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200.18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戈公振新闻奖 的原始碼
←
戈公振新闻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戈公振新闻奖</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83791992d065efc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839345&sid=505634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戈公振新闻奖 目的;为纪念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 类型;江苏省新闻界最高奖 故居面积;247平方米 |} 为纪念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戈公振先生]],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公振新闻奖'''”,为江苏省新闻界最高奖。[[戈公振]],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江苏]][[东台]]人。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3进12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039477561512885 第十二届戈公振新闻奖拟获奖人员名单公示],百度 , 2020-10-09</ref> ==基本信息== 戈公振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1930年,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 “九·一八”、“一·二八”以后,国难日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当时,[[邹韬奋]]、[[杜重远]]、[[李公朴]]、[[毕云程]]等人筹办《[[生活日报]]》,约请他参加,后因国民党百般阻挠,报纸终未办成。从这时起,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我国[[东北]]和[[上海]]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他以记者身份随代表团去东北,冒死深入[[沈阳]]北大营,了解日军侵华情况,向国内报告,发回大量通讯和文章,深得国人好评。1933年他随中国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去[[莫斯科]]访问,后来他决定留在[[苏联]]。他勤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并到苏联各地参观考察,为国内报刊写了不少通讯,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国内报刊起了一定的影响。1935年夏,接到[[邹韬奋]]两次电报,邀他回国重新筹办《[[生活日报]]》,他即启程回沪。不久因阑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年仅45岁。戈公振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戈公振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临终时对[[韬奋]]说:“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回来,…… 国势垂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可惜,他壮志未酬就辞世。当时,爱国老人[[沈钧儒]]先生写了《[[读韬奋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诗,前两首要我们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双睛炯炯,怒视敌人”,第三首诗云:“哀哉稻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第四首先写一句“我是中国人”,第二句竟不能续,仍写这五个字,再写,还是这五个字,一连写了四句“我是中国人”。沈老写完,“泪滴满纸”,感动得情不自禁了。 [[戈公振]]是一位在新闻事业各个方面,都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优秀的记者]],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所著《[[新闻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以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最为精深。他那部《[[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自一九二七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像戈公振这样的在新闻战线的各个领域都八出过杰出贡献的全才,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 故居内,由[[吴志超]]雕塑的戈公振汉白玉半身像在馆厅正中,陈列有 《[[戈公振生平业绩展览]]》,详细介绍了戈氏光辉的一生。展出了戈公振学习、写作、出国考察以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历史照片120余张,还有戈公振与[[孙中山]]、[[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郑振铎]]等人的往来书信和他办报时留下的遗物,以及戈公振撰写《[[中国报学史]]》的手稿等。 戈公振新闻奖的评选: 一、为表彰[[江苏]]省成绩显著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凡有正式刊号及经正式批准的全省县(市)以上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局、电台、电视台和新闻性杂志等单位1997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正式职工,包括采、编、通、播、评论、美术、摄影、校对、电讯和政工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均可参加评选,但以直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为主。 二、评选标准: 要求德才兼备,要把参评者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职业道德、业务成绩和社会反映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评选。 1、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2、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坚持“三贴近”,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3、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良好形象,社会反映好。 4、综合业务业绩突出。 三、评选办法: 1、评选戈公振奖10名。 2、省直新闻单位直接向评委会推荐;各省辖市(包括市报、县(市)党报、晚报、专业报、企业报及电台、电视台)由各市记协统一推荐,报纸、广电各占二分之 一。推荐人员材料需由同级党委宣传部审核同意。省直及各市请于8月30日前将推荐材料报送省记协。 由省记协邀请省新闻界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评委会,从各市记协、省直各新闻单位推荐的参评人员中进行评定。从本届起,实行评前评后网上公示,最终报省委宣传部审核后,予以表彰。 四、参评材料要求: 1、参评者事迹介绍要实事求是(突出思想作风及业务成就),字数在2500字以内。 2、参评者须报送1件新闻作品的代表作。报纸通讯社参评者,要选送1件公开发表的代表作品的样报;广电系统的参评者,要选送1件公开发表的代表作品的文字稿。 ==其他信息== 3、在事迹介绍和代表作品材料前,附上“参评者推荐表”并装订好,一式15份。 4、打印和复印一律用A4纸。 5、每位参评者的所有参评材料制成一张光盘(内含每位参评者2寸彩色正面免冠照一张;广电系统参评者的音像作品1件。),于文字材料一起报送。光盘外包装盒上务必写上参评者姓名。存入光盘文件的格式如下: 1) 照片:JPEG格式,宽度不低于300像素。 2) 文字:WORD格式 3) 广播(音频):WMA格式 4) 电视(视频):WMV格式 五、表彰奖励: 1、由省记协颁发戈公振奖奖牌与证书,获奖同志由人事部门归入个人档案,作为考核依据。 2、《[[江苏新闻界]]》刊登戈公振奖获奖名单,通报表彰。 3、建议各新闻单位向本单位戈公振奖获奖者发放奖金4000元。 六、推荐名额分配: 每个省辖市2名(报纸、广电各1名) 省广电集团 2名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2名 新华社江苏分社(含现代快报) 1名 群众杂志 1名 人民前线报社 1名 省专业报 2名 省高校报 1名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y0971kzcn3s|480|270|qq}} <center>东台市寻访戈公振</center> </center>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戈公振新闻奖
」頁面