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5.12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捉知了(唐加文) 的原始碼
←
捉知了(唐加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捉知了'''<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7851003/pexels-photo-1785100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捉知了》'''是[[中国]]当代作家唐加文的散文。 ==作品欣赏== ===捉知了=== 从小在农村长大,对[[知了]]的事儿知道得不少。知了的大名叫蝉,有公、母之分。母的个子较大,不会叫,喜欢在嫩树枝上默默地产卵。公的个子较小,腋下长有一对能发声的[[笛儿]],趴在树上拼命地叫唤,天越热叫得越欢。那刺耳的鸣叫声使劳累的大人们十分讨厌,可我们这些光头小子却不厌其烦,往往是午饭过后,把碗一推,风风火火来到寨墙、田埂、道路旁的大树底下,跟知了打起了游击战。虽然满头大汗,倒也乐此不疲。 捉知了是个[[技术活]],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有马尾套、弓箭射、鳔胶粘、火光诱。 先说[[马尾]]套知了。找一根长长的竹竿子,在顶端绑上一截细细的竹篾子。从马或骡子的屁股上拽一根尾巴丝儿,挽成活套拴在竹篾子上。高高举起,轻轻靠近,把马尾巴套悄悄地伸向预定[[目标]]套住了它的半截身子。待它发觉上当,振翅欲飞,却已身不由己,只能一边用力挣扎,一边拼命嘶叫,很快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鳔胶]]粘知了,其实跟马尾套知了的工艺差不多,只是把马尾巴套子改为黏性较大的鳔胶类物质,去粘知了的翅膀。常用的黏性物质有“椿树胶”,就是椿树[[受伤]]后流出来的粘糊糊的汁液。还有“臭油”,也就是修桥铺路用的沥青,在火上烤软后黏性也不小。一个外号叫“二混账”的家伙法子更绝,居然偷了他爹治[[风湿病]]的狗皮膏药当粘合剂,不料事情败露,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鞋底抽。后来不知是谁又发明了“面筋”技术,也挺实用,就是抓一把小麦放在嘴里反复咀嚼,把里面的淀粉咽到肚子里,剩下的就是软绵绵、黏乎乎的面筋了。把这些东西安装在长竹竿上,瞅准那知了的翅膀使劲按下去,保准跑不了。粘知了的关键在于心态要稳,目标要准,下手要狠,千万不要把鳔胶粘到树枝上,否则不但捉不住知了,还会连来之不易的鳔胶一块损失掉。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唐加文,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捉知了(唐加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