盐类或排出盐类和动物的栖息环境相关。田螺生活在淡水里,其体液的渗透压比淡水的高。田螺通过肾管重吸收盐类维持其体液的渗透压。而章鱼生活在多盐的海水里,其体液和海水等渗,多余的盐类经肾管排出。 ===后肾管=== 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后肾管的起始端和体腔相通。其管口是一种带纤毛的结构。后肾管分细段、中段和粗段,粗段通过尿囊开口于体外。后肾管的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后肾管结构的复杂性和动物生活的环境有关。生活在淡水或陆地的环节动物的后肾管长,功能分化明显;海生的,后肾管短,分化不明显。 后肾管口上的[[纤毛运动]]促使体腔液流入后肾管。细段内的纤毛推动尿液在管内流动。在蚯蚓,用微穿刺取样分析法的研究表明,后肾管的细段具有分泌尿酸、尿素和氨的作用,而粗段对水、K+、Na+、Cl-和少量蛋白质有重吸收作用。体腔液经肾管后变成了尿。尿的主要成分是氨、尿素与尿酸。蚯蚓在一般情况下排出低渗的尿,如果把它放在高渗的介质中,排出尿的渗透浓度就增高。说明后肾系统除排除代谢的废物外,对机体的[[渗透压调节]]也有效。 ==参考文献== [[Category:415 西醫學]]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返回「
排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