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193.2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护照 的原始碼
←
护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护照2.jpg|350px|缩略图|右|<big>护照</big>[http://img.meiling360.com/2018/12/31/20181231154914865.jpg 原图链接][http://au.360.com.cn/information/03767001.html 来自 立思辰留学 的图片]]] '''护照'''或护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发放给本国公民或国民的一种旅行证件,用于证明持有人的身份与[[国籍]],以便其出入本国及在外国旅行,同时亦用于请求有关外国当局给予持照人通行便利及保护。 护照关系到在国外所受合法保护的权利与进入本籍国的权利。护照上通常有持有者的照片、签名、出生日期、国籍和其它个人身份的证明。许多国家正在开发将生物识别[[技术]]用于护照,以便能够更精确地确认护照的使用者是其合法持有人。 如今国际间旅行通常要求出示护照,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护照实际上仅仅是一种国际认可的用来对旅行者身份鉴定的手段。而这样的鉴定要求在很多情况下或针对某些旅行者可以免除。例如现在[[美国]]公民凭驾驶执照即可进入[[墨西哥]],而欧盟国民在欧盟内部旅行也不需要护照。 同样的,护照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可以被当成[[身份证]]件而使用。 [[国际民航组织]]已经就护照的标准格式和特点制定了Doc 9303标准<ref>[https://www.dssz.com/2427772.html ICAO-DOC-9303],搜珍网,2014-8-26</ref>。 最近有许多关于在护照中采用[[生物识别技术]]以改进身份识别安全的讨论,美国在911事件后已经针对27个免签证国家要求启用含有此种技术的护照,它是通过内嵌非接触式芯片来储存[[生物信息]]。 ==历史== ===大清护照=== 全世界最早出现的护照似乎是在在公元前450年,根据《圣经》《尼希米记》二章7节记载:“我又对王说,王若以为美,请赐我诏书,通知大河以西的诸省长准我经过,直到我抵达犹大”。波斯王发给[[巴勒斯坦]]的一封诏书,要求沿途官员保障[[波斯]]官员的旅行安全。 以[[中国历史]]上为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称为符、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通关文牒、安全证书、通行证、暂住证等。到了清朝,根据通行证件的证明身份、提请边境关防检查机关予以“保护”和“关照”、给予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之功能,将“PASSPORT”一词,于1845年首次译为“护照”,并沿用至今。 西方观点,护照的西方称呼“Passport”并不是来于“seaport”(海港),而是来于[[中世纪]]用于通过城墙大门(“porte”)的文书。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些文件可以由当地的统治机关颁发给旅行者,一般包括持有者被允许通过城镇的名单。这种制度延续到[[法国]],直到1860年。在这段时间,护照并不是旅行到海港的必须,这关系到自由贸易,但是从海港到内陆城填则需要护照。 在二战后,[[国际联盟]]、联合国和国际民航组织,颁布了在护照的设计和特征的指导标准,这些指导很大方面上形成了现代的护照。近几年则有MRP(Machine Readable Passport, 可机读护照)<ref>[http://www.docin.com/p-240447677.html&endPro=true 机读护照的演变与发展初探],豆丁网,2011-8-6</ref>统一规定持照人资料页在封面内侧页,并有可利用扫描方式让[[电脑]]判读的资料,以节省移民暨出入国管理人员查验证照时的时间。 ==视频== ===<center> 护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办理护照的流程 </center> <center>{{#iDisplay:g08585hrqs1|560|390|qq}}</center> <center> 你见过大清国的护照吗 </center> <center>{{#iDisplay:z3020zab00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护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