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24.10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战略信息战 的原始碼
←
战略信息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https://graph.baidu.com/s?entrance=GENERAL&extUiData%5BisLogoShow%5D=1&inspire=&promotion_name=pc_image_shitulist&sign=121dea2523cf0cd3cdf5f01676296220&tn=pc&tpl_from=pc"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战略信息战'''<br><img src="https://bj.bcebos.com/shitu-query-bj/2023-02-13/21/a2523cf0cd3cdf5f?authorization=bce-auth-v1%2F7e22d8caf5af46cc9310f1e3021709f3%2F2023-02-13T13%3A50%3A21Z%2F300%2F%2Fd5936d63523ec1bee87b9cd2815d764695124991d541cddff82dc3573728e2e1 " width="280"></center><small> 圖片來自优酷</small> |} 通过破坏或操纵计算机网络上信息流的办法达到战略目的的作战手段 '''战略'''信息战就是通过破坏或操纵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流]]<ref>[[丁峰.揭开创新神秘面纱.北京:华文,2015年第二版]]</ref> 的办法,对敌人的[[电话网]]、[[油气管道]]、[[电力网]]、[[交通管制系统]]、[[国家资金转移系统]]、各种[[银行转账]]系统和卫生保建系统等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 *中文名:[[战略信息战]] *外文名:Strategic information warfare *办 法:破坏或操纵计算机网络信息流 *结 果:对敌的电力网、交通管制系统、银行转账系统等实施破坏 ==美国研究== 美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对于这一作战手段早就开展了积极的研究。无论是专家、学者、民间团体,还是美国军方、情报部门,都已有大量的,成系统的研究报告、书籍等发表。其中由美国兰德公司1996年出版的《[[战略信息战]]》(Strategy Information Warfare: A New Face of War, 为Roger C. Molander, Andrew S. Riddile, Peter A. Wilson所著),是以专家、军队高级将领、国防部高级官员,以及相关产业界的高级主管的集体智慧为基础编写的,原本是向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报告,最为系统。以下的介绍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战略信息战]]》一书。战略信息占有以下几个特征。 ==特征== '''成本''' 战略信息战的一个最具本质性的特征就是低进入成本。一个形象的描述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14岁的孩子,外加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发动战略信息战进攻。 '''模糊化''' 由于在信息社会中,公用和私人网络互联,军用和民用网络互联,各国之间的网络都已联为一体,各类用户数量极大,被攻击者很难搞清进攻者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也很难搞清楚某次进攻究竟应算是犯罪活动,还是战争。比如说,一个比敌人弱得多的对手,可以收买个人或犯罪团伙,对敌人发动战略信息战进攻,可是你却找不到主使者。总而言之,你很可能不知道谁在被攻击,被谁攻击……或谁在主使。 因此,如何防范和反击战略信息战进攻,由谁负责防范和反击,最根本的是以对付国外潜在敌人的方式还是以对付国内犯罪的方式进行防范和反击,都成了问题。这不仅牵涉到防范和反击的难度,而且牵涉到立法、执法,以及有效防范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矛盾等问题。 '''观念操纵''' 所谓观念操纵,倒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宣传工作。过去,宣传工作的工具主要是掌握在政府和大众媒介手中。即使是在具有新闻自由的国家,你平时可以看到大众媒介与政府、企业界的矛盾,但在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对外问题上,三者往往是一致的,因为三者均属上层统治集团。然而,互联网络,特别是具有图形界面因而一般老百姓都会使用的万维网的出现,使得政府和大众失去了信息垄断的权力。信息技术使得个人和小集团都获得了出版的能力,而在过去,虽说有“[[出版自由]]”,实际上,无论在哪个国家,没有大量的金钱,出版自由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互联网络的这一特性使政府感到不安,因为当它与某个敌人作战时,如果不能控制住舆论,那么,公众对其战争的支持就可能出现严重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使得信息来源多样化之外,还可以提供一整套比过去更为强有力的欺骗工具。比如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伪造敌方领导人在电视上的形象,使其说公众不爱听的话,做公众不喜欢的事。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陆军第4心理作战部队的专家们就曾考虑过用一种叫做Commando Solo的专用电子心理战飞机控制住伊拉克的电视台,在上面播放萨达姆·侯赛因喝威士忌、吃火腿(这两件事都是伊斯兰教所不允许的)的伪造录像片。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伪造文字、声音、图像等所有的东西。对于越来越依赖经由电子装置传输的信息的现代人来说,被一个人工的、完全虚假的信息环境所彻底欺骗是完全可能的。还不能完全看清楚的问题是,过去的无线电广播、电视等手段往往易于被大集团,如政府、大企业等把持;新的信息手段,如互联网络,是否如此容易被大集团所把持呢?