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5.2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括囊 的原始碼
←
括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括囊</big>''' |- |<center><img src=http://p2.img.360kuai.com/t01fbe4348f829a91ee.jpg?size=640x36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360kuai.com/pc/98c9468d80490a50f?cota=3&kuai_so=1 来自 快资讯网 的图片]</small> |} '''<big>括囊</big>''' 出自于《易·坤》。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 [[不言]]。 2.犹囊括。包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括囊 <ref>[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7d0803592d640ca2bd6609008d9349ac/ 括囊的意思|括囊是什么意思-]</ref> 拼音 kuò náng 注音 ㄎㄨㄛˋ ㄎㄨㄛˋ ㄎㄨㄛˋ 释义 结扎袋口 出处 《易·坤》 ==词目== 括囊 ==拼音== kuò náng ==注音== ㄎㄨㄛˋ ㄎㄨㄛˋ ㄎㄨㄛˋ ==引证解释== 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 《易·坤》:"括囊,无咎无誉。" 孔颖达 疏:"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世说新语·言语》" 南郡 庞士元 闻 司马德徽 在 颍川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知 刘表 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 宋苏辙《观会通以行典礼论》:"至於《坤》之初,警之以履霜;其上,戒之以龙战;其三,教之以无成;其四,填之以括囊。"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天下无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蕉叶》:"仆屡欲辨驳,因惮主括囊。" 2、犹囊括。包罗。 《后汉书·郑玄传论》:" 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然《国语》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遗者哉。" 清 薛福成 《论不勤远略之误》:"迨 元太祖 括囊 俄罗斯 ,席卷五 印度 ,馀威振於 欧罗巴 。" ==其他解释== 子公和子家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灵公手下两位大臣。他们都是先君的儿子,郑灵公的庶兄弟。 有一天,子家去见子公,只见子公摇动着食指,神秘兮兮地对他说: "下次我如此,你就有好东西吃了。" 次日上朝,郑灵公当众宣布:楚人送来了一头鼋(时人视为高级珍稀美味),为慰劳群臣,他打算跟大家分享……话音未落,子公再次诡秘地向子家摇动起食指来,子家当场"扑哧"一声,两人相视而笑。灵公莫名其妙,事后问子家,子家据实以告。 等到郑灵公邀群臣吃鼋的那天,灵公吩咐分给每人一份,唯独不给子公。子公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走到盛鼋的鼎边,硬是用手指伸进去尝了一口,尝完拔腿就走。郑灵公大怒,扬言要杀他。 子公与子家一起商量对策,子公认为郑灵公一定不会放过他们,他劝子家趁早动手,因为子家执掌兵权。 子家说:"就是家里的牛老了,也不敢随便杀啊。更何况国君呢?" 子公见子家犹豫不决,就反诬说就一切都是子家惹出来的祸,将来出了事子家逃不了干系,他必须承担全部后果。子家一下子没了主意,在子公的怂恿下杀了郑灵公。 由于子公并未直接参预弑君,史书记载都只说子家弑君。郑人也认为是子家杀了国君,对他痛恨有加。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子家卒,郑人将子家开棺暴尸,并将他全家老小一起逐出郑国。从此子家一族永远消失在政坛。这件事见于《左传》、《史记》等书。 子家本无弑君之心,郑灵公也并未表示要杀他,但他却被人言语所动,一时糊涂、没有主见,不仅背负了全部骂名,连子孙后代都遭了殃。而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则是言语失当。在即位新君面前,倚老卖老,言行放肆,不当一也;国君问话,本当立即认错,诚恳道歉,而非推卸责任,归咎兄弟,不当二也;子公相问,当以理服之,使其收回恶念,而竟毫无原则,受人挟持,不当三也;胸无主见,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他人之所快,不当四也。可见言行不当,有时会引火烧身。至于郑灵公本人之死,显然也与他言行不当有关。他过于在意别人在言语上对自己的尊重,不能开诚布公地与下属相待,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灾祸不幸发生在他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祸从口出"、"守口如瓶"、"言多必失"、"听其言,观其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说法,这些想必都是前人从无数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用来说明谨言慎行的极端重要性。毕竟一个人说话时,人前人后,讨厌与喜欢,赞赏与批评,都容易口耳相传。是与非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界限,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分辨。同一句话,不同的人理解起来,往往得出有不同的结论。有时候自己一个不经意的牢骚传到别人耳朵里,在对方大脑的加工下,再传到别人耳里,表述出来的意思与你的真实意思可能相差千里。 《围炉夜话》中有一段话说得精辟: 神传於目, 而目则有胞, 闭之可以养神也; 祸出於口, 而口则有唇, 阖之可以防祸也。 闭目可以养神,闭口可以防祸。"闭起来"功效如此之大,有时我们偏要"张开"…… 《周易》把人口比作袋口,说有时要像封住袋子一样封住自己的口,不要说一句话;只有一言不发,才不会伤害到自己,虽然缄默势必得不到赞美:"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周易·坤》 ==參考來源==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括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