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一个可能性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集团更易于全面控制和伪造整个信息环境,另一个可能性是信息技术的进展使得信息渠道来源极为多元化。究竟如何,要看信息技术今后的发展。 '''战略情报''' 情报收集面临严重挑战 在信息战时代,你很可能不知道你的敌人是谁,意图是什么,能力有多大。由于信息战的低进入成本及边界模糊不清,情报机关在提供有关当下和未来的威胁的及时和可信的情报方面将面临极大困难。传统的战略情报收集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若干个特定的作为“威胁”的民族国家,种种非国家实体,如非政府组织、国际犯罪集团等,也有可能构成威胁,也必须被包括进战略情报收集的对象之中。然而,由于这些非国家实体是高度流变的,情报收集的难度因而会加大。另外,由于信息技术,例如加密和解密技术的飞速变化,某个特定的攻击者的能力很难确定。比如某个小组织在解密技术方面偶然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就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获得极大的打击能力。 '''面临挑战''' 由于战略信息战的防卫及进攻技术极为多样和微妙,其结果是你可能不知道你已经受到攻击,谁在攻击,怎样攻击。通讯网、数据管理系统和系统控制都极为复杂,有些事故可能是由于误操作、偶然故障或自己的系统设计错误引起的,如何将这些与敌人的信息战破坏相区别是个极其困难的任务。 另外,完全有可能系统是在长达数年的“战场准备”过程中被渗透或损害的——敌人可以在被入侵者的软件或硬件中设置“逻辑炸弹”,平时完全正常,到关键时刻用一个特殊指令启动,破坏被入侵者的整个系统。例如,军火商可以在出口的飞机、坦克、军舰、导弹发射架或超级计算机上植入一些暗藏的芯片,在适当的时候启用这些芯片,整个系统就可以被摧毁,而要发现这些芯片,则据专家们说,是“太难了,实在是太难了……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计算机黑客和其他什么人也可以潜入军火或计算机制造过程,替换掉某些芯片或重新编制某些程序,使之在某个适当的时刻,或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或在接到某个特殊指令时,突然启动,摧毁你的系统。甚至可以设想反过来的作法,敌人可以在被入侵者的系统中植入这样的软件或硬件程序,如果它不能按时接到敌人的指令就会自动启动,敌人可以以此来控制被入侵者并确保自身的安全,被入侵者必须按时向他乞求延时指令才能免于被摧毁。 ==军事战略== 与信息战战略信息战的上述一些特点对于传统军事战略提出了不少挑战。如威慑战略、报复战略等,面对不知来自何方的攻击,“威慑”和“报复”的对象都成了问题。 战略信息战肯定会带来力量对比的变化,但有些问题还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说,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它可以十分轻易地在战争中压倒如伊拉克或伊朗这样的敌人,但由于战略信息战的上述一些特点,美国也面临着相对弱小的敌人实施严厉的信息战报复的前景。 ==防御手段== 《[[战略信息战]]》一书认为,应付战略信息战的有希望的手段之一,就是建设一个“最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minimum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MEII)。“最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为了保证国家能够在遭受全面信息战攻击后继续运转所需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究竟应该包括哪些部分还在研究之中。把这些部分确定下来后,使这些部分与其他部分相对隔离,并严格限制进入权。有许多确认进入者身份的技术正在开发之中,包括能够辩认人的手印、[[视网膜]]、声音、签名,乃至击键习惯的生物统计学技术。 问题在于,如果你需要一个计算机系统做许多事,这个系统就不可能太小,它的合法用户也不可能太少。这就与计算机的安全性相矛盾。最小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不能太小的,否则它就不能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因此,它就也不可能绝对安全,但至少可以相对安全一些。 ==中国情况==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较小,似乎有一种受攻击可能性较小、受攻击后损失也较小的“优势”。这是一种落后的“优势”,随着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进入网络时代(仅就中国上网人数而言,一直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势头,达到1000万人;另外,[[电子商务]]等也是未来得必然发展趋势),中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必然会加深,那时,中国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方面的落后、在计算机安全人才方面的匮乏等劣势将会凸显出来。 中国在关键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面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使得中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略信息战处于极其脆弱的地位。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高速增长,几乎是一种纯粹的商业增长,技术含量极少,却掩盖了中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停滞不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此,虽然有一些军事战略专家鼓吹中国利用战略信息战的手段打击敌人,但实际上,中国自身被潜在的敌人用低成本的战略信息战摧毁的可能性更要大得多。 '''视频''' '''信息战略与实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P4y1p7gD/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战略信息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